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5)
2023(11850)
2022(10651)
2021(10113)
2020(8500)
2019(19704)
2018(19751)
2017(38112)
2016(21148)
2015(23623)
2014(23710)
2013(23340)
2012(21787)
2011(19659)
2010(19664)
2009(18116)
2008(17973)
2007(15794)
2006(14084)
2005(12043)
作者
(63148)
(52569)
(52452)
(49791)
(33738)
(25335)
(23639)
(20741)
(20007)
(18894)
(18456)
(17814)
(16824)
(16572)
(16267)
(16241)
(15971)
(15700)
(15155)
(15107)
(13191)
(13055)
(12820)
(12019)
(11820)
(11648)
(11610)
(11533)
(10588)
(10580)
学科
(83236)
经济(83142)
管理(58758)
(54812)
(46381)
企业(46381)
方法(40355)
数学(33911)
数学方法(33414)
(22238)
(21562)
中国(20078)
(19993)
业经(18262)
地方(17026)
理论(15642)
(14629)
农业(14364)
(14257)
贸易(14251)
(14189)
(13792)
环境(13258)
(12980)
财务(12915)
财务管理(12889)
企业财务(12254)
技术(12200)
(11545)
银行(11488)
机构
大学(306865)
学院(304011)
管理(118917)
(112315)
经济(109677)
理学(103425)
研究(102810)
理学院(102168)
管理学(100039)
管理学院(99514)
中国(74054)
科学(69052)
(66328)
(53103)
(52054)
(51068)
研究所(49035)
业大(48307)
中心(45539)
(44185)
(42993)
师范(42492)
北京(41974)
财经(41686)
农业(41054)
(37773)
(37343)
(36223)
师范大学(34506)
经济学(32814)
基金
项目(210973)
科学(164554)
基金(152389)
研究(149824)
(134430)
国家(133347)
科学基金(113293)
社会(91884)
社会科(86938)
社会科学(86912)
(82686)
基金项目(81944)
自然(76400)
自然科(74579)
自然科学(74557)
自然科学基金(73202)
(70211)
教育(68633)
资助(63901)
编号(60381)
成果(49181)
重点(47379)
(45610)
(44606)
(42935)
课题(41960)
科研(40748)
创新(40091)
计划(39408)
大学(38769)
期刊
(123291)
经济(123291)
研究(85660)
学报(54597)
中国(52675)
科学(49566)
(46912)
管理(42411)
大学(40290)
学学(37955)
(36913)
教育(33542)
农业(33012)
技术(25049)
(21874)
金融(21874)
业经(20037)
财经(19615)
经济研究(18691)
图书(17094)
(16708)
(16674)
问题(16140)
(15482)
科技(15373)
理论(14781)
技术经济(14417)
资源(14342)
业大(14335)
实践(13683)
共检索到433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慧君  谢从新  何绪刚  鲜莹  胡雄  陈柏湘  
研究了循环水对池塘中氮、磷含量、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循环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3种,隶属6门47属;非循环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0种,隶属6门48属,循环塘与非循环塘均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分别占各塘种类总数的40.86%、42%。两塘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循环塘为247.68~1133.31(×104ind/L)和3.07~10.83 mg/L;非循环塘为511.68~1773.3(×104ind/L)和4.48~17.34 mg/L。循环塘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比非循环塘要低,且差异性显著(P<0.05)。循环水鱼塘中共检出浮游动物33属42种,非循环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振斌  张世羊  高云霓  刘爱芬  梁威  
调查了在夏秋交替季节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池塘组合系统养殖斑点叉尾鮰苗种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内各塘间浮游植物和轮虫各自的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且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递增,而各塘间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2)系统内浮游植物和轮虫各自的密度和生物量在调查期内无显著波动,而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波动性;3)循环水导致各塘中浮游生物出现交叉现象,且各塘中浮游生物的优势种处于不断的更替状态;4)养殖密度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推动了浮游动物的小型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恢碧  李谷  陶玲  姚延丹  赵巧玲  
研究了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和静态池塘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相似性等,结果表明:养殖初期(6月),循环流水系统中池塘(循环塘)和静态养殖系统中池塘(对照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没有明显差异,均以盘星藻、直链藻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高,Jaccard指数在71.2%~83.3%之间变化,生物量在35.3~51.4mg/L之间变动。但在养殖中后期(7~10月),两者差异明显:(1)优势藻类不同,循环塘以小环藻、衣藻、隐藻和裸藻等占优势,而对照塘则以微囊藻、席藻等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低,Jaccard指数在40.3%~62.1%之间变化;(2)两者浮游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延丹  李谷  陶玲  李晓莉  张世羊  赵巧玲  林玉良  
于2008年6至10月逐月调查研究了新型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各塘水体理化和微生物分子特征。通过提取水样中细菌总DNA,扩增其16SrDNA基因V3区,再经DGGE分析获得图谱,选择其中主要的13条特征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表现为,随水流方向(P1→P5),各循环塘溶氧(DO)和透明度(SD)依次呈明显下降趋势,而NH4+-N、TP和CODMn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塘相比,循环塘DO和SD升高,CODMn和营养盐水平降低。DGGE图谱分析显示,各养殖塘微生物种类丰富,循环塘与对照塘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主要表现在较弱的条带上;13条特征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池塘优势菌群分属4个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建武  朱永久  赵建华  冯宪斌  李茜  杨德国  
以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以放养鳙的混养池塘为对照,于2009年4-12月研究主养草鱼混养匙吻鲟的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在试验期间较高,处于优势地位,但裸藻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最大;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数量在6-8月份处于高峰期,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试验期间小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植物和小型原生动物)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氮磷比与绿藻、裸藻的生物量显著相关;匙吻鲟放养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与鳙放养池塘中的差异不明显.可见,在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中混养匙吻鲟是可行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敬让  李德尚  杨红生  徐宁  张鸿雁  
于1995年6-9月间在施肥鱼贝混养生态系中,实验研究了搭配养殖菲律宾蛤仔对浮游生物的效应和浮游生物对菲律宾蛤仔养殖的影响。在浮游生物群落构成方面,菲律宾蛤仔使蓝藻、甲藻和浮游挠足类显著减少。对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与养殖密度有关,而浮游生物丰度和初级生产力在时间上的变化又与营养盐有关。贝类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浮游生物丰度和初级生产力与菲律宾蛤仔生产量和养殖生物对氮的利用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结果也表明,在该生态系中贝类生产主要依靠牧食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翠  胡忠军  刘其根  
以浙江省海盐县百步镇6口罗氏沼虾养殖池塘为对象,比较了罗氏沼虾单养与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两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及养殖水化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混养池塘中TN、TP、NO3--N与DO均显著低于单养池塘,而其它水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养殖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22种,其中枝角类13种,占总种类数的59.09%;桡足类9种,占40.91%。混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养池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单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混养池塘。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温和总磷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迈新  黄樟翰  谢骏  肖学铮  吴锐全  
报道了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种量及其与鳗摄食的关系,论述了水质良好的养鳗池塘浮游生物优势种、养鳗池和传统家鱼池生态学特点和养鳗池水质的有效调控措施。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区别较大。黑仔鳗塘的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为绿藻类,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量的80%以上;成鳗塘的浮游植物则以硅藻类和绿藻类占优势,生物量分别占浮游植物总量的40%和37%。浮游动物则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枝角类的比例很少。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对鳗的摄食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建国  赵冬艳  孙成渤  
2005—2010年,对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公司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是否覆膜、覆膜面积大小,均会使整个养殖系统中的总硬度(TH)、总碱度(AT)、NH3-N和PO4-P在时空上产生差异。时间上,它们年份间差异极显著(P<0.01);空间上,各采样点的AT和NH3-N差异显著(P<0.05)。覆膜使系统的TH和AT稳定性减弱,CV上升了166.5%~241.7%,这种情况在养殖中期尤为突出,但对NH3-N和PO4-P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养殖系统中较大面积的覆膜(43.65%)对养殖池塘TH、AT和NH3-N稳定性的影响比非覆膜池塘的大,CV分别高出了75.9%、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董加沙  何绪刚  邓闵  覃雅  刘全圣  陈荣  
监测了公安县崇湖渔场3口草鱼主养池塘施用浓度为0.375 g/m3的二氧化氯后池塘水质理化指标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短期变化,以分析二氧化氯对池塘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用药后水体溶解氧显著下降,亚硝态氮、活性磷和总磷降低。然而p H值显著升高,硝态氮、铵态氮和总氮也有所升高。施用二氧化氯前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44属79种,浮游动物36属43种;用药后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2属109种,浮游动物44属69种,用药后浮游植物消失4属12种,新增加12属42种,用药前未见金藻门种类,用药后出现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用药后原生动物消失6属7种,新出现16属24种;轮虫消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龙升  周琼  谢从新  申明华  周根根  何绪刚  李大鹏  
为探讨主养草鱼池塘主要生源要素的营养循环过程与能量转化效率,本实验运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与C/N分析技术,研究两种不同投喂营养源(苏丹草、人工饲料)对主养草鱼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C-N营养转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投喂营养源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投喂苏丹草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群落增长。在投喂苏丹草的池塘,绝大部分苏丹草的能量被草鱼、团头鲂所利用(84%),而鲢、鳙利用较少(6.8%)。苏丹草对水体中颗粒有机物(POM)贡献了7.4%的能量。在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海雷  赵文  李晓东  刘胥  何志辉  
选择辽宁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为试验场所,于2002年春季4~5月进行试验。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土池作为试验池,同时另选一土池作为对照池。研究相同N/P比值下不同施肥量对室外土池多盐水体的水化学和浮游植物群落、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效应。共检出浮游生物42种。其中,浮游植物33种,浮游动物9种。浮游植物生物量高达288.2 mg.L-1,优势种为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叶绿素a含量为5.89~325.44μg.L-1。各池在第2次施肥后5~6天,叶绿素a含量达到高值,之后开始下降,8~9 d后恢复到原来水平。初级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清彪   梅杰   李晓东   李鹏  
不同养殖环境对浮游生物影响不同。为探究稻田养蟹与池塘养蟹对养殖环境中浮游生物的影响,对两种养殖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养殖期间,通过为期2个月共计5次采样进行浮游生物鉴定,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对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水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与养殖模式密切相关。2种模式下,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稻田模式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均高于池塘模式的平均密度;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底栖动物生物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稻田模式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池塘模式,表明稻田养蟹模式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可为养蟹稻田与池塘养殖环境生态结构及浮游生物变动规律提供基础数据,可为实现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念  谢从新  赵峰  吕元蛟  李瑞娇  
报道了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及浮游动物与池塘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主养草鱼池塘中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7属81种,其中原生动物20属27种,轮虫23属48种,枝角类2属4种,桡足类2属2种。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9~4.25)×104ind/L和2.64~7.06 mg/L。浮游动物的密度在7月份达到最大,生物量在6月份达到最大。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2.03~3.33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动物丰度与总氮和COD显著相关(P<0.05);轮虫丰度与总氮和氨氮显著相关(P<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柳磊  陶玲  代梨梨  彭亮  李谷  
为探索适用于高密度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和水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组合湿地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考察组合湿地对池塘尾水中氮、磷等物质去除效果和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系统氮、磷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5.54 m~3/(m~2·d)高水力负荷下,组合湿地对氨氮(TAN)、硝态氮(NO~-_3-N)、总悬浮物(TSS)、总磷(TP)、总氮(TN)和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68.94%、-25.38%、60.86%、43.56%、16.67%和27.98%,湿地出水水质满足渔业养殖用水要求;养殖过程中,循环塘TAN、NO~-_2-N浓度较低,均值分别为0.72 mg/L、0.10 mg/L,显著低于对照塘,DO均值为4.85 mg/L,显著高于对照塘且较为稳定;主养品种黄颡鱼产量达到391.38 kg,较对照塘提高9.11%;氮、磷相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0.68%和11.20%,绝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1.06%和11.49%,环境积累占氮、磷支出比例分别减少8.90%和28.21%。结果表明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节约水资源、提升养殖效果、提高氮磷物质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的生态养殖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