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25)
2023(20094)
2022(17022)
2021(15839)
2020(13320)
2019(30002)
2018(29857)
2017(56261)
2016(30976)
2015(34876)
2014(34995)
2013(34096)
2012(31336)
2011(28272)
2010(28834)
2009(27202)
2008(26706)
2007(24242)
2006(21762)
2005(19731)
作者
(90096)
(74759)
(74547)
(70883)
(47735)
(35806)
(33879)
(29173)
(28524)
(27034)
(25441)
(25310)
(24048)
(24008)
(23264)
(22846)
(22282)
(21960)
(21555)
(21427)
(18909)
(18532)
(18140)
(17350)
(16860)
(16779)
(16711)
(16509)
(15215)
(14912)
学科
(138327)
经济(138152)
(102908)
管理(101337)
(91491)
企业(91491)
方法(55104)
数学(44029)
数学方法(43332)
业经(36593)
(36552)
(36226)
中国(34885)
地方(28935)
(28360)
理论(26741)
(26441)
农业(25195)
(24568)
财务(24479)
财务管理(24437)
技术(24155)
企业财务(23109)
(22978)
(20867)
贸易(20850)
(20311)
(20304)
(20131)
(20032)
机构
大学(446745)
学院(446235)
(181095)
经济(177097)
管理(173672)
研究(150216)
理学(148142)
理学院(146459)
管理学(143793)
管理学院(142977)
中国(114026)
(96391)
科学(92119)
(84930)
(76246)
(71481)
(69285)
研究所(68645)
中心(67141)
财经(66567)
业大(63895)
北京(61390)
(60393)
(60161)
师范(59882)
农业(55747)
(55465)
(54751)
经济学(54042)
财经大学(48759)
基金
项目(289317)
科学(227841)
研究(215173)
基金(207025)
(179223)
国家(177625)
科学基金(153035)
社会(135286)
社会科(128034)
社会科学(127999)
(115127)
基金项目(108324)
教育(99864)
自然(97912)
自然科(95656)
自然科学(95631)
(95515)
自然科学基金(93905)
编号(88343)
资助(85527)
成果(73296)
重点(64736)
(62972)
(62418)
课题(62344)
(62204)
创新(57615)
项目编号(54815)
大学(54741)
国家社会(54708)
期刊
(214142)
经济(214142)
研究(139977)
中国(92236)
管理(70745)
(68565)
学报(67621)
(66312)
科学(62416)
教育(60282)
大学(52269)
学学(48035)
农业(45445)
技术(41842)
(39265)
金融(39265)
业经(35211)
财经(33955)
经济研究(33548)
(29377)
问题(27020)
(25377)
技术经济(24518)
图书(23256)
科技(21806)
统计(21248)
现代(20939)
理论(20156)
商业(20082)
(20033)
共检索到686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静  
20世纪中后期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物质产品极大的丰富,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发突出,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新发展理念相契合的循环经济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循环经济一词起源于经济学领域,它关注由经济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传统生产、消费方式的根本变革等方面的内容,是关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经济思考。循环经济的发展,可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在乡村振兴、碳中和、碳达峰等战略决策的推动下,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等需求的驱动下,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逐渐扩展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领域,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建构与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远  陈万明  朱广华  
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但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尝试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毕业三年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在校生、高校就业指导处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等共49名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并作三级编码分析,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理论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创业环境、创业认知、创业态度、创业精神、创业教育五个方面共同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进一步作关联分析,得出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力度可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创新创业实践、创业指导、资金支持及政策保障多角度进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铭  
随着国家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创新发展驱动战略的深入贯彻和实施,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根据国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多层次全方位地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了深入评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成效,文章结合实施意见相关改革要求和内容,从创新创业的环境、教育、实践、成果等四个层次作为主要关注点,运用和协同粗糙集理论和可拓理论,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复合评价方法。通过实例证明该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同时围绕评价结果,从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师资队伍产学研能力、搭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践平台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为高校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会利  
高校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开始影响当代大学生。但大学生创业率低,成功率也不高。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如何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培养一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是整个社会能否体现创新精神的关键。本文从高校自身出发,结合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深入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杰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过努力探索,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还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盲动"现象、师资队伍薄弱以及技术创业比例不高、科技成果转化偏低等问题。文章从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力改善师资队伍,搭建宽口径平台,营造宽松环境,改革教学管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注重科技成果在创业活动中的运用,建立创新创业保障体系等方面探索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晓芳  张旭亮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普及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下,中国正面临难得的创业契机,所以顺应国际创业教育热潮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创业孵育体系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3T理论为视角,以国内大学生创业知名院校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实际案例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孵育支撑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该支撑体系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得出的结论与该院创业教育实际相符合,说明该创业孵育支撑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际运用价值,可为国内创业教育研究及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娇娜  
“六保六稳”是当前我国经济遵循底线思维实现稳中求进的基础,尤其稳就业、保民生首当其重。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需要国家政策支持、高校服务保障、社会帮助和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协同作用,共同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科学、系统、专业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此,由陈新达、桂舟主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一书,针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规划及管理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该书从实例、实用、实践的角度出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建州   钱晨   王言心  
<正>新农科时代,农林类高校作为培养农业领域人才的重要机构,肩负着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在这个背景下,建立一个健全的农林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培育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以及推动农业领域内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张丽娟、肖连军、黄家军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书,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坚持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创业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着眼于学生的特色技能教育,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它旨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增强创新活力。此外,本书也为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莉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新常态,坚持"调结构、稳增长"为首要手段,同时要拉动新的增长引擎,实现这些关键在于创新。然而,现实情况是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教育,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有所忽略。因此,应该从优化政府职能、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加强意识培养,完善课程建设,加强实践训练等多方面入手研究,切实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原方  
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工作推动不够、课程体系不完备、教师队伍不专业等问题,需要从组织保障、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协同育人、校园文化等六个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耀富  
新时期背景下,创新一种产品或技术成就自我,或创造一种行业或岗位,对于大学生而言已经不是缥缈不实的虚妄梦想,而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下的重要趋势。原因有二,其一社会向前驱动的主要力量不再是资源、渠道、金钱等传统要素,而是知识、技术、创意等新兴力量。其二,社会变革过程中部分传统产业模式逐渐消亡,所空缺出来的生产、供给及市场需要新的形式去填补。这两方面原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天宝  于纯浩  温卓  
在参与"双创"的群体中,大学生作为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和卓越创造力的特殊群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生群体也因其存在群体性特征,风险意识较差,缺少相应启动资金和技术储备,缺乏对社会创业环境的了解,很容易导致创业失败。从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扶持体系看,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针对性不足、扶持重点不突出、政策执行力有待提升、扶持政策的系统性不足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以需求为导向提升政策针对性,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政策执行机构及考评督查制度,同时提升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政策协同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庄璧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构建了高校教育教学新格局,即通过高校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协同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切实开展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探索已然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任务和热门课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兴立  
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存在的四个矛盾困境,接着分析了产生矛盾困境的具体原因,然后以ISM理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梳理和优化,在此基础上从生源与起点、"教""学"、结果价值四个维度提出了基于标准的"合规性"质量评价、基于回应的"适应性"质量评价、基于跟踪的"过程性"质量评价、基于未来引领的"创新性"质量评价的创新举措,以促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发展,保障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敖玉军  许声宏  张藜山  
在时代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各行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层次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因时而动,提前谋划,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学者赵光锋、肖海荣二人合著的《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中国纺织出版社)一书就针对高校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该书除绪论外,还包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研究、创新创业训练学生培养方法研究、创新创业教师培养研究、创新创业选择与技能研究以及创新创业企业运营与管理等内容。该书第一作者赵光锋系厦门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