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0)
2023(6747)
2022(5569)
2021(5285)
2020(4264)
2019(9371)
2018(9236)
2017(17886)
2016(9796)
2015(10548)
2014(10229)
2013(9895)
2012(9346)
2011(8448)
2010(8793)
2009(7972)
2008(7856)
2007(7063)
2006(6386)
2005(5751)
作者
(27225)
(22978)
(22751)
(21898)
(14705)
(11083)
(10309)
(8974)
(8688)
(8361)
(7885)
(7807)
(7547)
(7262)
(7252)
(7020)
(6748)
(6703)
(6691)
(6632)
(5833)
(5733)
(5493)
(5325)
(5253)
(5232)
(5085)
(5037)
(4564)
(4563)
学科
(34106)
经济(34064)
管理(26576)
(25237)
(19527)
企业(19527)
(12993)
方法(12057)
(10683)
数学(10377)
中国(10294)
数学方法(10188)
(9151)
农业(8390)
(8323)
业经(7930)
地方(7753)
(7730)
(7466)
贸易(7463)
(7261)
(7200)
税收(6859)
(6798)
及其(6354)
环境(6326)
(6151)
银行(6145)
(6132)
财务(6118)
机构
学院(134123)
大学(130749)
(53777)
经济(52477)
管理(50105)
研究(49009)
理学(42341)
理学院(41841)
管理学(41122)
管理学院(40862)
中国(37875)
科学(30108)
(27629)
(27409)
(24995)
(23852)
中心(22711)
研究所(22551)
(22261)
财经(20589)
业大(19634)
(19340)
师范(19197)
(18658)
(18612)
农业(18511)
北京(17476)
(16848)
(15952)
经济学(15510)
基金
项目(88413)
科学(70330)
研究(65946)
基金(64090)
(56452)
国家(55969)
科学基金(47504)
社会(41008)
社会科(38803)
社会科学(38794)
(34356)
基金项目(33545)
自然(31242)
自然科(30431)
自然科学(30425)
教育(30242)
自然科学基金(29868)
(29633)
编号(27694)
资助(25955)
成果(22546)
重点(20412)
(19935)
课题(19708)
(19657)
(17778)
(17230)
科研(16889)
创新(16669)
国家社会(16643)
期刊
(64388)
经济(64388)
研究(41944)
中国(27285)
(21836)
(19842)
科学(19825)
学报(18835)
管理(17544)
教育(15507)
(15074)
金融(15074)
农业(14912)
大学(14384)
学学(13645)
业经(11416)
技术(10577)
经济研究(10132)
财经(9524)
(8156)
问题(7880)
资源(7841)
(7754)
(7133)
国际(6498)
现代(6245)
(5989)
技术经济(5892)
(5762)
科技(5687)
共检索到207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璐璐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征地制度引发的需要立足基层解决的问题,是农民征地补偿收益问题。失地农民补偿不足、收入下降主要体现在耕地的征收中以及集体资产征收中的农民补偿收益分配上。宅基地征收中,许多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最高程度的满足,甚至获得了更多额外收益。国家对失地农民的利益保护是较为充分的,而征地补偿中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存在于基层地方政府的执行中,尤其是乡镇和村一级权力主体对农民权益的"践踏"。其深层次的制度根源在于补偿收益主体不明晰、缺乏权力监督机制、缺乏司法救济机制。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关键在于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理顺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构建征地补偿争议专门救济机制,使法定的征地补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洁  姚萍  徐玲  陈志刚  
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在对比分析南京市近十年来两次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改革方案的基础上,从区片综合补偿、接轨城镇社保、设立调剂资金三方面,着重介绍了2011年征地新政的亮点。最后,分别从政策条款分析和抽样调查评价两方面,评判了南京市征地制度改革的绩效。结果显示,南京市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改革遵循着一条市场化、一体化、公平化的演进路径,并始终关注对被征地农民生计的有效保障。作为我国首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南京市近年来的政策改革经验为有序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林丹  
笔者总结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制度缺陷,比较三种改革的办法,提出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征地补偿机制,指出只有将土地出让金平衡地投入到农村和城市两个区域,合理界定归公的土地增值收益比例,保护农民权益,才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茂福  杨哲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土地收益权界定,为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访谈方式对安徽白湖Y村进行调研,研究发现:法律上明确界定土地收益权取决于土地的所用权和使用权,但在调研中发现土地使用权预期、土地经营承包权确定、村民认知以及土地增值收益确定对土地收益权界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合理界定土地收益权,从而能够有效消除征地款发放的外部性和有序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志雄  张银银  丁士军  
补偿安置是征地政策的重中之重,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是解决当前征地矛盾高发态势的关键。通过对1949年以来我国征地补偿安置政策4个阶段和当前政策重点的阐释,有助于科学把握补偿安置政策的发展路径,以及揭示当前补偿安置政策的各种不足,如缺乏支持农民生计转型的长远思维、独立的养老保险资金安排、支持就业的可操作性措施、生计转型成本和城市融入成本的核算、平等协商机制等。当前征地补偿安置矛盾的本质是被征地农民生计转型需求与地方政府目标的冲突,试点"整村推进"的征地模式、逐步取消强制征地制度、尝试征地收益按比例分成、坚持就业支持与社会保障两手抓、适时出台《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条例》是下一步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哲远  吴妍  
《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于1998年5月7日公布,该法第42条是征用农地的补偿标准,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笔者拟从征地制度的中外比较以及《土地管理法》修订前后的征地补偿标准对比的视角,阐述我国征地补偿的制度创新。一、征地补偿制度的中外比较土地征用一般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玲  周文国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度是土地征用制度的基础。本文从法律和经济学的角度,通过阐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国家所有权高于集体所有权的制度悖论,总结了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并以集体土地商品属性和土地征用商品买卖性质的分析作为理论基础,在完善征地制度的基础——集体土地所有制、“公共利益”的界定、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确定征用集体土地价格和补偿等几个关键问题上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洋   高雅   徐玲  
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后,江苏省南京市开展了新一轮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改革与优化。本文系统梳理了南京市征地补偿安置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做法,提出了妥善处置征地补偿安置争议、指导村集体制定征地补偿费分配方案、健全农民多元保障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钧  
研究目的:评价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绩效。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绩效从征地补偿安置和保障状况、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政策社会影响效果三方面来反映,可分9个目标和13个评价指标;(2)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基本达到目标,征地补偿水平和社会保障状况良好,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较好,政策的社会影响效果一般。研究结论:建议改革征地补偿包干办法,逐步推行"征地区片综合价";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全面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接轨;加强安置工作的监管,构建绩效评价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国土分局在区委、区政府和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征地事务中心的领导下,2009年底,正式启动了保和街办东虹四五组、圣灯街道征地拆迁项目。分局党组领导高度重视,站在推进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全局,狠抓征地拆迁项目工作落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立双  张玉龙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产值倍数法测算征地补偿费,存在着考虑因素单一、补偿偏低等问题,并引发了许多纠纷事件。2005年全国开始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的制订工作,与传统的产值倍数法相比较,在征地补偿构成、制订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以及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时间上均有所不同,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并没有突破传统,而是在传统测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因素的考虑,使征地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从辽宁省三类公益性项目实例的测算和比较结果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因此新征地补偿标准并非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它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要从根本上解决征地的问题,需要在完善征地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征地的"市价补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术环  
征地补偿和生态补偿分别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要求,二者的依据表明,对被征土地必须进行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雄  杨蕾  
现阶段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全球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达到50%,首次实现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重相当。全球经历这一过程用了将近300年,而我国只用了30年就完成了这个历程。我国城镇化的速度虽然惊人,所引发的一系列效应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丛艳国  袁中友  
2003年以来国家采取土地紧缩政策在于调控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缓解城市政府征收集体土地过程中引发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城市政府的“土地经营”成为土地征收制度发生“异化”的制度性根源;近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及物业税征收将对征地制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