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20)
2023(20051)
2022(16772)
2021(15573)
2020(13178)
2019(29608)
2018(29512)
2017(56349)
2016(30563)
2015(34433)
2014(34167)
2013(33556)
2012(30409)
2011(27344)
2010(27824)
2009(26302)
2008(25515)
2007(22806)
2006(20217)
2005(18212)
作者
(88074)
(73125)
(72885)
(69385)
(46777)
(34941)
(33019)
(28487)
(27762)
(26364)
(24788)
(24691)
(23507)
(23425)
(22632)
(22443)
(21832)
(21307)
(21108)
(20885)
(18308)
(18123)
(17780)
(16936)
(16454)
(16253)
(16226)
(16144)
(14724)
(14577)
学科
(140204)
经济(140051)
(104527)
管理(101100)
(93598)
企业(93598)
方法(57087)
数学(46697)
数学方法(45946)
业经(37416)
(36437)
(35735)
中国(34294)
地方(28731)
(26855)
(25960)
理论(25205)
农业(24930)
(24702)
财务(24599)
财务管理(24569)
技术(24130)
企业财务(23154)
(22418)
(20962)
贸易(20946)
(20258)
(20248)
(20227)
(20114)
机构
学院(438098)
大学(433101)
(180225)
经济(176461)
管理(173707)
理学(148934)
理学院(147344)
管理学(144659)
研究(144194)
管理学院(143862)
中国(110432)
(92425)
科学(87973)
(82778)
(72395)
(70032)
(66570)
研究所(65406)
财经(65295)
中心(64829)
业大(63247)
(59142)
北京(58327)
(55334)
师范(54808)
农业(54759)
经济学(53858)
(53275)
(52588)
经济学院(48155)
基金
项目(288562)
科学(227486)
研究(212785)
基金(207920)
(180197)
国家(178641)
科学基金(154707)
社会(134259)
社会科(127237)
社会科学(127201)
(114925)
基金项目(108853)
自然(99910)
教育(98000)
自然科(97668)
自然科学(97643)
自然科学基金(95891)
(94847)
编号(86956)
资助(86190)
成果(70152)
重点(64223)
(62625)
(62346)
(61946)
课题(60508)
创新(57859)
国家社会(54675)
科研(54297)
项目编号(53945)
期刊
(209356)
经济(209356)
研究(130727)
中国(86866)
管理(71137)
(66503)
学报(65218)
(64695)
科学(61187)
大学(49944)
教育(49655)
学学(47219)
农业(44428)
技术(43631)
(38175)
金融(38175)
业经(35038)
经济研究(33828)
财经(32860)
(28363)
问题(25988)
(25345)
技术经济(24555)
统计(21592)
科技(20986)
现代(20754)
商业(20656)
图书(20455)
(20213)
(19651)
共检索到660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萍  
在日益稀缺的资源环境下,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在循环经济体系下,从产品到再生资源这一过程需要依赖逆物流的有效运作来完成,由于逆物流的交易成本较高、技术处理水平较低,以及质量标准与监管问题日益凸现,在现阶段企业逆物流的运作尚处于摸索阶段。为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企业逆物流激励机制,文章就逆物流的运行模式提出三个层面的创新:宏观视角的政府战略导向机制;中观视角的行业协会战略规划机制;微观视角的企业战略部署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章政  朱立志  宗成峰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背景与目标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明确了上海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志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技术创新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协调发展产业体系中其他要素的关系,以及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市场和产学研融合的科学内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学军  官玉霞  张文凤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经形成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但是,中国的制造业体系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低、盈利能力不强、能耗高且污染大、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以渐进创新提升产业地位,以改进创新改造传统产业,以突破创新实现跨链发展,以全球创新链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改变中国国际分工的不利局面,建立起绿色、高质量的中国现代经济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叶长兵  李兰  张晶晶  朱雪娇  
以循环经济为理论基础,以造纸业作为实现人工湿地芦苇纤维素资源化的生产系统,构建了以污水处理为中心的循环经济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芦苇人工湿地对农业退水、生活污水、剩余污泥具有较为显著的净化功效。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所构建的循环经济体系在芦苇人工湿地取得显著净化效果条件下的技术、经济、环境可行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宪  虞孝感  唐琦  
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约有9年的发展差距。居民社会文化素质高、大中型企业多、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等是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匮乏的矿产资源则是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石化、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电力等是南京市循环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拉长产业链,减量化生产是循环工业及其生态园区建设的重点;大力发展绿色餐饮,合理布局物流业是循环服务业的主要建设方向;建立绿色社会消费体系,实施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管理是循环社会建设的关键;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继续加强循环型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循环农业发展的内涵。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金香  王水平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实践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将循环经济的一般原理与江西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江西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阐述了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的循环经济体系,并从更新发展观念、加强规划引导、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支撑、优先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慕静  
文章通过对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的分析,基于循环创新链模式,提出了一种集群内组织边界开放、组织相互协作的服务创新链,分析了服务创新链的结构、节点模型和能力势差,构建了以服务创新链为基础的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并给出了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实例分析,期望为天津以至我国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志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面向2035年,科技创新如何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美国总统杜鲁门在"21点战后复兴计划"中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2]。因此,开发科技资源是实现强国之梦的必然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艳春  杨添天  杨继成  
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经济运行系统的有效支撑。京津冀地区的数字创新丰度和经济梯度差距均较大,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更具挑战性。针对京津冀地区数字化和绿色化的阶段特征,建议实施京津冀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路径:以制造业数字化为突破,以产业技术对接为导向,构建适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形成技术-产业-市场-环境良性互动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黎明  陈爽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及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发展的和谐统一,早日走出一条低碳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挑战。低碳经济体系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围绕技术创新、碳交易、低碳城市、全民意识、政策体系进行展开,其中技术创新是基础,碳交易是手段,低碳城市建设是核心,全民意识的提高是动力,完善的政策体系是保障,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发展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屹  王洪彬  林周周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构建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测度体系,并以长三角地区创新要素结构为参照系,对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基础条件、市场条件及环境条件3个方面,对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基于创新要素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要素间结构与要素内结构两方面研究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优化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纯志,梁海  
市场取向——国营商贸企业面临的挑战随着以市场为取向经济改革的步步深入,国营商贸企业面临着种种严峻挑战。挑战之一:从“一统天下”到多雄角逐。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或称统制经济模式下,我国绝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沈生宏  李致平  
静态经济体系下的企业筹资决策分析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沈生宏华东冶金学院经济系李致平一、假设和说明首先,假设一个企业选择了一项投资机会,估计所需要的投资额或资本数量是一个常数V,未来各年的现金流量是一个连续的随机变量X,但它的概率分布函数P(X)和分布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丸源   季雷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要战略任务。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统筹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一系列制约因素和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生产力是解决多重矛盾的基础和关键。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理论自觉和非凡理论魄力,提出并阐述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命题,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