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3)
2023(7652)
2022(6665)
2021(6152)
2020(5540)
2019(12823)
2018(12690)
2017(24770)
2016(13839)
2015(15524)
2014(15712)
2013(15786)
2012(14913)
2011(13410)
2010(13525)
2009(12404)
2008(12540)
2007(11524)
2006(9731)
2005(8796)
作者
(41284)
(34869)
(34635)
(33284)
(22322)
(16924)
(16008)
(13582)
(13020)
(12440)
(11856)
(11730)
(11175)
(11008)
(10993)
(10914)
(10883)
(10206)
(10202)
(9986)
(8761)
(8583)
(8454)
(7932)
(7879)
(7864)
(7862)
(7664)
(7080)
(7079)
学科
(58124)
经济(58072)
(36392)
管理(36190)
方法(29571)
(28405)
企业(28405)
数学(26575)
数学方法(26325)
(15875)
(15825)
中国(14639)
(13363)
地方(12694)
(10970)
贸易(10967)
(10904)
业经(10720)
(10603)
农业(10523)
(9873)
财务(9853)
财务管理(9823)
企业财务(9334)
(9308)
银行(9281)
(9192)
金融(9190)
(8782)
(8516)
机构
大学(200644)
学院(198653)
(80960)
经济(79193)
管理(73782)
研究(69128)
理学(63738)
理学院(62904)
管理学(61708)
管理学院(61314)
中国(51521)
科学(44729)
(42089)
(38700)
(37606)
(36284)
研究所(33243)
中心(32642)
业大(32331)
农业(30804)
(30587)
财经(30044)
(27238)
(27145)
(26593)
师范(26294)
北京(26156)
经济学(25599)
(24408)
经济学院(23347)
基金
项目(133830)
科学(104430)
基金(97435)
研究(93781)
(86432)
国家(85755)
科学基金(72138)
社会(58792)
社会科(55760)
社会科学(55739)
(52446)
基金项目(52213)
自然(48084)
自然科(46974)
自然科学(46956)
自然科学基金(46158)
(44762)
教育(43525)
资助(40236)
编号(37109)
重点(30709)
成果(30568)
(30069)
(28764)
(27418)
科研(26558)
课题(25965)
计划(25799)
创新(25761)
教育部(25249)
期刊
(85661)
经济(85661)
研究(55651)
中国(37510)
学报(36119)
(34095)
科学(31345)
(30419)
大学(26263)
学学(24792)
管理(24692)
农业(22651)
教育(19215)
(18235)
金融(18235)
技术(16612)
财经(15097)
经济研究(13942)
业经(13426)
(12894)
(12764)
问题(12005)
(10703)
技术经济(10095)
(9854)
统计(9811)
理论(9529)
资源(9482)
图书(9175)
商业(8994)
共检索到289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涵  李龙  张婷  陈龙乾  
不透水面是影响区域空间规划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可以有效反映城市发展变化。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经历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并向生态园林城市转型,刻画其城市不透水面变化具有典型意义。通过比较4个光谱指数(不透水面指数ISA、城市建成区指数BUAI、生物物理成分指数BCI、增强型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ENDISI)以确定不透水面信息提取的最佳指数;引入分形理论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行政区、剖面线、景观格局指数多方面分析徐州市中心城区(包括8个片区)不透水面2000、2007和2017年3个时期的时空异质性,旨在揭示其在城市化背景下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城市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BUAI提取研究区不透水面的精度最高(Kappa系数=0.81),远高于其他3个指数,可有效提取多时相不透水面信息;(2)各个片区的不透水面存在差异,老城片区(商业金融中心)和金山桥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不透水面比例一直较高;BUAI剖面线揭示了城市扩张的方向特征,研究区的不透水面向东和向东南方向有所发展;(3)研究区不透水面景观格局呈破碎化趋势,由填充式增长转变为分散式扩张,不透水面景观形态趋向复杂化和不规则化,景观格局的异质性增强。该研究可以为城市未来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承权  白雅晴  田玉刚  刘友文  
基于时序Landsat影像采用城市组分指数(urban composition index, UCI)获取1988—2021年莆田市城区不透水地表分布图,综合分析莆田市城区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其演化的相关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8—2021年莆田市城区不透水面面积呈增长趋势,增加面积为127.42 km~2,扩张速度由快变慢;空间分布为分散-聚集格局,主要扩张方向为东南沿海方向,以市中心为内核不断完善周边建设,以交通为轴向进行带状扩展。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进程下,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是莆田市城区不透水面扩张的决定性因素,地形和交通也有着一定的驱动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竟虎  李晓雪  冯兆东  
本文构建了V-I-AP模型,以兰州市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亚像元分解,以获取不透水面比例及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植被覆盖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进行测度,为利用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定量评价河谷型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更精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景观分类相比,基于亚像元分解的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提取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并可以表征地表覆盖的生物物理组分构成特点;1999年—2006年,兰州市中心城区不透水面盖度和面积增加明显,而植被盖度则急剧降低,植被破碎程度减缓,植被分布聚集度增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翟珂  吴晓青  秦元伟  于璐  杜培培  
不透水面的分布规模、空间格局和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Landsat 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得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的陆地生态环境监测及其科学研究得以延续。本研究以该卫星搭载的陆地成像仪(OLI)影像为遥感数据源,基于植被-不透水面-土壤(V-I-S)模型,采用最小噪声分离法(MNF)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地表信息遥感影像分类,并提取高反照和低反照覆盖初步提取不透水面,利用遥感指数去除水体、阴影等干扰物后,得到研究区不透水面的分布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相较于TM影像,OLI影像辐射分辨率提高为16bit,其波段范围普遍变窄,影像经大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溪  郭斌  陈忠升  史文娇  
不透水面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及时、精确地掌握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环胶州湾为例,基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1年Landsat TM影像和2016年Landsat OLI影像,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和决策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胶州湾不透水面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本文提取的1990—2016年环胶州湾不透水面丰度与验证数据的决定系数R~2均在0.70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均在16.70%以下。(2)环胶州湾不透水面面积由1990年的105.17km~2增长到2016年的620.02km~2,总的扩展方向为由南向北、向东和向西移动。(3)1990年城阳区成为辅助市区发展的重心,现由城阳区逐渐向黄岛区、崂山区、即墨区和胶州市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敖宁谦  
首先介绍了流域管理和不透水面分析的概念,并提出小流域是区域层面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最佳单元,而不透水面比例是城市建设开发的依据。通过将规划区依据自然地形特性划分为小流域,根据不透水面分析结果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敏感区、受影响区域、无支撑区域及城市化地区。针对各分区提出不同的开发指导策略。最后以重庆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小流域的不透水面分析来指导海绵城市开发建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一洋  雷国平  张露洋  赵明朝  于浩  戴激光  
不透水面是评价城市发展及生态的关键指标,而不透水面提取的方法以四端元模型为主,存在无法有效区分裸土和高反照度的问题。本文以东北老工业代表性城市——沈阳市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8多光谱波段(OLI)和热红外波段(TIRS),利用五端元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对传统的四端元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进行优化,提取不透水面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在四端元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获取研究区高、低反照度分量基础上,反演地表温度,通过五端元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获取裸土盖度,利用地表温度和裸土盖度阈值对高、低反照度分量进行优化,得到沈阳市不透水面盖度空间分布。经过精度检验,提取的不透水面均方根误差RMSE=13.14%,相关系数R=0.91,表明本文所用方法可有效提取不透水面。不透水面空间总体分析表明,沈阳市非建设区比例为79.04%,中心老城区高密度区占比较高,城市新扩张区域还未形成合理布局。局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东西向发展不对称,南北向的生态环境优于东西向。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城市不透水面提取提供借鉴,为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翟俊  肖桐  杨旻  孙晨曦  
海岸带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由于其便利的交通环境使得人类对该区域的利用程度逐渐增强。同时海岸带地区也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是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和过渡带,长期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势必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以遥感获取的区域不透水地表分布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内不透水地表面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分析海岸带10km缓冲区内不透水地表扩展与生态用地之间的占补关系发现:(1)2000-2008年,中国海岸带不透水地表面积持续增加,与经济和人口要素呈正相关关系。总体来看,相比人口密度,沿海各县GDP密度与区域地表不透水率具有更好的相关性。9年间,沿海地区GDP密度明显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林珲  张鸿生  林殷怡  魏姗  吴志峰  
城市人口数据是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基础数据,高分辨率的空间化城市人口数据则对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多源遥感技术提取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粤港澳大湾区2007-2015年间城市不透水面的变化,再利用Dasymetric映射方法得到30 m分辨率的网格化人口密度分布,从而分析大湾区2007-2015年间城市人口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通过Google Earth时间序列高分辨率影像采集的样本验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提取精度均在80%以上;通过统计年鉴中县级人口统计数据,分析大湾区网格化城市人口与统计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得到决定系数R2总体在0.7以上。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口具有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分异规律和特征:(1)大湾区内除了香港和澳门人口分布较稳定,其他城市人口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扩张,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的人口扩张最为明显;(2)大湾区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多尺度和多中心特征。总体上,大湾区人口集中在以珠江口为中心的城市群核心区内,离核心区较远的肇庆、江门、惠州人口较为稀疏,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是支撑大湾区经济社会继续深入发展的重要区域。在核心区内,城市人口的分布则在城市尺度和城市群尺度上都体现了多中心分布特征,香港和广州都有多个城市中心,而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则是整个大湾区的4个中心。地理位置上4个中心分布在大湾区的不同地方,可以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面发展。研究结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分析与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波  黄敬峰  吴次芳  
不透水面的迅速增长是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之一,针对大范围的城市监测,运用遥感技术迅速提取城市不透水面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论文选用Landsat 7的ETM+影像,基于光谱混合分解模型,结合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生成的地表温度,研究杭州市的不透水面分布信息的提取。通过高、低反照率、植被及土壤4类光谱端元的线性组合来表征不同城市土地类型,并利用地表温度和土壤分量分别剔除高、低反照率分量中的"噪声",综合修正后的高反照率分量和低反照率分量估算杭州市不透水面分布。结果显示,研究区中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为0.003 6,不透水面分布结果与同期Google earth上的高分辨率影像和SPOT 4影像的解译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军  单福征  许云峰  钱光人  
河网城市不透水面快速扩展,已成为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理解掌握区域不透水面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压力响应关系十分必要。以国外研究为重点,从不透水面的识别技术方法、流域不透水面与河流生态系统状况之间的压力响应关系、不透水面在流域土地利用规划调控和河流管理应用等三个方面,回顾了不透水面研究的主要进展,特别对不透水面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阈值效应进行了较细致梳理。从研究区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决策应用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当前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河网地区较为特殊的水文地貌特点,提出了河网城市开展相关研究的主要任务,认为必须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方法问题包括:不透水面实地调查方法及与有效不透水面转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强  黄浩  张鲸  
场地不透水面总量及其形态深刻影响场地水文环境,以北京0410街区为对象,利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城市场地不透水面总量及其形态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土地使用类型与不透水面面积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商业、市政、配套教育类公共与公用设施地块的不透水面面积率较大;(2)建筑密度与不透水面面积率呈正相关关系;容积率与不透水率二者之间数值上无显著性关联。(3)建筑布局形态影响不透水面面积率,"点群式"布局模式不透水面面积率高于"行列式"。(4)建筑密度与不透水面离散度之间无相关关系;容积率与不透水面离散度存在极弱的负相关关系。论文提出,通过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建筑密度控制、放松建筑高度控制,强化公共与公用设施的不透水面控制,以及通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引入透水铺装率等,来改善场地的水文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海芹  
张培影,徐州市中心医院院长,2011年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专家,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医院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徐州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州市医学会副理事长,徐州市医院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徐州市中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州市心血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多项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爽  张秀英  彭立华  
不透水地面是城市地区的特征,它与总用地的比值~不透水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生态指数常出现于城市水文、城市水质面源污染以及城市植被制图等研究中。本文借助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首次在我国城市中心城区尺度上探索土地利用的不透水性。基于对南京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中555个有效用地斑块样本的不透水率数据的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透水率在统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设用地中绿地的不透水率最低(0%~30%),市政设施用地的不透水率最高(80%~100%),居住与道路广场用地的不透水率接近,而工业用地的不透水率相对较低(40%~75%),平均城市建设用地不透水率约69%。该结果填补我国城市用地不透水率研究的空白,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津   游巍斌   何东进   胡喜生  
【目的】探讨公园绿地的供需关系以及布局合理性,为福州市公园绿地的布局优化以及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通过可达性量化公园绿地的供给,结合各群体需求,分析不同群体视角下公园绿地供给和需求空间关系与布局公平性特征。【结果】(1)福州中心城区约51.0%的乡镇街道可达性好,可达性的整体布局从二环内向四周呈现低可达性—高可达性—低可达性的空间格局。(2)供给不足表现为较不公平的街道数量最多,占比为46.4%,供给匮乏呈现很不公平的乡镇街道占比为1.5%,47.9%乡镇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达不到各群体的需求量。(3)女性的公平绩效指数略低于研究区内常住人口的平均水平;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总体公平绩效指数则高于平均水平,但各行政单元内公平指数浮动较大。【结论】供给不足表现为较不公平的街道数量最多,说明整体上公园绿地对各类群体的供给并不充足,大部分街道的公园绿地达不到群体的需求量,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全区域公平性。在未来的规划中,供给不足与供给匮乏的区域应作为需要重点关注和改善优化的对象,以实现公园使用的全区域公平。图6表1参4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