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0)
2023(9225)
2022(7826)
2021(6929)
2020(5646)
2019(12815)
2018(12616)
2017(23830)
2016(12779)
2015(14201)
2014(14444)
2013(14379)
2012(13758)
2011(12968)
2010(13523)
2009(12704)
2008(12190)
2007(10910)
2006(10247)
2005(9594)
作者
(39010)
(32895)
(32631)
(30922)
(21051)
(15637)
(14676)
(12564)
(12454)
(11746)
(11301)
(11065)
(10891)
(10709)
(10134)
(10080)
(9645)
(9580)
(9435)
(9054)
(8550)
(8057)
(8056)
(7666)
(7608)
(7395)
(7203)
(7109)
(6764)
(6592)
学科
(85155)
经济(85105)
管理(31933)
(29389)
方法(28011)
地方(25007)
数学(24163)
数学方法(23819)
(21881)
企业(21881)
中国(21283)
(16917)
业经(16289)
地方经济(15585)
(14053)
农业(12192)
(11776)
(11482)
金融(11482)
环境(11223)
(10651)
银行(10643)
(10496)
(10245)
(10240)
贸易(10229)
理论(10080)
(9861)
(9716)
(9095)
机构
学院(195896)
大学(191996)
(90708)
经济(89000)
研究(75122)
管理(70647)
理学(59345)
理学院(58567)
管理学(57323)
管理学院(56941)
中国(56595)
科学(44491)
(41797)
(38728)
(38407)
研究所(34754)
中心(32483)
(30724)
(30286)
财经(29764)
经济学(28630)
(28357)
师范(28083)
北京(27602)
(26744)
(26735)
经济学院(25220)
业大(25204)
(25043)
科学院(23078)
基金
项目(121124)
科学(95766)
研究(88940)
基金(86580)
(75054)
国家(74436)
科学基金(63471)
社会(58355)
社会科(55491)
社会科学(55479)
(49166)
基金项目(44855)
(40183)
教育(40103)
自然(39057)
自然科(38105)
自然科学(38100)
自然科学基金(37362)
资助(37318)
编号(34582)
(33414)
成果(27825)
重点(27741)
发展(27312)
(26871)
课题(25932)
(25796)
(24513)
国家社会(24182)
创新(22973)
期刊
(114888)
经济(114888)
研究(64253)
中国(42419)
管理(28863)
(28819)
科学(27003)
(26745)
学报(26384)
(20511)
金融(20511)
大学(20268)
教育(20232)
农业(19913)
经济研究(19431)
学学(19178)
技术(19077)
业经(17981)
财经(15180)
问题(14455)
(13276)
统计(12729)
技术经济(12028)
(11241)
(10486)
世界(10471)
决策(10320)
(10302)
商业(10142)
国际(9590)
共检索到317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丽敏  陈兴鹏  拓学森  
文章在全面论述循环经济的内涵、理论与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应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并给出了循环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分析了旅游经济发展如何运用循环经济的3R原则,制定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循环型旅游,最后提出实现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舒小林  明庆忠  李庆雷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旅游循环经济战略,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系统、动力系统、支撑保障系统、参与层面系统、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和目标系统六个方面探讨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体系和旅游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并在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环境与资源是人类发展永恒的的话题。如今,旅游业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其发展对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旅游业中注重生态旅游,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旅游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马勇教授主编的《旅游生态经济学》一书融入了生态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与原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旅游生态经济学,极具参考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易能全  
深圳特区建立20多年来,旅游业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深圳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易能全  
深圳市旅游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重要文件和相关配套政策,把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酒店和景点作为深圳市旅游业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海文  丁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涵  
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现代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与改革开放的步伐尤其是农村改革的热潮相一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全民旅游的重要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由自发式、粗放型发展惯性向规范化、特色化发展思路转变,努力增强农村旅游的现代性与科学性,并把其做成"无烟工业"的大产业已经成为亟需研究的大课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显春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对我国旅游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在发展生态旅游业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创新的发展思路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涵  
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现代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与改革开放的步伐尤其是农村改革的热潮相一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全民旅游的重要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由自发式、粗放型发展惯性向规范化、特色化发展思路转变,努力增强农村旅游的现代性与科学性,并把其做成"无烟工业"的大产业已经成为亟需研究的大课题。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丽娟  李云霞  
丽江已成为云南旅游的优势骨干品牌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但古城旅游环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且资源禀赋不可替代,如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其必然选择,也对同类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旅游业循环经济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模式,包括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婧  陈国生  
湖南发展旅游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而日益突出的能源缺乏也为旅游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考。低碳旅游与循环经济存在着共同发展的基础,即低排放与高利用。基于游客碳足迹分析之上,对湖南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初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静  张佳会  
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衡量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从旅游经济效应的作用分析入手,了解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区域整体经济水平提升的基本前提。旅游业对于增加当地收入、创造外汇、增加税收、增加就业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能带动旅游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主要受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消费能力、企业和区域经济运行关联程度、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此外,我国相应制度的演进和优化对于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也构成了重要的影响。为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平稳发展,要确立旅游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鹏  李云霞  
温泉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最常见的一种地热显示,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我国温泉旅游景区普遍存在温泉资源过量开采和浪费极大并存的状况。本文对温泉旅游景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和运行系统进行初步探讨,提出温泉旅游景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盼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农业旅游开始兴盛起来,城郊农业旅游更是如此。由于其背靠城市,交通、通信便利,已成为广大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当在城郊农业旅游的开发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等。基于此,有学者提升了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城郊农业旅游,以确保农业旅游走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道路,在满足人们欣赏田园风光,感受民俗文化的需要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确保生产和消费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