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3)
- 2023(11110)
- 2022(9735)
- 2021(9161)
- 2020(7474)
- 2019(17449)
- 2018(17381)
- 2017(33347)
- 2016(17978)
- 2015(20220)
- 2014(20172)
- 2013(20048)
- 2012(18436)
- 2011(16585)
- 2010(16457)
- 2009(15062)
- 2008(14299)
- 2007(12467)
- 2006(10948)
- 2005(8936)
- 学科
- 济(72870)
- 经济(72795)
- 业(48760)
- 管理(47301)
- 企(36618)
- 企业(36618)
- 方法(32700)
- 农(30398)
- 数学(28471)
- 数学方法(28167)
- 农业(20202)
- 业经(18561)
- 地方(18465)
- 中国(18423)
- 学(16329)
- 财(15403)
- 制(12409)
- 环境(11618)
- 贸(11221)
- 贸易(11215)
- 和(11205)
- 理论(11080)
- 易(10793)
- 技术(10542)
- 发(10409)
- 教育(9675)
- 划(9531)
- 银(9446)
- 银行(9410)
- 务(9407)
- 机构
- 大学(252591)
- 学院(252433)
- 管理(104085)
- 济(95124)
- 经济(92800)
- 理学(91122)
- 理学院(90067)
- 管理学(88497)
- 管理学院(88051)
- 研究(82868)
- 中国(59982)
- 京(54020)
- 科学(53812)
- 农(44837)
- 财(40966)
- 业大(40568)
- 所(40513)
- 中心(38665)
- 研究所(37353)
- 江(36081)
- 范(35587)
- 师范(35303)
- 农业(33988)
- 北京(33739)
- 财经(33623)
- 州(32060)
- 经(30559)
- 院(30288)
- 师范大学(28686)
- 经济学(27107)
- 基金
- 项目(182437)
- 科学(143574)
- 研究(133499)
- 基金(132217)
- 家(114685)
- 国家(113678)
- 科学基金(98371)
- 社会(83553)
- 社会科(78904)
- 社会科学(78885)
- 基金项目(72294)
- 省(71982)
- 自然(64800)
- 自然科(63255)
- 自然科学(63240)
- 自然科学基金(62064)
- 划(60201)
- 教育(59859)
- 编号(55385)
- 资助(52995)
- 成果(43994)
- 重点(40011)
- 部(39329)
- 发(38939)
- 创(37544)
- 课题(37340)
- 创新(34926)
- 科研(34638)
- 国家社会(33528)
- 教育部(33486)
共检索到356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沈惠新 常江 尤海梅
运用实地调查等方法,以徐州市域30个样本村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村庄空间形态的演化类型和演化成因,总结出村庄空间形态演化过程中在村庄肌理、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等三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进而探讨其演化规律。最后进一步分析了规律背后的机制,并对村庄的空间形态优化提出了讨论性的建议。
关键词:
村庄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演化 徐州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单勇兵 马晓冬 宣勇
以徐州地区SPOT与TM融合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选用了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3个方面的10个影响因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取最小值法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在研究区的乡村聚落总面积中,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的乡村聚落面积分别占10.94%,42.35%,21.52%,18.13%,7.06%,表明徐州地区的乡村聚落适宜性总体上较高。乡村聚落空间适宜性与其密度分布之间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适宜性的乡村聚落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控措施。
关键词:
乡村聚落 适宜性 GIS 徐州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保杰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最邻近指数、回转半径、可达性模型和Voronoi模型等对徐州市养老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养老机构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聚集一随机分布格局,且呈现出由周边向市中心明显集聚的趋势;(2)养老机构的整体可达性较好64.11%的区域能够在15min内到达就近的养老机构;(3)由徐州市养老机构的Voronoi图可知51.27%的养老机构服务面积能够满足老年人口的入院的需要。
关键词:
养老机构 空间分布 可达性 徐州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明明 丁忠义 牟守国 赵华 侯湖平 高婷
为揭示徐州市主城区个人生态足迹的空间变异性并分析引起其空间变异的原因,采用问卷调查和克里格插值法对个人生态足迹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徐州市主城区个人生态足迹分别是中国和全球个人生态足迹的1.48倍和1.18倍,其中商品服务足迹所占比例最大(51.1%),徐州市主城区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②经过实验半变异函数交叉验证,球状、指数和高斯模型可以较好模拟个人生态足迹及其组分的空间变异,其中,个人生态足迹、住宅足迹和商品服务足迹的块基比均小于25%,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碳足迹和食物足迹处于25%至75%之间,表现出中等空间相关性;③个人生态足迹、碳足迹、食物足迹和商品服务足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南郊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年来,学校秉承"恒之一字足以破天下万难"的信念,积极践行阳光教育理念。铜山实小人始终坚信教育是美好的,教育就应该如同阳光,给人温暖、给人启迪、给人以智慧、给生命以力量。坚持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用
关键词:
教育理念 水广场 学习教育 慧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锦辉 顾贤光 张一兵 李硕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通过对徐州市三个单位社区的社区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从各个社区内公共空间及设施的设置情况,主要干道上的夜间照度、道路状况进行分析。结含老年人特征对社区环境的需求,针对三个单位社区的社区环境提出相关的建议性改造策略。并主要从整备社区道路、改善铺面材质、加强夜间照度、增设公共空间、美化社区环境这五个方面进行落实完善,满足了老年人对社区良好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
单位社区 社区环境 老年人特征 改造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丹 卞正富
研究目的:将资源、环境、生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核算。研究方法:以徐州市为例,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框架下,开展生态文明评估的核算。研究结果:能值评估将徐州市不同类型产品和服务转换为统一的量纲,并对GEP的生态供给价值、生态调节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和生态支持价值4项指标进行了核算,得到能值—货币价值($)。研究结论:基于能值的GEP相对于传统单一的GDP指标更为科学、合理,并且能够实现在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比较,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一次有效尝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缪羽鹏 马晓冬
城市边缘区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是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农村居民点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本文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利用2009、2014年遥感解译数据,运用ArcGIS等软件定量研究了铜山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形状、空间布局及动态变化方面的特征,并进行了综合区划。研究表明:(1)铜山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呈现明显的低值空间集聚,空间分异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农村居民点形状方面,研究发现东南部地区居民点的连接度大于西北部地区,呈现蔓延分布的状态。(3)铜山农村居民点空间整体离散,局部方面呈现"东疏西密"的分布特征。(4)铜山区农村居民点整体处于较快变化当中,并且存在着较大空间差异性。(5)以乡镇级行政单元将铜山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低密度团簇状一极速变化区、高密度小团块状一快速变化区、低密度大团块状一较快变化、高密度点状一缓慢变化区。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布局和用地调控的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保杰 顾和和 纪亚洲 陈军
以矿业城市徐州市区1979,1989,1999和2009年4期遥感信息图谱数据为基础,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从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扩展强度、分维数、重心坐标、紧凑度等方面对徐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9—1999年间,徐州市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分维数有所变化,扩展强度逐渐增强,1989年以后城市重心朝东部和东南方向移动,城市紧凑度增加,分形维数逐渐减少,城市空间形态趋于合理。自然地理环境、煤炭资源的开采、政策、经济和人口等因素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信息图谱 城市扩展 矿业城市 徐州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琳 谢红彬 关钊 魏平
矿业城市生态转型过程中,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变化使得生态系统服务随之改变。以典型矿业城市—徐州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提取2000、2010及2020年绿色空间信息,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探究绿色空间格局演变,对食物供给、碳储存、土壤保持及生境质量四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进而探究生态转型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徐州绿色空间占研究区总面积比重超过70%,但总体呈递减态势。一方面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绿色空间转为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城市生态建设及废弃矿区生态修复使中心城区、贾汪建成区及采煤塌陷区等部分非绿色空间转为绿色空间。(2)徐州市城市绿色空间景观异质性降低,破碎化程度有一定缓解。景观形态逐渐规整并具有较好连通性。(3)受绿色空间格局变化影响,徐州市绿色空间的食物供给量持续提升,土壤保持量先降后升,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持续下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空间上呈“四周高、中间低”特征。(4)徐州市生态系统供给服务(食物供给)与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而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和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存在相互增益的协同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威 刘宁宁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增加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本文通过对徐州市的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村居民 收入来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万青 沈山 仇方道
基于国内外对城市休闲以及休闲空间的研究,探讨了城市居民休闲空间体系的空间组织形式和空间开发模式。以徐州市为例,分析休闲空间资源状况,构建市域和中心城区居民休闲空间体系:"五核三带多节点"与"一核三带"的组织格局。
关键词:
休闲空间 城市居民 休闲空间体系 徐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坤
本文从对徐州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出发,分析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偏好问题和劳动力回流现象特点,并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对政府尤其是苏北地区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管理与决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
苏北 农村劳动力 就业偏好 回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孟霖 郭杰 欧名豪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与整理潜力分析是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制定差别化分区管制措施的基础。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不仅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也与政府和农户意愿密切相关,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选取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政府意愿和农户意愿五方面的12个指标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通过整理适宜性与整理潜力的空间叠置分析,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并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整理适宜性和整理潜力的区域分异,徐州市可划分为优先整理区、优化调整区、滚动发展区和控制改造区四类区域,从整理优先次序、空间形态调整、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仕通 彭明倡
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状况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归纳出当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促进农业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村土地合理规范地流转,进一步丰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理论,对于规范中国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发展规模高效农业、促进农业转型、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