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49)
- 2023(17381)
- 2022(15033)
- 2021(13715)
- 2020(11476)
- 2019(26262)
- 2018(26157)
- 2017(50565)
- 2016(27186)
- 2015(30746)
- 2014(30855)
- 2013(30667)
- 2012(28638)
- 2011(26212)
- 2010(26467)
- 2009(24808)
- 2008(24284)
- 2007(21694)
- 2006(19490)
- 2005(17840)
- 学科
- 济(130590)
- 经济(130432)
- 管理(82022)
- 业(76173)
- 企(62841)
- 企业(62841)
- 方法(51947)
- 数学(44942)
- 数学方法(44417)
- 中国(34059)
- 农(30985)
- 财(30390)
- 地方(30238)
- 业经(27721)
- 学(25809)
- 制(25417)
- 农业(20914)
- 贸(20399)
- 贸易(20383)
- 银(20051)
- 融(20040)
- 金融(20037)
- 银行(20004)
- 易(19625)
- 行(19199)
- 环境(19052)
- 理论(18517)
- 和(18346)
- 务(18254)
- 财务(18173)
- 机构
- 大学(401314)
- 学院(398249)
- 济(169643)
- 经济(166063)
- 管理(154842)
- 研究(139401)
- 理学(132513)
- 理学院(131028)
- 管理学(128870)
- 管理学院(128147)
- 中国(105664)
- 京(86610)
- 科学(82591)
- 财(80178)
- 所(70275)
- 研究所(63116)
- 财经(62873)
- 中心(62253)
- 农(61444)
- 江(60168)
- 经(56900)
- 业大(55999)
- 北京(55667)
- 范(52402)
- 经济学(52203)
- 师范(51936)
- 院(50449)
- 州(48262)
- 农业(47523)
- 经济学院(46645)
- 基金
- 项目(261084)
- 科学(205952)
- 研究(192972)
- 基金(189828)
- 家(164087)
- 国家(162722)
- 科学基金(140146)
- 社会(123315)
- 社会科(116989)
- 社会科学(116961)
- 省(101043)
- 基金项目(99508)
- 自然(89210)
- 教育(88294)
- 自然科(87086)
- 自然科学(87071)
- 自然科学基金(85522)
- 划(84642)
- 资助(79586)
- 编号(77944)
- 成果(64555)
- 发(58401)
- 重点(58312)
- 部(58204)
- 课题(54577)
- 创(53555)
- 国家社会(50968)
- 教育部(50412)
- 创新(50070)
- 制(49672)
- 期刊
- 济(197517)
- 经济(197517)
- 研究(127111)
- 中国(81562)
- 财(60876)
- 管理(60140)
- 学报(59587)
- 农(56437)
- 科学(55562)
- 大学(45985)
- 教育(44233)
- 学学(43201)
- 融(39711)
- 金融(39711)
- 农业(38540)
- 技术(35546)
- 财经(32083)
- 经济研究(31915)
- 业经(30412)
- 经(27456)
- 问题(25118)
- 技术经济(21029)
- 理论(20196)
- 图书(19711)
- 业(19294)
- 统计(19127)
- 贸(18967)
- 现代(18205)
- 科技(18037)
- 实践(18033)
共检索到613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瑾
研究选取2009年30个省市区的数据,从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数编制方法入手,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量化评估,以期为制订中的国家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测算结果表明,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四大工作中,污染物减排成绩显著,节能降耗次之,无害化处理较差,资源综合利用刚刚起步;而就划分的五类地区而言,除I类地区总体基本达标外,其他地区各有其明显弱项。循环经济建设依旧任重道远。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评价指数 目标逼近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崔木花
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相对普适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以安徽省及其周边四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针对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波 黄贤金
以“3R”原则为指导和出发点,构建了自上而下的树型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控制层-指标层三层指标体系),并形成了理论指标体系和操作指标体系,分别面向推广应用的理论研究和规划管理。据此,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南通市循环经济规划进行预评价,分析发现:随着循环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南通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但是其提升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是:2002-2007年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延续与改造,因而仍处于相对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状态,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污染减量排放和资源减量化;2008-2010年是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转轨的阶段,此阶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减排和治理;2011...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巍 刘鸣
发展县域循环经济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淇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鹤壁市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发展县域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
县域 循环经济 鹤壁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钟 王建武 章家恩 骆世明 叶延琼
本文以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选取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由3个层面、4个分类指标、23个单项指标所构成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计算出2005年广东省21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经济区域21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采用障碍度分析,对2005年限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诊断。结果发现,不同市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的限制因素也各不相同,应结合各市自身特...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 障碍度分析 广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浩 宋阳
定量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循环经济的一个基础理论课题,本文在辽宁省1996-2005的统计数据基础上,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能值经济、投入产出、环境压力和综合指数5个方面评价了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总能值用量和能值密度的变化趋势来看,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可更新的能源消耗。能值自给率和能值投资率的变化趋势说明,辽宁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经济的安全性较高,但对本地资源的依赖程度高,资源利用效率低,仍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目标是降低废弃物排放,加强资...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能值评价 环境压力 实证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超 栾贻信 吕娜
水健康循环与循环经济是人类面对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求解。水健康循环与循环经济发展是水资源—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子系统,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具有互动与协同作用。水健康循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主要目标,而循环经济发展又是实现水健康循环的基本条件和主要途径,二者协同作用是复合系统有序演化的客观需求。水健康循环与循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健康演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健康循环 循环经济 相互作用 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谷鹏 支玲 郭小年 臧良震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立了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依据云南省近11年的数据和2011年西部12个省份的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出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西部地区的地位,并从林业资源循环利用、林业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分阶段评述了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分析了目前云南省林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林业循环经济 评价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吴卫红 张爱美 孙龙涛 刘佳 王阳阳
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综合考虑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与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核心,运用"目的树"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5个子系统、28个指标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铜陵循环经济发展的动态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进行循环经济试点6年以来,铜陵市循环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不同子系统间发展趋势有很大差异,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和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丽君 隋映辉
由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受到严格限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普遍面临严峻困境,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对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计量实证研究,找出其发展共性和差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涵盖全国3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17个资源枯竭城市的3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和参照城市北京的22个原始指标数据,用功能互补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用因子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用得到的8个因子代替原来的22个指标,进一步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对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了较为完整的评价,结果显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永达
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循环经济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浙江省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的统计测度,建立两者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浙江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但是一直在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虽然较弱,但也在逐渐增强;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技术创新对浙江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推动浙江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0.16个百分点;最后提出了加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 制造业 实证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李璐璐 王晨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方法 实证研究 江苏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华茂 彭剑
推动区域经济系统从传统经济方式转移到循环经济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外部的约束力,文章分析了区域五大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五大外部的约束力,并针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阻力,提出快速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循环经济 动力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郑丽 朱小能
本文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各省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发现2013—2021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分析了绿色金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且两者间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和阶段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各地方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并分区域、分阶段推进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相互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大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11月14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温家宝总理2009年11月30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