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3)
2023(9162)
2022(7782)
2021(6973)
2020(6013)
2019(13934)
2018(13695)
2017(26487)
2016(14430)
2015(16488)
2014(16958)
2013(17163)
2012(16355)
2011(15167)
2010(15490)
2009(14763)
2008(14387)
2007(13249)
2006(11807)
2005(10817)
作者
(45275)
(38340)
(38191)
(36524)
(24478)
(18392)
(17405)
(14904)
(14349)
(13655)
(13231)
(12795)
(12338)
(12156)
(12092)
(11990)
(11445)
(11243)
(11119)
(11029)
(9598)
(9450)
(9260)
(8805)
(8743)
(8647)
(8310)
(8307)
(7745)
(7530)
学科
(85959)
经济(85905)
管理(40307)
(34633)
方法(31862)
数学(28405)
数学方法(28176)
(26534)
企业(26534)
地方(22428)
(18938)
中国(17854)
(17705)
业经(15126)
(15077)
环境(14635)
地方经济(13963)
农业(12781)
(11852)
(11280)
(11227)
贸易(11223)
(10701)
(10488)
金融(10486)
(10014)
银行(9986)
(9541)
(9315)
(9202)
机构
学院(223047)
大学(222853)
(100969)
经济(98906)
管理(82011)
研究(80909)
理学(69657)
理学院(68786)
管理学(67543)
管理学院(67127)
中国(60955)
科学(50077)
(47962)
(43436)
(42227)
(39339)
研究所(38380)
中心(37386)
(35170)
财经(34535)
业大(33760)
经济学(32219)
(30999)
农业(30841)
北京(30716)
(29912)
(29129)
经济学院(28851)
师范(28840)
(28490)
基金
项目(143141)
科学(111330)
基金(102761)
研究(102461)
(89654)
国家(88950)
科学基金(75098)
社会(65616)
社会科(62169)
社会科学(62147)
(56224)
基金项目(54679)
自然(47863)
(47231)
自然科(46570)
自然科学(46554)
自然科学基金(45700)
教育(45646)
资助(42617)
编号(40653)
成果(32883)
(32736)
重点(32591)
(31210)
课题(28553)
(28552)
科研(27294)
国家社会(27115)
创新(26886)
发展(26445)
期刊
(120256)
经济(120256)
研究(67298)
中国(42590)
学报(35598)
(35177)
(34131)
科学(32273)
管理(28890)
大学(26051)
学学(24816)
农业(23605)
(20347)
金融(20347)
技术(20308)
经济研究(19392)
财经(17802)
业经(17497)
教育(16880)
问题(15886)
(15380)
技术经济(13234)
(12709)
统计(12486)
资源(11913)
(11421)
(10937)
理论(10687)
(10565)
世界(10562)
共检索到341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泉  陈朝镇  李铁松  刘永康  
本文应用能值理论,对徐州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密度)、人均能值使用量、人口承载力、电力能值使用量比、能值—货币比、环境负荷率、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9个指标及其发展趋势,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表明,徐州市是资源输出型的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仍处于欠发达阶段,还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仇方道  佟连军  丁宁凯  
循环经济是区域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模式。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并以此对1991-2004年徐州市的能值使用与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4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能值自给率都在98%以上;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演变过程,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压力的变化与经济增速的周期性波动相一致,并呈现波浪式加大;徐州市循环经济系统处于比较有活力的发展状态区间,但持续性能力逐渐减弱。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丹  卞正富  
研究目的:将资源、环境、生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核算。研究方法:以徐州市为例,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框架下,开展生态文明评估的核算。研究结果:能值评估将徐州市不同类型产品和服务转换为统一的量纲,并对GEP的生态供给价值、生态调节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和生态支持价值4项指标进行了核算,得到能值—货币价值($)。研究结论:基于能值的GEP相对于传统单一的GDP指标更为科学、合理,并且能够实现在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比较,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一次有效尝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蓓蓓  刘友兆  梅艳  张健  
不同的区域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采用1978~2006年江苏省苏州市与徐州市的统计数据,分析不同区域中耕地资源变化的特点,并定量分析了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区域GDP增加的耕地占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苏州的耕地面积经历了3次明显的流失高峰,年递减率高达1.34%,而徐州市的耕地面积变化则相对缓和,年递减率只有0.33%,人均耕地面积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②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面积随着GDP的增加均呈指数递减趋势,用模拟的指数方程对耕地面积的估算值和实际值比较误差较小,证明用指数递减方程预测耕地占用面积随着GDP的变化是可行的;③在不同的区域每单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谈存峰  王生林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兰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1996~2008年投入产出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农业系统对化肥、农药等工业辅助能投入依赖愈来愈强,对劳动力、种子、有机肥等可更新辅助能的投入逐渐减少;农业投入越来越高,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系统生产效率呈降低趋势,环境负载率的不断上升加大了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对兰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大力发展有机、循环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丹  卞正富  
研究目的:评价1990—2006年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及可持续性能状况。研究方法:能值理论和方法。研究结果:(1)提出基于能值的"粮经比",衡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程度,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基于能值的"粮经比"已由72∶28调整为48∶52;(2)不断增长的工业辅助能投入(电力、燃料、机械、农药、化肥)未能提高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却在持续增加系统的环境负载率;(3)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系统内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能值产出结构趋于平衡、合理,系统的自稳定性逐渐增强;(4)系统的可持续性能很弱,且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基于能值的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产出率和可持续性能不高,应实现由"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薇  
北京是一个具有特殊研究指向的复杂生态经济系统。通过能值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的能流、物流、信息流、货币流进行定量分析和衡量,评价各子系统在系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并通过综合分析上述各种生态流,得出一系列以能值为基础的综合指标,以定量分析北京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与生态经济效益,以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绿色北京建设提供决策支持,这对北京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成淑敏  高阳  杨卓翔  李双成  
邢台市是冀南以发展煤化工、钢制品、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城市。文章运用能值理论,对邢台市1990~2009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进行核算,结果表明:邢台市1990~2009年生态经济系统流入能值增加,能值产出下降,可持续发展指数大幅下降,环境负载率不断升高。认为邢台市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是资源消耗型经济,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对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因此,应改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红梅  曹志宏  郝晋珉  
为更好地评价天津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文章利用能值分析理论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工业辅助能值大幅增加,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较大压力。天津市应调整其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降低以化肥为代表的工业辅助能投入,以促进其农业的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伟庆  郝翠  李洪远  鞠美庭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天津市1998—2007年能值流量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并对天津市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了变化趋势分析,在与其他地区比较的基础上,定量描述了天津市生态经济格局和发展状态的总体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2007年总能值用量中有89%是不可更新资源,实际人口为其承载人口的1.56倍,超过了402万;近10年中,天津市能值自给率从0.70下降到0.45,能值产出率从3.69下降到2.37,环境负荷率从1998年的4.33上升到2007年的14.45,可持续发展指数从1998年的0.85下降到2007年的0.16。系统高度依赖于反馈能值的投入,区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天津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对提高天津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勤  
一、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国民经济系统是由许多部门组成的,即由专门从事同类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或同类劳动服务的事业单位组成。这些部门又可称为“产业部门”,简称“产业”。按照目前世界通行的三次产业分类法,把除家庭内部以外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按照劳动对象的加工次序及深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初级生产阶段,大多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另有采掘业等。通常称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耀军  成升魁  闵庆文  黄金川  
资源型城市是由于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特殊区域,是我国城市的重要类型之一。论述了用能量和货币评价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不足;介绍了H.T.Odum的系统能值分析理论及能值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和评价指标。最后以铜川市为例,对其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铜川市是资源输出型的生态经济区域,从1949年到2000年的51年间,铜川为外地输出了2541亿元的财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首先是当地的不可更新资源,其次是从外地输入的资源与产品,再次是当地的可更新资源;能值货币比值上升,能值利用强度下降,但仍然对资源深加工不够,技术水平较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加,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单位GDP废物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世昌  吴晓磊  
[目的]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得以正常运转,研究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效率,以期为今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法,系统分析了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能值产出,并选用能值投入率、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4项指标评价能值效率。[结果]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波动不大,不可辅助能值呈上升趋势。可更新能值占总能值投入的比重较高,在可更新能值中,劳动力能值占比为99.63%。能值产出中,畜牧业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渔业和种植业。2013—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率和环境负载率逐年递减,环境负载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值自给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逐年递增。[结论]该阶段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但对环境的利用程度较低,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力的投入,今后应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依靠科学技术而不是劳动力投入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希彪  
以H.T.Odum的能值理论为基础,对陇东黄土高原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东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资源过度利用的基础上。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系统生产优势度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加,产品经济成本增加,能值持续性指数下降等,使得该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应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减少农业生态环境压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卓玛措  冯起  司建华  
在青海省能值指标体系构建及赋值的基础上,通过对近20年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各能值指标的分析研究表明:青海环境负荷率低、废弃物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也较低,人口承载力目前略高于下限,远远低于上限,说明近20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对较低,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演变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青海省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货币比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明:青海省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经济开发强度和发展水平低,且系统运行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省份;很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表明青海省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很低,但同时也说明青海省是一个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