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8)
2023(11674)
2022(9440)
2021(8545)
2020(6566)
2019(14708)
2018(14487)
2017(26446)
2016(14528)
2015(16238)
2014(16564)
2013(16082)
2012(15574)
2011(14543)
2010(14961)
2009(13838)
2008(13333)
2007(12256)
2006(11329)
2005(10755)
作者
(44205)
(36937)
(36640)
(34842)
(23589)
(17404)
(16581)
(14288)
(14153)
(13269)
(12762)
(12300)
(12137)
(11969)
(11716)
(11329)
(10933)
(10767)
(10493)
(10367)
(9652)
(9158)
(9006)
(8598)
(8376)
(8201)
(8149)
(8140)
(7525)
(7344)
学科
(80813)
经济(80733)
管理(37065)
(32061)
地方(25665)
中国(24754)
(23446)
企业(23446)
方法(19985)
(19960)
业经(17600)
数学(16638)
(16585)
数学方法(16499)
地方经济(15838)
(14076)
农业(13881)
(13765)
金融(13758)
(13415)
银行(13396)
(13170)
(12797)
(12368)
环境(11707)
(11144)
理论(10905)
(10449)
贸易(10437)
(10291)
机构
学院(214752)
大学(211187)
(94634)
经济(92509)
研究(85645)
管理(72330)
中国(65152)
理学(59499)
理学院(58692)
管理学(57704)
管理学院(57301)
科学(50829)
(47216)
(44458)
(43063)
研究所(39859)
中心(37486)
(36923)
(35594)
财经(32499)
(31721)
师范(31373)
(31036)
北京(30928)
经济学(29732)
(29215)
业大(29026)
(28446)
农业(28318)
(26826)
基金
项目(131875)
科学(102861)
研究(101347)
基金(90997)
(79100)
国家(78346)
科学基金(65335)
社会(64074)
社会科(60569)
社会科学(60557)
(53776)
基金项目(46630)
教育(45947)
(44593)
编号(42009)
自然(37905)
自然科(36928)
自然科学(36919)
资助(36801)
自然科学基金(36213)
(35818)
成果(35743)
课题(31716)
重点(30626)
发展(29393)
(28923)
(27905)
(27094)
国家社会(26438)
(25955)
期刊
(124840)
经济(124840)
研究(74565)
中国(54756)
(36377)
学报(32903)
(31975)
教育(31605)
科学(30756)
管理(30278)
大学(25122)
(24995)
金融(24995)
农业(24570)
学学(23513)
技术(20944)
经济研究(20796)
业经(20263)
财经(17171)
问题(15668)
(15073)
(12275)
世界(11696)
(11676)
技术经济(11405)
(10732)
论坛(10732)
国际(10690)
商业(10516)
经济问题(10177)
共检索到361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芬  董玉宽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增长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必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其屏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发展方式将出现重大的突破。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是方法,发展是目的,按照科学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推动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在地体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全面协调、宏观调控、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六大原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殿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厉行节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市场萎缩,也可能在经济过热情况下,引导人们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系统规划思想,必须以系统化技术支持为基础,必须以法律和政策为支撑实现自身的稳定有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提倡,企业自律,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有条件的,企业只有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条件下,才会融入循环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相统一,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龚建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季松  
现阶段,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现实,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实施显得尤为迫不及待。本文对循环经济的由来、发展和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门新的经济学———新循环经济学。笔者用新循环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分析了我国重化工业化的利弊,提出了重化工业的出路,并阐述了新循环经济学在企业生产、城乡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会齐  严法善  
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产物,是对马克思理论的完善,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循环经济经济观要求在经济系统内部实现所有要素的循环。循环经济系统观要求构建一个由人、信息资源、知识资源、自然资源、生产、消费、创新等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价值观,具有结论性的理念为劳动是循环经济体系中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循环经济生产观是循环经济经济观在经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循环经济系统观中循环经济大系统的细化部分,是循环经济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循环经济消费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经济创新观要求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良性创新、以创新构建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循环经济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生态文明时代的展现。循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会齐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循环经济建设在内涵和理念上都取得了突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传统的循环经济"3R"理论发展成"8R"理论。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循环经济理论的内容,可指导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循环经济建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白林  李晨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入手,阐明循环经济理念不仅会引起一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革命,而且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选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师磊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必须推进发展观与政绩观的良性互动,切实做到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以正确的政绩观践行科学的发展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松  陈斐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度增长,发展势头强劲,但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的挑战。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同时又遏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通过实施确立新的经济发展观、树立新的资源观、建立生态产业、完善支持保障体系等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