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9)
- 2023(9062)
- 2022(7161)
- 2021(6371)
- 2020(5007)
- 2019(11160)
- 2018(11143)
- 2017(20960)
- 2016(11054)
- 2015(12919)
- 2014(13026)
- 2013(12730)
- 2012(11897)
- 2011(11126)
- 2010(11005)
- 2009(10385)
- 2008(10073)
- 2007(8902)
- 2006(8370)
- 2005(8022)
- 学科
- 济(76927)
- 经济(76870)
- 管理(28296)
- 业(25155)
- 方法(23334)
- 中国(21823)
- 数学(20959)
- 数学方法(20896)
- 地方(18562)
- 企(17804)
- 企业(17804)
- 农(16226)
- 业经(14665)
- 地方经济(12661)
- 贸(12241)
- 贸易(12232)
- 学(11929)
- 易(11882)
- 制(10992)
- 农业(10916)
- 发(10863)
- 财(10305)
- 环境(9980)
- 融(9900)
- 金融(9900)
- 银(9484)
- 银行(9479)
- 产业(9279)
- 行(9265)
- 体(9203)
- 机构
- 大学(173301)
- 学院(171622)
- 济(92888)
- 经济(91592)
- 研究(69135)
- 管理(60188)
- 中国(53539)
- 理学(50825)
- 理学院(50225)
- 管理学(49623)
- 管理学院(49293)
- 财(38387)
- 京(37089)
- 科学(36565)
- 所(34401)
- 经济学(32224)
- 研究所(31079)
- 财经(30763)
- 中心(28886)
- 经济学院(28822)
- 经(28134)
- 江(24367)
- 北京(24348)
- 院(24280)
- 农(24213)
- 财经大学(22719)
- 范(22261)
- 师范(22109)
- 科学院(21636)
- 社会(20053)
- 基金
- 项目(107064)
- 科学(86024)
- 基金(80945)
- 研究(80853)
- 家(70073)
- 国家(69581)
- 科学基金(59182)
- 社会(57187)
- 社会科(54425)
- 社会科学(54413)
- 基金项目(41194)
- 省(37719)
- 教育(35485)
- 自然(33416)
- 资助(33120)
- 自然科(32665)
- 自然科学(32657)
- 自然科学基金(32112)
- 划(32090)
- 编号(29919)
- 国家社会(26090)
- 发(25805)
- 部(25385)
- 成果(24715)
- 中国(24705)
- 重点(24662)
- 教育部(22347)
- 发展(22280)
- 展(21974)
- 课题(21597)
- 期刊
- 济(109866)
- 经济(109866)
- 研究(61232)
- 中国(34966)
- 财(27554)
- 管理(25025)
- 农(23828)
- 科学(23489)
- 学报(22775)
- 经济研究(20032)
- 大学(18246)
- 融(18002)
- 金融(18002)
- 财经(17242)
- 学学(17162)
- 农业(16467)
- 经(15223)
- 技术(15051)
- 问题(14933)
- 教育(14432)
- 业经(14289)
- 贸(13657)
- 世界(13281)
- 国际(12605)
- 技术经济(10637)
- 业(9443)
- 经济问题(9191)
- 统计(9110)
- 现代(8116)
- 经济管理(7883)
共检索到275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秀基
中国工业化发展已经到了重要关头。在人口、资源、环境等关系已经十分突出的条件下,我们不能再按照西方现代化之路走下去,而要实施以循环经济为切入点的新型现代化之路。这就要求我们更新国人的发展观,通过立法等强制性措施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的展开,在资源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可操作的量化考核。这样,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才有可能在循环经济的轨道上获得全新的发展。
关键词:
人口 资源 环境 循环经济 现代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亚军
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与新动能。选取我国2015—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表明,经济双循环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且国内经济循环是核心驱动力。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间存在新质生产力的单一门槛效应和经济双循环的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强。基于此,提出构建新质生产力多元化形成机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渠道以及实施差异化新质生产力推进方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助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亚军
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与新动能。选取我国2015—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表明,经济双循环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且国内经济循环是核心驱动力。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间存在新质生产力的单一门槛效应和经济双循环的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强。基于此,提出构建新质生产力多元化形成机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渠道以及实施差异化新质生产力推进方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助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薛安伟 林嘉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新时代的文化繁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本文从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出发,研究文化因素在不同现代化模式中的异同,以此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认为,从生产角度看,文化因素在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中具有相似作用机制,都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从分配角度看,西方现代化难免走向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共同富裕。本文提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刻理解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繁荣新时代文化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霞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是走循环经济之路。循环经济与农业发展紧密相连,推行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点—线—面—体”的道路选择。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农业现代化 绿色农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康
知识经济的出现既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发展知识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只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发展知识经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科学理解知识经济,避免理论上的误解;二是要加快改革,创造出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要从国情出发,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知识经济,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发展战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丽英
本文通过分析知识经济的特征,认为实现现代化是步入知识经济的前提,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中国要借知识经济的萌动发展,采取积极的策略发展知识经济加速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现代化 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殷德生
纵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变迁, 理论创新才是中国经济学的灵魂, 实现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必须解决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规范化问题。本文认为, 中国经济学研究应从本土问题着手, 而其走向国际化的突破口在于将中国制度分析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重构发展经济学。同时中国经济学要求建立一个良性的理论创新、接受、修正、摒弃的规范化机制
关键词:
经济学 本土化 国际化 规范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过杰
面对90年代,面向未来,探索和推进城市现代化,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发挥城市主导作用,实现本世纪末以及下世纪中叶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本文拟就经济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当前城市经济现代化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城市现代化,尽管为人们所追求和向往,但是对城市现代化的认识,往往容易从城市外在形态上体察,诸如现代化的建筑物、构筑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邮电通讯,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娱乐场所;也往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勇进 陈文江 常跟应
20世纪80年代,"生态现代化"的概念在环境政治领域中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多元的思想论说,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欢迎。无独有偶,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北美科学和工程界迅速兴起一门新的学科———"产业生态学"。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界又迅速兴起了对"循环经济"的关注。所有这些都表明,"生态现代化"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重视。但从当前环境社会学界和环境政治学界对"生态现代化"讨论的现实来看,笔者认为必须加快对生态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与措施的研究,否则,生态现代化概念或思想本身对促进全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突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
关键词:
生态现代化 环境政策 循环经济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飞 李谭君
近代以来,实现"国富民强"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经历了一番艰难的探索过程。直到1979年,中国的经济建设才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种以"高出口、高投资、高积累、低工资"为特征的生产驱动型现代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无穷的隐患,必须适时做出调整。西方的实践证明:随着丰裕时代的到来,消费驱动型现代化是一种更为持久的新型经济现代化战略。要想顺利的推动消费驱动型现代化建设,消费者现代化、消费工具现代化和消费制度现代化是三位一体的,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就发展速度来说,消费制度的现代化建设尤为滞后。因而,大力推进消费制度的现代化建设已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健,黄胜利
对于中国的研究,就曾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三种人敢于做出概括,他们是喜爱中国的专家、厌恶中国的专家和汉学家。喜爱中国的专家热爱中国,厌恶中国的专家与中国打过交道但不喜欢它,而汉学家则愿意试图去分析中国。有代表性的是,喜爱中国的专家对大多数中国的事情表现出热忱,并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中国今天的成就和明天的光辉前景。厌恶中国的专家通常强调办事难,总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潘石
政治经济学之所以不能数学化,有以下诸方面原因:第一,经济学与数学是两门独立的科学,它们具有不同的研究领域及对象,分属不同的学科。按最一般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经济关系运动规律的,用恩格斯的话讲:"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规律的科学"。由于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范畴属于历史范畴,经济关系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甘泗群
数字经济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以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在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应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因地制宜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祖瑞
经济学的数学化提高了经济学的科学性,而“倡导科学”则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那么,通过数学化达到科学化就可能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关于经济学数学化的讨论有着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抵制逻辑实证的思维方式而拒绝数学化是落后于时代的;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由批判现代化的弊端,到批判“科学主义”,进而反对数学化,则超越了现实的时代。这两种观念都错在没能找准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时空定位。
关键词:
现代化 科学化 数学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