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4)
- 2023(6839)
- 2022(5875)
- 2021(5326)
- 2020(4633)
- 2019(10188)
- 2018(10169)
- 2017(18829)
- 2016(10567)
- 2015(11794)
- 2014(11845)
- 2013(11333)
- 2012(10453)
- 2011(9350)
- 2010(9578)
- 2009(8886)
- 2008(9142)
- 2007(8360)
- 2006(7285)
- 2005(6768)
- 学科
- 济(38378)
- 经济(38311)
- 管理(36532)
- 业(30621)
- 企(26353)
- 企业(26353)
- 方法(16540)
- 数学(14405)
- 数学方法(14158)
- 财(13629)
- 制(13346)
- 农(10602)
- 业经(9571)
- 中国(9294)
- 体(8993)
- 务(8568)
- 财务(8542)
- 财务管理(8518)
- 学(8134)
- 企业财务(8020)
- 银(7618)
- 银行(7594)
- 体制(7551)
- 行(7193)
- 融(7107)
- 金融(7105)
- 划(6945)
- 环境(6891)
- 理论(6682)
- 农业(6476)
- 机构
- 大学(151994)
- 学院(151512)
- 济(59903)
- 经济(58558)
- 管理(55894)
- 研究(50843)
- 理学(47919)
- 理学院(47359)
- 管理学(46439)
- 管理学院(46144)
- 中国(39494)
- 京(32333)
- 财(31327)
- 科学(31216)
- 农(28621)
- 所(26190)
- 业大(24502)
- 江(24260)
- 财经(23887)
- 中心(23543)
- 研究所(23425)
- 农业(22630)
- 经(21536)
- 北京(20060)
- 经济学(18449)
- 院(18376)
- 州(18338)
- 范(18136)
- 师范(17886)
- 财经大学(17639)
- 基金
- 项目(100864)
- 科学(78833)
- 基金(73178)
- 研究(72351)
- 家(64587)
- 国家(64047)
- 科学基金(54612)
- 社会(46210)
- 社会科(43880)
- 社会科学(43871)
- 省(39919)
- 基金项目(38627)
- 自然(35365)
- 自然科(34538)
- 自然科学(34525)
- 教育(33972)
- 自然科学基金(33955)
- 划(33554)
- 资助(29869)
- 编号(28562)
- 成果(24169)
- 制(24026)
- 重点(23046)
- 部(22697)
- 创(21197)
- 发(20520)
- 课题(20313)
- 创新(19973)
- 国家社会(19567)
- 教育部(19383)
共检索到230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立仁 庄景新 宋士胜 田云 周淳 赵小南 戴伟华
选择胎次相近的长大(长白猪×大约克)母猪106头分成试验组(60头)和对照组(46头)。试验组于妊娠112d注射律胎素2mL/只,对照组同期注射灭菌生理盐水。结果试验组白天分娩比例达90.00%(对照组为54.33%),从注射律胎素到开始分娩的时间平均为31.75h(对照组为89.36h),最后一胎儿被娩出到胎衣排出的时间平均为2.56h(对照组为3.62h),发情距断乳时间平均为4.29d(对照组为5.53d),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而产程、分娩即时活仔数与总产仔数之比以及初生仔平均体重,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从两组随机取两头作相对密集(每3h一次)采血,监测孕酮、雌二醇浓度的动态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招兵 林保忠 钟正泽 刘作华 王朝元 施正香 曹薇 李保明
为降低PIC(Pig Improvement Company)祖代母猪的死胎率,从云南省某中美合资PIC猪场收集了2004—2008年6 415窝母猪的产仔资料,分析胎次、分娩年份、分娩季节,分娩年份×分娩季节的互作和产仔总数对每窝仔猪死胎数(Number of Stillborn,NSB)和产活率(Percentage of Born Alive,PBA)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NSB有显著影响(P<0.05),分娩季节和总产仔数对NSB有极显著的影响(P0.05)。此外,分娩年份对PBA有显著影响(P<0.05),而分娩季节、分娩季节与分娩年份的...
关键词:
仔猪 母猪 分娩环境 死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彦 季海峰 宋维平 高翚 莫余忠
试验选用优质进口催情激素药物处理 112头乏情母猪 ,研究结果表明 ,母猪的胎次和膘情对于外源激素的繁殖调控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 1)在母猪胎次分组中 ,后备猪与经产猪的促发情率分别为 80 %和 92 3% ,配种分娩率分别为 2 5%和 58 33%。 ( 2 )在膘情分组中 ,各组的促发情率除了膘情过肥母猪最低 ( 2 0 % ) ,其他组为 10 0 % ;配种分娩率中膘情过肥和过瘦母猪最低( 0 ) ,而膘情适中、偏肥和偏瘦组的分别为 4 6 15% ,31 2 5%和 68 75%。
关键词:
乏情母猪 外源激素 胎次 膘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红雨 范佳英 包军
对分娩圈中长白、大白母猪产前、产后的卧位、卧姿和卧向进行了观察,并就母猪对分娩圈空间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猪几乎不在采食区趴卧;长白母猪在趴卧区中央趴卧的机率约为50%,大白母猪在趴卧区四周趴卧的机率为67.54%~79.28%。母猪侧卧的机率极显著超过立卧(P<0.01);长白母猪哺乳期侧卧的机率明显高于妊娠期(P0.05)。母猪更愿意选择头朝外趴卧,且长白母猪的机率高于大白母猪,妊娠期的机率高于哺乳期(P<0.01)。
关键词:
母猪 妊娠期 哺乳期 行为 分娩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卫恒习 李秋艳 高凤磊 李燕 张守全 李宁
【目的】建立高效的胚胎移植技术体系,以提高克隆猪的生产效率。【方法】比较不同移植方法和不同受体母猪状况的胚胎移植分娩率和克隆猪的出生效率,利用体外发育能力相似的不同品种和发育阶段的克隆胚胎混合移植确定最佳的受体母猪发情同期时间。【结果】克隆胚胎经由输卵管伞移植比输卵管打孔移植具有更高的移植分娩率和克隆猪效率(2.2%和0.4%,P<0.01),而胚胎移植后辅助人工授精会降低克隆效率(0.6%和2.2%,P<0.01)。利用经产母猪作为移植受体比青年猪受体具有更高的克隆效率(3.0%和0.8%,P<0.01)和平均窝产仔数((5.5±0.7)头和(2.7±0.3)头,P<0.05)。受体母猪发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凌杰 郑炜超 李修松 魏永祥 李浩 邓森中 吴雪飞
针对楼房猪舍通风设计复杂,猪舍内热环境均匀性和稳定性不佳的问题,在装有靶向通风系统的楼房猪场妊娠母猪舍内,连续监测冬季和夏季试验猪舍内的风速、通风量、温湿度和猪只应激状况,对靶向通风系统在楼房猪舍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靶向通风系统能够有效优化试验猪舍内气流的分布规律和利用效率,其中栏位处出风口和生活区域风速沿宽度方向均匀性较好(P>0.05),沿长度方向均匀性较差(P0.05);3)靶向通风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猪只舒适度,试验猪舍内冬季未出现冷应激状态,夏季无热应激状态比例为85.9%,轻度和中度热应激状态分别为13.3%和0.8%,未出现高度热应激状态。靶向通风系统应用于楼房式妊娠母猪舍可以改善夏季猪舍内热环境分布和猪只热应激状况,从而大幅度减少猪舍需风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汪瑶 李珣 李敏婕 国梦婕 雷治海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mRNA在母猪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不同剂量GnIH对母猪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GPR147与GnRH的形态学关系。从分子、细胞水平和形态学角度,探讨GnIH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母猪生殖调控的作用机制,丰富神经内分泌学的内容。【方法】以30日龄健康仔母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GnIH mRNA在母猪24个组织中的分布定位。采集青年母猪卵巢样品,分离卵巢颗粒细胞,研究不同剂量GnIH(10-6、10-8、10-10和10-12 mol·L-1)对体外培养的母猪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孕酮)的合成、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化 熊忠良 樊俊华 郑新民 华文君 魏庆信
对湖北白猪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发情后配种 ,手术采集胚胎并观察 ,实验发现 ,1 0IU/kg体重的PMSG能促进母猪的发情并显著提高青年母猪的排卵数 ,1 0IU/kg体重的PMSG对经产母猪的超排效果不明显。超数排卵影响胚胎的质量 ,自然发情母猪较超数排卵母猪排卵较快 ,且胚胎质量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双海 陈清明 李振宽 张广学 周志山 王作强
测定了 6头天津白母猪从出生至 7月龄之间血清中 4种生殖激素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出生时血清促黄体素 (LH)和雌二醇 (E2 )浓度很高 ,之后迅速下降 (P
关键词:
天津白母猪 生殖激素 性发育 初情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苗晋锋 徐嘉易 王正磊 印遇龙
将20头健康长白×大约克母猪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色氨酸(Trp)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Trp组饲喂基础日粮+0.12%Trp,于产前1、3 d及产后1、3、7、14、28 d采集母猪血液样品,检测血清中泌乳相关激素(雌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的含量,于产后1、3、7、14、28 d采集乳样,检测乳中乳脂、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和非脂总固形物的含量,研究Trp对乳成分及泌乳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Trp除影响乳糖的含量外,对乳中其他的主要固形成分无显著影响;Trp组中的生长激素、催乳素和胰岛素等与泌乳及代谢相关激素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他激素和因子无显著变化.结果说明,在日粮中添加Trp对猪乳主要成分的稳定影响不明显,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氨基酸,Trp可能通过影响乳糖及相关激素的合成调控母猪的泌乳能力.
关键词:
色氨酸 母猪 泌乳 乳成分 激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彬 陈映 李强 曾仰双 谭娅 张顺华 朱砺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杂交方式、分娩胎次和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四川某猪场2015-2017的繁殖相关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间的繁殖性能差异显著,大约克和长白的总产仔数(TNB),出生窝重(BW),仔猪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杜洛克(P<0.05),三元杂交猪的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纯种(约克×约克或长白×长白)和二元杂交组合(长白×大约克或大约克×长白)(P0.05);另外不同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第1胎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显著低于第7胎(P<0.05);不同分娩季节的断奶窝重差异显著(P<0.05),长白和杜洛克的断奶均重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种,杂交组合、分娩胎次和分娩季节均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丹丹 符晨星 伍小松 周定刚 高云云 朱立涛 范志勇 彭慧珍 贺建华
选用15头胎次、预产期近似,品种一致的经产大白母猪,考察了一个哺乳期内母猪背膘厚度和采食量的变化。研究发现:采食量与背膘厚度在哺乳期内都呈二次曲线变化,即Y(采食量,kg)=-2.3056x2+24.239x-20.417与Y(背膘厚度,mm)=-0.0714x2-0.4x+19.107。哺乳期采食量与母猪哺乳期的失重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哺乳期各阶段采食量与母猪背膘厚度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P
关键词:
哺乳母猪 背膘厚度 采食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艺佳 王孝义 张学芳 董新星 张燕林 兰国湘 李明丽
【目的】探讨胎次和配种季节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优化猪群胎次结构和配种时间。【方法】根据云南惠嘉育种有限公司原种猪场2016-2017年的3278胎美系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记录,分析了不同胎次、不同配种季节下母猪产仔性能和妊娠期的差异。【结果】配种季节对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配种的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夏、秋季(P<0.05);胎次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妊娠期等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母猪产仔性能以第3~5胎和第7胎较好。【结论】美系大白母猪在3、4、5、7胎时各项繁殖性能最佳,春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海民 鲍恒 殷诗舒 许拓 唐彤 袁金锋 何俊
收集515头丹系大白母猪的初情期和初配日龄以及繁殖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畸形数和出生窝重)数据,按初情期(≤180 d、181~200 d、201~220 d、≥221 d)和初配日龄(≤240 d、241~270 d、≥271 d)进行分组,分析比较不同组丹系大白母猪头胎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初情期≤180 d的丹系大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出生窝重显著高于其他初情期母猪,初情期为201~220 d时,母猪的繁殖性能最低。初配日龄≤240 d的母猪繁殖性能显著高于其他组的。丹系大白母猪初配日龄与初情期的相关系数为0.77(P<0.001),初配日龄与初情期呈显著正相关;初配日龄(Y)与初情期(X)的回归模型为Y=0.66X +104.48,决定系数R~(2) 为0.592。说明初情期较早的丹系大白母猪头胎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丹系大白母猪的初配日龄在210~240 d时,母猪初配繁殖性能好。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初情期信息,提前为母猪初配作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
丹系大白母猪 初情期 初配日龄 繁殖性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海民 鲍恒 殷诗舒 许拓 唐彤 袁金锋 何俊
收集515头丹系大白母猪的初情期和初配日龄以及繁殖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畸形数和出生窝重)数据,按初情期(≤180 d、181~200 d、201~220 d、≥221 d)和初配日龄(≤240 d、241~270 d、≥271 d)进行分组,分析比较不同组丹系大白母猪头胎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初情期≤180 d的丹系大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出生窝重显著高于其他初情期母猪,初情期为201~220 d时,母猪的繁殖性能最低。初配日龄≤240 d的母猪繁殖性能显著高于其他组的。丹系大白母猪初配日龄与初情期的相关系数为0.77(P<0.001),初配日龄与初情期呈显著正相关;初配日龄(Y)与初情期(X)的回归模型为Y=0.66X +104.48,决定系数R~(2) 为0.592。说明初情期较早的丹系大白母猪头胎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丹系大白母猪的初配日龄在210~240 d时,母猪初配繁殖性能好。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初情期信息,提前为母猪初配作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
丹系大白母猪 初情期 初配日龄 繁殖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