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2)
2023(13423)
2022(11631)
2021(10677)
2020(8900)
2019(20155)
2018(20372)
2017(38643)
2016(21102)
2015(23900)
2014(24277)
2013(23846)
2012(22053)
2011(20095)
2010(20087)
2009(18471)
2008(17545)
2007(15507)
2006(13797)
2005(12138)
作者
(63164)
(52469)
(52200)
(49662)
(33472)
(24969)
(23656)
(20756)
(19981)
(18750)
(17817)
(17764)
(16890)
(16745)
(16161)
(16143)
(15680)
(15417)
(15027)
(14912)
(13197)
(13122)
(12717)
(12046)
(11791)
(11603)
(11554)
(11489)
(10649)
(10375)
学科
(101884)
经济(101781)
管理(62731)
(56528)
(47321)
企业(47321)
方法(39914)
数学(34436)
数学方法(34097)
中国(23301)
地方(23242)
(22546)
(22356)
业经(20348)
(19585)
技术(17653)
(15848)
理论(15709)
农业(15201)
(14600)
地方经济(14599)
环境(14462)
(14008)
贸易(14001)
(13481)
(12845)
金融(12837)
(12763)
(12696)
银行(12645)
机构
大学(307979)
学院(306725)
(127114)
经济(124347)
管理(120566)
研究(107055)
理学(104077)
理学院(102908)
管理学(101196)
管理学院(100642)
中国(76924)
科学(66591)
(66010)
(54831)
(54448)
研究所(49721)
(49561)
中心(47075)
业大(46328)
(45011)
财经(44095)
北京(41842)
(40640)
师范(40221)
(39968)
(38902)
农业(38807)
经济学(38247)
(36278)
技术(34207)
基金
项目(209352)
科学(163564)
研究(153529)
基金(150146)
(131144)
国家(130081)
科学基金(110862)
社会(95776)
社会科(90713)
社会科学(90686)
(82602)
基金项目(79753)
自然(71562)
教育(70011)
自然科(69837)
自然科学(69820)
(68972)
自然科学基金(68553)
编号(62542)
资助(61737)
成果(50775)
重点(46743)
(45556)
(45283)
课题(43670)
(43578)
创新(40683)
科研(39437)
国家社会(39060)
教育部(38915)
期刊
(145104)
经济(145104)
研究(92980)
中国(58860)
学报(49885)
管理(45672)
科学(45660)
(44678)
(40515)
大学(37193)
教育(35380)
学学(35122)
农业(31197)
技术(30001)
经济研究(23711)
(23352)
金融(23352)
财经(21969)
业经(21953)
(18841)
问题(18288)
技术经济(17240)
图书(16198)
科技(16040)
(15517)
理论(14945)
现代(13923)
(13505)
实践(13473)
(13473)
共检索到454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立柱  郭中华  李玉珍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调、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经济发展能否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关键取决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技术是否完善和成熟,能否为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平台。在研究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的同时,开展嫁接技术和嫁接理论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而且为新兴产业与已有循环经济体系联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王湘南  彭邵锋  马力  杨小胡  
为继续优化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以‘湘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的基质类型、2种不同规格的容器杯、2种嫁接部位、2种接穗类型、砧木所保留根系的长度以及接穗叶片的保留程度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成活率与苗木长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以黄心土∶泥炭土∶河沙=2∶1∶1最适宜;容器杯规格以10 cm×12 cm最适宜;嫁接位置以胚芽最适宜;接穗类型以腋芽最适宜;叶片保留程度以留叶1/2最适宜。初步建立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为提高芽苗砧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长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欣  王晓明  曾慧杰  蔡能  
以凹叶厚朴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嫁接方法、嫁接时间、砧木及接穗粗度、砧木不同处理对凹叶厚朴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叶厚朴嫁接适宜的方法是三刀切接法;3月中、下旬嫁接,其成活率及生长量比其它时间嫁接的要高,最高成活率和生长量分别为92%、35.5 cm;适宜砧木和接穗粗度均为0.8~1.0 cm时,嫁接成活率可达92.6%~94.0%;在地栽砧木上直接嫁接,与将砧木挖出后嫁接,再移栽到营养钵中,两者的嫁接成活率没有明显差异,但生长量差异显著,前者高于后者62.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奚声珂  杨彬  
核桃微枝嫁接是以组培繁殖的无根小苗(微枝)作接穗,嫁接在核桃幼苗(子苗)砧上,获得无性系良种苗。连续3a对组培快速繁殖微枝、子苗培育及嫁接等技术环节的探索,已初见成效。微枝增殖率1a后为1:1 000以上;最适时期(3月初至4月上旬)的嫁接成活率可达80%;嫁接苗的田间移植保存率在90%以上。核桃微枝嫁接比常规嫁接方法成本低、成苗快,并能在短期内用离体快繁法获得大量新品种穗条。微体嫁接苗以实生砧为根系,比组培自根苗长势旺,易于移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黎章矩  钱莲芳  喻卫武  
6a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 ,长块削芽接和贴枝接是银杏最好的 2种嫁接方法 ,操作方便 ,接穗利用率高 ,嫁接时间长 ,接苗生长好 ,嫁接成活率达 90 %以上。普通枝接 1年生砧木基径要 0 5 0cm以上 ,而削芽接和贴枝接只需 0 35cm以上。接穗位置效应明显 ,以结实树树冠外围 1年生延长枝为宜 ,内膛枝、徒长枝和纤细枝不宜作接穗。翌年 4~ 6月科学施肥 ,延迟接苗顶芽形成 ,是培养壮苗的关键。 1年生砧木当年嫁接 ,以 8月下旬至 1 0月中旬为好 ,8月中旬前嫁接 ,接芽发育不良 ,抽梢差。接后不能立即断砧 ,否则接苗因饥饿死亡。用大树根蘖枝、幼树和幼苗枝嫁接的假苗 ,可从苗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延安  张卫强  
该文以 1 986— 1 995年龙渠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嫁接生产实践为基础 ,对影响青海云杉嫁接效果的因素 ,如嫁接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 ,嫁接时间 ,嫁接方法 ,嫁接时的天气状况 ,接穗的质量、年龄、来源、存储方法 ,砧木的年龄、所处环境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通过严格培训嫁接人员 ,在川灌区选择 4月下旬、林区选择 5月中旬 ,无风、无雨的天气 ,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 ,将长 8~ 1 2cm、粗 5~ 1 0mm的 1年生接穗嫁接在 8~ 1 2年生的砧木上 ,可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萌芽率 ,加快接穗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荣纳  
短枝嫁接技术是松类无性繁殖技术的突破,具有如下特点:与常规嫁接相比可提高繁殖系数40~60倍[6];成活率、荫条率及成苗率分别在90%、85%、70%以上;操作技术简易;适于繁殖成龄优树;嫁接苗生长正常,并可提前开花结实;生产成本低,为常规枝接苗的1/5.此技术已用于油松种子园建设,效果良好.介绍到国外在欧洲赤松上初试成功,受到国外同行好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铁中  
设计出蔬菜自动嫁接样机,它由控制、动力、执行3个部分组成,能完成砧木和穗木的自动输送、穗木的自动切削、砧木生长点的自动切除和插孔,以及砧木和穗木的自动接合等工作。首次设计出砧木生长点的自动切除和插孔机构。对机构的运动作了理论分析,指出了获得理想切削速度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嫁接作机符合设计要求。分析了产生嫁接偏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熊年康  吴孔雄  陈祥平  高学琴  邹示炎  
1986~1993年在闽侯桐口林场完成油茶低产林嫁接无性系改造面积30.13hm2。本文对1986年首批改造的0.13hm2低产林的改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1994年平均产油量261.756kg/hm2,比改造前增产6.76倍;比对照增产5.98倍。结合嫁接无性系改造进行的无性系测定,新筛选出闽15,闽75—8,闽75—7,闽84四个优良无性系,其平均年产油量567.000~716.400kg/hm2,果油率7.26%~9.22%;比参试平均值增产23.28%~55.76%;而且没有发现炭疽病危害果实。据对10个无性系间可配性测定结果表明:平均成果率21.1%,比对照成果率1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铁中  
通过对黄瓜、云南黑籽南瓜的栽培试验,获得了机械自动嫁接所需的其生长特性和物理特征的基础性数据。在对国内传统的手工嫁接方法与国外自动化嫁接技术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自动嫁接方案,并研制出直插法机械嫁接装置。试验结果表明,直插法机械自动嫁接的成功率为6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洁  
文章提出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理念、物质循环模式、技术支持体系以及经济体制与机制方面的全面创新。考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耗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这种技术创新活动一方面可通过新技术的研发推广来实现,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优化,在全面考虑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技术支持体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顾国栋  辜云杰  和献锋  李恒  唐平  罗建勋  
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能快速固定改良品种的优良性状,缩短良种选育时间。试验以5月龄麻疯树幼苗为砧木,以优良无性系3年生植株的1~2年的枝条为接穗,开展枝接法(劈接和切接)、芽接法(嵌芽接和单芽切接)等嫁接方法和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以4~5年生幼树的一级分枝主干为砧木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疯树萌芽生长期(旱季)采用劈接法、切接法、嵌芽接法和单芽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均能够达到100%;嫁接30d后枝接法和芽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嫁接后20d内枝接法和芽接法萌芽率均超过90%以上,表明麻疯树接穗萌芽期主要集中在嫁接后10~20d;芽接法接穗后期生长量明显大于枝接法;采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向阳  魏森林  王少明  陈征  
长叶刺槐是近年选育出的刺槐优良饲料型新品种,采用枝接和芽接2种不同嫁接方法,进行长叶刺槐嫁接试验,结果表明:硬枝劈接法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5.9%,芽接成活率可达到93.2%。当年苗高225cm,地径2.78c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宪法  叶永昌  陈祖旭  朱剑云  张方秋  刘水娥  
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法对马占相思及其杂种优树开展嫁接研究 ,结果表明 :优树的基因型对于嫁接结果具有显著影响 ,杂种无性系平均嫁接成活率达 82 % ,高出纯种无性系 2倍 ;嫁接季节对接活率有很大影响 ,春季接活率为 76.9%~ 82 .0 % ,分别比夏季、秋季提高 130 %、190 %以上 ,冬季嫁接成活率很低 ;砧木地径以 0 .5~ 0 .8cm为佳 ,接口高度 30~ 4 0 cm为优 ,接穗以具有 4~ 5个腋芽的穗段为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密红  郭军战  苏美琼  安佰国  
为了解决樱桃传统嫁接中存在的接穗贮藏难、受季节限制、砧木细而接穗大等问题,并对其在传统栽培过程中积累的病毒、类病毒进行有效脱毒,采用樱桃组培苗微型嫁接技术,研究了接穗大小、嫁接处理方式、组培苗继代时间、不同砧穗组合等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樱桃组培苗微型嫁接时,接穗大小为茎尖+2片叶(约1 cm)、组培苗继代35 d左右、嫁接时采取先嫁接后生根方式,其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相对较高,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84%;接穗与砧木的亲和性越好,嫁接成活率越高,在供试樱桃品种中,以Gisela-5×红鲁比的亲和性最好,嫁接成活率达8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