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8)
2023(7575)
2022(6323)
2021(5677)
2020(4615)
2019(10156)
2018(9980)
2017(19185)
2016(9464)
2015(10465)
2014(10186)
2013(9997)
2012(9641)
2011(8924)
2010(9248)
2009(8961)
2008(8558)
2007(7971)
2006(7433)
2005(6914)
作者
(26856)
(22508)
(22328)
(21279)
(14448)
(10479)
(10019)
(8629)
(8402)
(8015)
(7919)
(7437)
(7350)
(7350)
(6956)
(6947)
(6651)
(6457)
(6388)
(5778)
(5716)
(5400)
(5242)
(5201)
(5160)
(5129)
(4887)
(4806)
(4392)
(4373)
学科
(61899)
经济(61868)
管理(31476)
(29523)
(26407)
企业(26407)
(19032)
银行(18887)
方法(17867)
(17649)
地方(16722)
(16089)
数学(15448)
数学方法(15385)
技术(14504)
中国(13711)
(12827)
金融(12827)
地方经济(12346)
业经(11820)
技术管理(11459)
业务(9765)
(9689)
制度(9687)
(9059)
(8780)
(8386)
银行制(8307)
(8167)
产业(7537)
机构
学院(139231)
大学(139090)
(73900)
经济(72633)
管理(55115)
研究(48909)
中国(46764)
理学(46120)
理学院(45679)
管理学(45248)
管理学院(44960)
(32511)
(27921)
财经(25489)
(24747)
经济学(24719)
科学(24305)
银行(23767)
中心(23659)
(23173)
(23045)
(22915)
(22188)
经济学院(21881)
研究所(20573)
财经大学(18944)
(18581)
(17851)
北京(17845)
(17097)
基金
项目(84595)
科学(68923)
研究(64899)
基金(62723)
(52671)
国家(52246)
科学基金(46566)
社会(45656)
社会科(43566)
社会科学(43554)
(33728)
基金项目(32702)
教育(28720)
自然(26868)
(26743)
自然科(26334)
自然科学(26330)
自然科学基金(25911)
资助(24624)
(24345)
编号(23803)
创新(21692)
(19914)
国家社会(19648)
成果(19032)
重点(18880)
(18675)
课题(17320)
发展(17209)
人文(17038)
期刊
(89160)
经济(89160)
研究(53471)
(35049)
金融(35049)
中国(30681)
管理(25216)
(24598)
科学(16078)
(15869)
经济研究(15508)
财经(14333)
学报(13896)
技术(13652)
(12444)
教育(11742)
大学(11725)
业经(11676)
学学(11202)
问题(10524)
技术经济(10505)
农业(8127)
科技(7917)
(7876)
国际(7867)
(7813)
理论(7474)
世界(7348)
统计(7290)
(7227)
共检索到238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守淦  
本文从发展循环经济内在要求及特点角度,揭示了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必然生成银行信贷运行的新轨迹,迫切要求银行努力创新信贷产品和信贷管理,使信贷成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东卫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其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就是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季震环  许奇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但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浙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从构成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庆禄  刘翠侠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在银行信贷的经济效应中所起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京津冀43个地级市2009~2016年间的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对地区信贷的经济效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京津冀地区银行信贷存在非线性效应,技术引进发挥持续显著的助推作用,而自主创新的推动力逐渐丧失。因此,京津冀需要经历技术引进过程,但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只有完成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的转变,银行信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胜华  
试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创新李胜华一、创新信贷管理思想:从计划管理转向前景管理。我国传统的信贷管理思想是以战略目标计划为依据的模式,多年来,它一直左右着我国金融企业的信贷管理制度,并且对信贷管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是按照严格的逻辑和数据行事方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飞  
银行信贷是企业创新活动重要资金来源,然而,银行针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信贷业务存在着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即银行不分享企业创新成功的收益,却承担企业创新失败的风险。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会抑制银行支持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甚至可能抑制企业持续创新投入。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构建银行贷款前偏好企业低创新、贷款后抑制企业创新投入的分析框架,进一步提出银行信贷强度可能加剧企业陷入持续低创新困境的假说,并基于2007—2017年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样本,验证银行信贷强度与企业持续低创新关系。本文研究显示:(1)银行信贷更偏好前期低创新企业;(2)银行信贷强度会抑制企业创新再投入;(3)银行信贷最终增加了企业持续低创新频率、抑制了企业持续高创新频率,即加剧企业持续低创新困境。进一步检验表明,加强银行业竞争、降低四大国有银行寡头垄断,有助于缓解银行信贷对于企业低创新偏好。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政府不能简单通过行政手段要求银行以正常信贷条件,甚至低息信贷条件来支持企业创新,行政干预反而造成银行信贷市场失灵。政府应当从风险补偿、政策性支持和银行业竞争出发,构建政府、银行、企业多维度互动的持续创新体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薛继增  
金融产品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都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入分析金融产品创新对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探讨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对于商业银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鹏  
从余额、增量、增幅、人均信贷水平等不同维度看,安徽信贷市场规模较小,但是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和创新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需要重视四个方面:第一,在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上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的扩展给予促进和推动;第二,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行在制定区域信贷政策和分配贷款限额时,要对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实行倾斜;第三,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要大力加强诚信社会建设,确保投资者和债权人合法权益,增强其投资信心和收益预期;第四,商业银行要建立适应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快速发展的信贷营销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确保信贷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达勇  董必荣  
融资约束是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掣肘,信贷支持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手段。但是,信贷支持是否真的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尚未得到实证上的检验。为此,本文参照2021年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以2010—2020年上市中小企业为样本,检验了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开发性创新投入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效应,而对探索性创新投入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银行信贷的风险规避特征显著。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和信号传递效应促进了中小企业开发性创新投入,投资挤占效应和风险传导效应抑制了中小企业探索性创新投入。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机构竞争弱的城市银行信贷抑制中小企业探索性创新投入的效应更强,银行信贷有效促进风险承担水平高的中小企业探索性创新投入,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本研究为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理解双元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更合理地制定创新战略,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促进银行机构竞争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姜振水  
一、当前信贷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适应,矛盾突出,是制约农行信贷经营效益提高的关键点和根本点(一)信贷观念不适应。农行信贷人员受传统工作习性的影响,市场竞争意识差,应变能力差。一些人员沉湎于官办银行,信贷权力意识较重,客户服务意识淡薄,“等、要、靠”严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莉莎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阶段已经有诸多新型的大数据技术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将一些新型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信贷业务工作当中,可以极大地提升信贷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诸多研究学者纷纷投入到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当中,但是经实践研究发现,在实际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信贷业务的过程当中,仍然有诸多风险存在于其中,如果这些风险得不到有效的防控,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将很难获得持续有效的发展,进而制约了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进程。文章主要就大数据助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创新做了简要的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天驰  高伟  方立宇  吕秋鸣  
为解决理论层面信贷作用存在的争论,在机理分析基础上采用熵权法构建技术创新综合指数弥补传统衡量指标选取单一带来的偏误,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银行信贷是否可以支撑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与技术创新不仅存在长期均衡的正向相关关系,也存在着短期可调整误差。启示在于加强风电项目信贷风险管理,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建立创新供给与创新需求平衡的政策体系将进一步发挥银行信贷对风电产业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定祥  李思聪  李姗  
利用198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加入了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的交叉项,以考察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且东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却抑制了经济的增长;东部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银行信贷资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亚斌  黄顺绪  李成  
利用我国1981至200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极低。我国银行信贷的使用效率极低,我国经济增长还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粗放阶段,应该维持信贷规模稳步健康增长,防止信贷萎缩,促进经济稳步持续增长;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金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金融市场化改革;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对银行信贷利用方式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