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2)
- 2023(9729)
- 2022(8445)
- 2021(7680)
- 2020(6691)
- 2019(15173)
- 2018(14986)
- 2017(28457)
- 2016(15531)
- 2015(17462)
- 2014(17110)
- 2013(16904)
- 2012(15966)
- 2011(14491)
- 2010(14558)
- 2009(13738)
- 2008(13670)
- 2007(12680)
- 2006(10909)
- 2005(9587)
- 学科
- 济(67207)
- 经济(67160)
- 管理(49696)
- 业(47063)
- 企(39415)
- 企业(39415)
- 方法(29334)
- 数学(25501)
- 数学方法(25284)
- 地方(18250)
- 农(17691)
- 技术(17095)
- 中国(17010)
- 财(15791)
- 环境(14269)
- 学(14070)
- 业经(14068)
- 技术管理(12230)
- 农业(11854)
- 贸(11687)
- 贸易(11682)
- 制(11439)
- 易(11239)
- 划(11236)
- 和(10838)
- 地方经济(10635)
- 理论(10030)
- 银(9888)
- 银行(9863)
- 融(9752)
- 机构
- 学院(223127)
- 大学(222007)
- 济(92063)
- 经济(90108)
- 管理(87363)
- 理学(75427)
- 理学院(74556)
- 研究(74505)
- 管理学(73394)
- 管理学院(72954)
- 中国(55957)
- 科学(46883)
- 京(46179)
- 财(40686)
- 所(37790)
- 农(36807)
- 中心(35155)
- 江(35116)
- 研究所(34504)
- 业大(32834)
- 财经(32433)
- 州(30710)
- 范(29916)
- 师范(29655)
- 经(29216)
- 农业(28984)
- 北京(28725)
- 经济学(28230)
- 院(26945)
- 经济学院(25641)
- 基金
- 项目(150397)
- 科学(119338)
- 研究(110641)
- 基金(107905)
- 家(93789)
- 国家(93010)
- 科学基金(80091)
- 社会(70704)
- 社会科(66982)
- 社会科学(66961)
- 省(61574)
- 基金项目(58237)
- 自然(51111)
- 划(51109)
- 教育(50656)
- 自然科(49889)
- 自然科学(49872)
- 自然科学基金(48993)
- 编号(44731)
- 资助(42398)
- 创(36712)
- 成果(35786)
- 重点(34227)
- 发(34067)
- 创新(33464)
- 部(32841)
- 课题(31388)
- 国家社会(28908)
- 科研(28839)
- 大学(27930)
- 期刊
- 济(100842)
- 经济(100842)
- 研究(62598)
- 中国(44797)
- 学报(33503)
- 农(32510)
- 财(32067)
- 科学(31982)
- 管理(31523)
- 大学(24720)
- 教育(24627)
- 学学(23193)
- 农业(21849)
- 技术(20595)
- 融(18878)
- 金融(18878)
- 业经(17018)
- 经济研究(16003)
- 财经(15760)
- 经(13541)
- 问题(13365)
- 科技(12874)
- 技术经济(12835)
- 业(12720)
- 资源(11223)
- 图书(11077)
- 商业(11015)
- 策(10852)
- 版(10621)
- 统计(10374)
共检索到326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浩 史春云
创新已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区域创新是其实现区域发展,建设徐州都市圈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创新环境的概念与分析基础进行了介绍,并以徐州市为例,分别从政策环境、区位环境、科技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经营环境、企业创新环境六个方面,对徐州市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徐州市的整体创新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
区域创新环境 区域创新网络 综合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焦凯 雍新琴 陈凯怿
【目的】探寻徐州市区转型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为生态保护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0—2020年5期Landsat数据,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基于皮尔逊相关性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结果】①2000—2020年研究区RSEI值在0.5~0.6范围内波动,生态环境质量不稳定;低等级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分布在云龙区、泉山区和鼓楼区,高等级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分布在铜山区和贾汪区;②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面积占比为35.70%,恶化的面积占比为23.23%,生态环境质量与其变化情况呈显著负相关。RSEI等级越高,生态环境质量越容易恶化,等级越低越容易改善;③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空间聚类特征,高-高聚类区域分布在铜山区,低-低聚类区主要分布在云龙区、泉山区、鼓楼区及贾汪区,20年来高-高聚类区标准差椭圆方向性明显,始终呈现“西北—东南”向分布格局,低-低聚类区标准差椭圆呈现“西南—东北”向分布格局;④地理探测器探测结果显示,所有影响因子结果均显著,主导因子为绿度,双因子交互作用明显。【结论】徐州市区转型后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侯飞 胡召玲
以徐州市区2000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为数据源,建立景观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将徐州市区景观划分成农业景观、园林绿地景观、居住景观、工业景观、商服公共设施景观、水体景观、交通景观和其他景观8种类型,获得2000,2006年徐州市区景观分类图。计算出景观格局指数,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徐州市区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驱动下,徐州市区农业景观主要向居住景观、工业景观转移,商服公共设施景观、居住景观和工业景观的相互转移频繁;农业景观在空间上逐渐分散,其余的景观类型呈现聚集的趋势;徐州市区呈现出景观异质性程度、斑块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复杂化程度均加强的景观格...
关键词: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 GIS 徐州市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仇方道 佟连军 丁宁凯
循环经济是区域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模式。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并以此对1991-2004年徐州市的能值使用与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4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能值自给率都在98%以上;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演变过程,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压力的变化与经济增速的周期性波动相一致,并呈现波浪式加大;徐州市循环经济系统处于比较有活力的发展状态区间,但持续性能力逐渐减弱。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循环经济 徐州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兆辰 王华清
为推进建设新江苏进程,江苏省着力打造徐州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来带动苏北的崛起。客观、准确地评价徐州的区域发展竞争力,提出提升徐州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对策,是缩短徐州与苏南城市差距的重点。基于此,文章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综合概括出影响江苏省城市区域发展竞争力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主因子,进而通过城市间比较分析,总结出江苏省城市区域发展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评定出徐州区域发展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并从国际化、工业化等方面提出提升徐州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发展竞争力 徐州市 江苏省 因子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静敏
本文在前人对社会资本和区域创新网络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资本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并以徐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会资本影响徐州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最后基于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建立产学研的创新网络以及区域创新环境,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工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要增强地方融资能力,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它是地方实施全方位融资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区域创新环境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基础设施,具有吸引投资的行业,具有投资吸引力的空间优势,宜人的自然环境,精简和高校的行政体制,明晰的产权制度,完善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融资能力 投资 创新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宏伟 马茹 张慧慧 陈晨
创新环境是当前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架构了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测度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情况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创新环境总体质量不断优化,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其中北京为创新环境最优省份,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领先优势明显。我国创新环境存在创新主体多样性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渠道不足、创新供给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亟需改革、创新文化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据此,要发挥制度优势、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营造优质创新文化等来优化创新环境。
关键词:
区域创新环境 指标体系 评价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仇方道 顾云海
在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法分析了1988—2003年徐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得出徐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现出“U”型加倒“U”型的波浪型曲线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徐州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产业结构对污染物组成、产业布局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增长方式和区域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状态的影响等方面,生态环境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经济增长速度等产生反馈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勤
一、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国民经济系统是由许多部门组成的,即由专门从事同类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或同类劳动服务的事业单位组成。这些部门又可称为“产业部门”,简称“产业”。按照目前世界通行的三次产业分类法,把除家庭内部以外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按照劳动对象的加工次序及深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初级生产阶段,大多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另有采掘业等。通常称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泉 陈朝镇 李铁松 刘永康
本文应用能值理论,对徐州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能值投入率、能值使用强度(能值密度)、人均能值使用量、人口承载力、电力能值使用量比、能值—货币比、环境负荷率、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9个指标及其发展趋势,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表明,徐州市是资源输出型的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仍处于欠发达阶段,还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冬 封心宇
徐州市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根据徐州城区发展趋势和广告设置现状,通过宏观整体分区定位、中观多层次分类控制、节点详细规划控制导则三个层次对徐州市区户外广告设置提出相应的处置规划建议,为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划、实施、管理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对该规划的研究,探索适合城市建设管理的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同类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徐州 户外广告 规划 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雪
一个整体市场总是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被分割成若干区域,不同区域市场,其市场特点,市场容量和市场进入方式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企业为取得理想的营销效果,应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本文拟在区域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徐州工程机械集团的实际情况,对区域市场和区域市场营销活动进行研究。
关键词:
区域市场 区域市场营销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戎晓红 李春侠 张晓燕
根据信息熵理论,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角度分析了徐州市2005—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影响信息熵值大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做了初步探讨,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2010—2015年徐州市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信息熵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逐渐由有序向相对无序状态发展;均衡度逐年递增,优势度逐年递减,说明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正在向平衡状态不断演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计策 崔琳琳 刘荣
为促进机构信用代码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以徐州市地方信用平台为研究对象,对机构信用代码关联其他机构代码,促进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共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作用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