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29)
2023(6612)
2022(5382)
2021(4813)
2020(4001)
2019(9183)
2018(9221)
2017(18291)
2016(9381)
2015(10936)
2014(11126)
2013(10923)
2012(10092)
2011(9245)
2010(9704)
2009(9089)
2008(8587)
2007(7672)
2006(6919)
2005(6366)
作者
(27540)
(22968)
(22856)
(21853)
(14756)
(10770)
(10397)
(8858)
(8693)
(8173)
(8018)
(7646)
(7437)
(7428)
(7028)
(6951)
(6876)
(6591)
(6423)
(6188)
(5869)
(5610)
(5511)
(5382)
(5218)
(5212)
(4932)
(4694)
(4638)
(4405)
学科
(68318)
经济(68284)
方法(25777)
管理(25285)
数学(22692)
数学方法(22197)
(20768)
(18335)
企业(18335)
地方(16779)
中国(12795)
地方经济(12119)
业经(11934)
(10516)
(9949)
理论(9305)
(8016)
产业(7568)
环境(7272)
经济学(7266)
(7157)
(7089)
(6812)
贸易(6806)
(6703)
金融(6701)
农业(6694)
(6475)
(6415)
(6167)
机构
学院(145803)
大学(144022)
(70108)
经济(68819)
管理(55385)
研究(48968)
理学(47662)
理学院(47138)
管理学(46042)
管理学院(45768)
中国(36646)
(29490)
(28355)
科学(27637)
(23998)
财经(22835)
经济学(22830)
研究所(21621)
中心(21474)
(21445)
(20565)
经济学院(20079)
北京(18836)
(18811)
师范(18676)
业大(17533)
(17196)
(17166)
(17113)
财经大学(16757)
基金
项目(91813)
科学(72814)
研究(67753)
基金(66430)
(56633)
国家(56214)
科学基金(49002)
社会(45139)
社会科(42952)
社会科学(42940)
(36259)
基金项目(33788)
教育(31571)
自然(30129)
(29496)
自然科(29480)
自然科学(29476)
自然科学基金(28907)
资助(28794)
编号(27132)
成果(21799)
(20830)
重点(20709)
(19794)
课题(19137)
国家社会(18715)
(18675)
教育部(17559)
大学(17452)
人文(17435)
期刊
(84085)
经济(84085)
研究(46156)
中国(26707)
管理(23399)
(21095)
科学(18331)
学报(17879)
技术(15921)
(15768)
经济研究(15066)
教育(14771)
大学(14657)
学学(13965)
财经(12430)
(11917)
金融(11917)
业经(11597)
统计(11364)
(10888)
农业(10673)
问题(10168)
(9964)
技术经济(9894)
决策(9231)
商业(7631)
世界(7259)
(7117)
经济问题(6607)
现代(6514)
共检索到221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之浚  
本文在分析人与自然关系所经历的阶段、产业经济发展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循环经济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全新经济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和谐思想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祝平  欧阳强  
先进的文化模式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认识和处理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先进的循环经济文化模式,并应用文化资本与文化成本范式来对文化现象进行经济解释,又是特别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循环经济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精神的发扬,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对世界循环经济理念的吸收和创新。本文以文化模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起点,从循环经济和文化模式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循环经济文化的不同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先进循环经济文化模式的新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勇  陈燕平  周国梅  冯东方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产业。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系统支撑下的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的有机组合和共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应用循环经济原理的重要领域,以资源能源高效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特征。在目前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三种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而引发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恩柱  
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的会计模式都是在现行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传统会计仅仅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加以研究,只考虑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而忽视其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解决目前可持续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理想途径的“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给现行会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循环经济的特点、循环经济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我国近期制定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总目标,系统地分析了现行会计模式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局限性及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延荣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范式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架构的基本形成经过了探索和争鸣的过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融合、发展与传播,循环经济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作者在总结国内外专家提出的循环经济“3+1”的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循环经济运行的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东风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试从循环经济的本质出发,借鉴国际循环经济模式,对我国经循环经济模式进行探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贵富  
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分析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的“5+1”模式;建立了循环经济“5+1”循环模式的结构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鲍文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均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密切相关,又各有侧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经济活动中的碳排放逐步降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经济活动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这两者均可以看作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乃至产业均是相互统一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炜  陈景新  
近年来,我国在推广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基础,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构建了循环经济箭式发展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衣东丰  刘丹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循环经济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区域循环经济系统是由彼此互利共生的产业链所构成的复杂网络,可分为垂直网络与水平网络两大类。本文以此为基础,根据系统内关键种企业的个数,探究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的单核网络联结模式和多核网络联结模式,分析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网络治理框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参与各方达成理念共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政府与企业配合、保障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评价体系、支撑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助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元融资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谌利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宁波经济的资源和能耗利用效率,指出目前宁波的经济是以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宁波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另外,通过分析宁波循环经济的三大板块、十大领域、九大产业循环体系,提出了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加快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加强水、土地资源管理和发展静脉产业等17个方面推动宁波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模式和构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诸大建  臧漫丹  朱远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到了需要深化的阶段。运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通过对生态效率进行情景分析,指出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C模式。C模式也称1.5—2倍数发展战略,该模式将给予我国的GDP增长一个15-20年左右缓冲的阶段,并希望经过15-20年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最终达到一种相对的减物质化阶段。同时指出实现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C模式,需要技术和政策的双重保障。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中国不但要关注传统的渐进式的部门内部的技术变革,还要前瞻性地促进跨部门的技术变革。同时,还要建立基于生命周期分析和现代治理理论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政策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学英  
循环经济将环境和资源投入看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出发,通过深入分析得出各国分别实现循环经济并不等于全球循环经济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翟纯红  郝家龙  
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循环经济在产业集群构建中的借鉴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对产业集群的构建须进行理论创新,超越传统的模式,借鉴循环经济的思想,根据区域的综合比较优势来抉择产业集群,并以被组织的模式来积极推动产业集群的理性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琨  姚中杰   姚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