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79)
- 2023(7113)
- 2022(5987)
- 2021(4905)
- 2020(4022)
- 2019(8731)
- 2018(8299)
- 2017(16442)
- 2016(7998)
- 2015(8976)
- 2014(8814)
- 2013(9107)
- 2012(8533)
- 2011(8006)
- 2010(8138)
- 2009(7677)
- 2008(7199)
- 2007(6468)
- 2006(5967)
- 2005(5446)
- 学科
- 济(69819)
- 经济(69784)
- 管理(26994)
- 业(24759)
- 方法(20475)
- 企(20103)
- 企业(20103)
- 地方(19486)
- 数学(18254)
- 数学方法(18192)
- 地方经济(14589)
- 业经(13230)
- 中国(12711)
- 产业(11919)
- 农(11355)
- 学(9317)
- 环境(8690)
- 贸(7920)
- 贸易(7917)
- 经济学(7675)
- 农业(7584)
- 易(7567)
- 财(7494)
- 融(7407)
- 金融(7407)
- 制(7368)
- 发(7084)
- 技术(6916)
- 体(6885)
- 结构(6696)
- 机构
- 学院(132603)
- 大学(129702)
- 济(75848)
- 经济(74890)
- 管理(52289)
- 研究(46935)
- 理学(45393)
- 理学院(44972)
- 管理学(44549)
- 管理学院(44291)
- 中国(34192)
- 财(29002)
- 经济学(25782)
- 京(25304)
- 科学(24249)
- 财经(23779)
- 经济学院(23044)
- 所(22475)
- 经(21443)
- 研究所(20208)
- 中心(19948)
- 江(18904)
- 财经大学(17424)
- 院(16562)
- 北京(15790)
- 经济管理(15544)
- 农(15255)
- 商学(15146)
- 业大(15026)
- 商学院(14972)
- 基金
- 项目(86600)
- 科学(70645)
- 基金(65311)
- 研究(64446)
- 家(55295)
- 国家(54934)
- 科学基金(48742)
- 社会(47136)
- 社会科(45215)
- 社会科学(45208)
- 省(34168)
- 基金项目(33844)
- 自然(28042)
- 自然科(27428)
- 自然科学(27424)
- 教育(26984)
- 自然科学基金(26961)
- 划(26849)
- 资助(26373)
- 编号(23111)
- 发(22053)
- 国家社会(20908)
- 发展(19276)
- 重点(19172)
- 部(19101)
- 展(19009)
- 创(18603)
- 济(18068)
- 经济(17920)
- 创新(17563)
共检索到200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文军 郑艳玲 张芳 刘瑜珮
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变革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在阐明循环经济产业链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循环经济产业链构造过程与构造原理、循环经济协同效应机理。研究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是系统协同的依托载体,产业链条反馈机制促使协同效应形成。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应以立法创新为保障,确立废弃物资源属性核心理念,统筹推动废弃物梯级式循环利用;以政策机制创新为抓手,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定期检视政策执行效果,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整合重构布局;以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为支撑,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等政策建议,促进循环产业链构造,推动经济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协同耦合共生。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链 协同效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尹晓玲 何智韬
全产业链并没有相应的提高中粮集团的经营能力,相反,中粮集团几大核心食品业务的不景气,已给全产业链战略蒙上了阴影。成立于1949年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于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中粮集团连续20年登上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并稳居中国食品行业百强之首。中粮集团旗下拥有七家上市公司,包括中国食品、中粮控股、蒙牛乳业、中粮包装、中粮屯河、中粮地产和中粮生化。
关键词:
中粮集团 全产业链 并购 协同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 齐建国 刘建翠
本文结合技术经济学与系统科学协同理论,提出"循环经济协同效应"概念并探讨其产生的背景、内涵及作用机理。循环经济措施使社会经济系统各子系统间通过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协同效应,影响系统的资源、价值和环境效率,具有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生态学内涵。根据市场的自组织程度、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经济水平的不同,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分为自组织意义和他组织意义上的协同效应。本文拓展了我国循环经济学理论,为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技术经济 循环经济 协同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慧波 黄祖辉
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现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已经超出了单一业务单元规范化管理,竞争的范围逐步扩展到整个产业链,乃至多个产业链系统的交错关联中。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的视角,对企业产业链整合中创造协同效应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产业链 协同整合 循环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怡曼 聂锐 刘明杞
协同商务链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资源联盟体,对传统的供应链模式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可以帮助协同商务链的各节点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合作,达到协同生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然而,由于协同商务链各节点上的企业多,且各具特点,因此,目前还很难用具体的数理模型对它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度量。本文在研究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模糊数学的思想,建立了企业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评价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琪
以提升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为目标,探讨了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的概念,构建了相应的模型,并分析了其运行机理。以某高耗能产品为例,运用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模型构建了"三高"协同防控系统,深入分析了该产品通过生产流程改进所能实现和提升的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并给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能有效提升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产生预防和协同控制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高耗能产品 循环经济 信息流 防控系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琪
以提升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为目标,探讨了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的概念,构建了相应的模型,并分析了其运行机理。以某高耗能产品为例,运用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模型构建了"三高"协同防控系统,深入分析了该产品通过生产流程改进所能实现和提升的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并给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能有效提升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产生预防和协同控制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高耗能产品 循环经济 信息流 防控系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邬彩霞
近年来,低碳经济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进行了定义。本文从能源流和资源流两个方面明确低碳发展的实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完善了低碳经济理论。同时,本文基于理论研究,构建低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度模型及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2005~2019年中国低碳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采取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和高质量增长。进一步地,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低碳、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扩展了低碳经济的理论体系,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流 资源流 协同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武威 刘国平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采用2015—2017年县区经济发展和企业获取的政府采购订单规模数据,对政府采购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本地、异地政府采购对经济发展分别表现出"抑制"和"促进"作用,并在整体上呈现出"抑制"效果;探究内在机理,本地政府采购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转型效应"下的短期经济发展减速;异地政府采购则通过促进地区优势产业发展,表现出"协同效应"下的保增长作用;整体上政府采购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主要以"转型效应"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整体和本地政府采购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有效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此外,政府采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在非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中体现出来,并以自行采购作为主要实施手段。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多重经济发展价值目标抉择,需有效协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优化政府采购规则,以平衡经济发展过程中规模与质量、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调结构与稳增长、促公平的协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俊
行政审批改革通过激发市场活力可以产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个方面的作用,进而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利用我国发明专利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分析表明,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显著提升了城市每单位发明专利存量的经济产出水平,并增强了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对城市创新悖论的治理效应。同时,随着审批中心设立时间的增长、进驻部门和事项的增多,创新悖论治理效应不断增强。审批中心设立主要通过技术多样化和技术—产业匹配两条路径产生创新悖论治理效应,但未能有效地激活产业多样化这一路径。据此,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和优化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创新链 产业链 创新悖论 行政审批改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田生 皮爱平
本文针对传统的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协同效应的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并购应满足的经济条件,从而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协同效应 并购 经济条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小梅 喻宣瑞
绿色税收作为调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二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厘清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对推动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本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绿色环保当量税额、污染气体排放量、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实证分析,寻求各污染物的绿色环保当量税额、各地区GDP以及污染气体排放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通过线性相关模型逐一量化各参数的空间线性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绿色环保当量税额的差异较大。说明我国现有的绿色税收体系不能较好满足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需求;(2)通过空间线性模型分析发现,除一般性粉尘当量税额与环境、经济的线性关系较高外,其余参数的相关系数均在0.3~0.5之间,尤其是二氧化硫环保当量税额与二者的线性关系最低;(3)各地区GDP与污染气体排放量的相关性较高,且相关系数每年呈现增长趋势,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仍主要依赖于能源行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成 吴传清
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和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把脉二者协同效应,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在全国视野下,基于2011~2017年省级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运用熵权法-Topsis评价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V"型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小;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与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协同系数普遍较低,且呈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建议地方政府提高对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着力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态势。特别要加大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推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农业和工业生态化发展,普及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安全治理体系。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晓霖 周朝玺
借鉴营销中的渠道权力概念,通过对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相互权力进行AHP评价,形成制造商和零售商渠道权力结构组合,并对应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4种典型组合;从战略层、职能层和作业层3个维度,利用三角模糊数评价方法重建供应链协同效应评价体系;以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基于渠道权力而形成的供应链伙伴关系的4种典型组合与供应链协同效应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供应链协同效应方面双核心型供应链优于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优于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优于低度均衡型供应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组合的供应链协同效应差别的原因与提高的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莹
与一般的企业群相比 ,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在于它的协同效应。但对供应链协同效应如何产生的问题 ,目前在理论上存在着诸多误区 ,突出表现在过分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 ,片面强调合作与外包 ,在实践中则表现为缺乏战略意识 ,急功近利。上述现象影响了供应链这一先进的管理方法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效果
关键词:
供应链 协同效应 理念误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