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2)
2023(6237)
2022(4666)
2021(4356)
2020(3330)
2019(7327)
2018(7226)
2017(13090)
2016(7148)
2015(7980)
2014(7906)
2013(7666)
2012(7457)
2011(6904)
2010(7116)
2009(6825)
2008(6847)
2007(6489)
2006(5974)
2005(4984)
作者
(22877)
(19650)
(19154)
(18538)
(12135)
(9661)
(8632)
(7804)
(7340)
(6892)
(6763)
(6702)
(6431)
(6120)
(5988)
(5882)
(5784)
(5550)
(5542)
(5418)
(4914)
(4883)
(4672)
(4528)
(4469)
(4405)
(4360)
(4227)
(4043)
(3978)
学科
(29654)
经济(29618)
(22436)
(20353)
管理(16661)
农业(15037)
(11997)
企业(11997)
业经(10998)
(9417)
方法(8631)
中国(8482)
土地(7940)
(7642)
数学(6993)
地方(6954)
数学方法(6823)
(6710)
农业经济(6691)
(6036)
发展(5473)
(5463)
(5144)
(5008)
银行(4995)
(4824)
问题(4795)
(4763)
农村(4740)
(4729)
机构
学院(107538)
大学(105548)
研究(40056)
(37760)
管理(37519)
经济(36657)
中国(32020)
理学(31930)
理学院(31449)
管理学(30597)
管理学院(30409)
(28535)
科学(27336)
(23257)
农业(21369)
(21053)
业大(19964)
中心(19564)
研究所(19230)
(17766)
(17749)
(16788)
师范(16620)
(15127)
(14505)
北京(14214)
(14119)
农业大学(14030)
财经(13535)
师范大学(13252)
基金
项目(72276)
科学(56818)
基金(52498)
研究(50989)
(47391)
国家(46925)
科学基金(39267)
社会(32635)
社会科(30397)
社会科学(30390)
(28566)
基金项目(28206)
自然(25895)
自然科(25268)
自然科学(25264)
自然科学基金(24772)
(24117)
教育(22453)
编号(21003)
资助(19933)
成果(17217)
重点(16621)
(16277)
(16030)
(15403)
课题(14595)
(14319)
科研(13757)
计划(13626)
国家社会(13502)
期刊
(51676)
经济(51676)
(32300)
研究(30096)
中国(27218)
学报(22015)
科学(21170)
农业(21082)
大学(16806)
学学(16077)
(12612)
管理(12149)
业经(11837)
教育(11713)
(11314)
金融(11314)
(8541)
(8140)
农业经济(7680)
农村(7586)
(7586)
资源(7445)
技术(7374)
业大(7153)
问题(6432)
经济研究(6382)
财经(6358)
农业大学(6071)
社会(5751)
(5500)
共检索到168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瑞庆  
征地留用地是政府在征用集体土地时,按照征地面积的一定比例核定用地指标,让被征地村级集体用于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安置失地农民。虽然征地留用地仍为原"村籍"农民共有,但土地性质已转为国有,开发和使用不存在制度障碍。通过物业入股、合作开发、自主开发等多种留用地开发方式,引导原村级集体经济由出租物业经济向投资型、产业服务型经济转型。公司制或股份合作制管理模式使原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向市场主体转型。折股量化的收入分配方式使原"村籍"农民转为"股民",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产权虚置难题。留用地是我国现有土地制度下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瑞庆  
征地留用地是政府在征用集体土地时,按照征地面积的一定比例核定用地指标,让被征地村级集体用于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安置失地农民。虽然征地留用地仍为原"村籍"农民共有,但土地性质已转为国有,开发和使用不存在制度障碍。通过物业入股、合作开发、自主开发等多种留用地开发方式,引导原村级集体经济由出租物业经济向投资型、产业服务型经济转型。公司制或股份合作制管理模式使原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向市场主体转型。折股量化的收入分配方式使原"村籍"农民转为"股民",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产权虚置难题。留用地是我国现有土地制度下集体经济成功转型的一条途径,建议国家将其法制化和制度化。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廖玉姣  杨玲  
目前,我国农转非人员享受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有城市低保、储蓄式养老、城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这些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转非人员的部分社会保障问题,但农转非人员吃低保比城市人口困难,城乡新型合作医疗、储蓄式养老保险和新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也都存在缺陷。不但应完善现有社会保障政策、征地补偿政策以及城市郊区征地管理制度,还要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向城市融合,发挥集体经济对农转非人员的保障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爱荣  
按照现有法律的规定,城中村存在农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种成员权,但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两种成员权具有混合的特点,并在宅基地的处理问题上集中表现出来,产生了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在改造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的决议对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效力问题、宅基地使用权与成员权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艺红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国家二元土地管理和社会管理制度以及政府无度征地政策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廉租房供应职能缺失的表现,也是城中村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更是失地又失业的城中村村民自我救赎的结果。只要城中村产生的制度基础存在,其在可见的未来并不可能完全消失。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林  
城中村的形成既源于城乡差距导致的穷人进城,也植根于我国严格的城市管理制度、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传统城中村改造由政府主导,容易过于追求速度,见物不见人,耗资巨大,成为"绅士化运动"。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在政府对庞大新移民住房保障仍有困难的情况下,应探讨城中村存续下的再生策略,通过借鉴"城市针灸法"来改善城中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实现原地再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津逵  
空间上的“脏乱差”,不过是城中村冰山之一角。中国可能有一夜之城,却不可能有一天内完成的城市化。在城市化中还农民以发展的权力,他们自己就会因应市场,成为城市化中积极行动的主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新海  
“城中村”土地很值钱,“城中村”改造苦于没钱,打通两者间的鸿沟,关键在于注入经营理念,积极显化“城中村”土地资产,以规划引导这些土地得以高效合理利用,并使农民得以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华旭  马卫  
土地征收补偿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关注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下"城中村"土地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出售土地使用权的信托模式,以促进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均衡和完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孟阳  冯景环  王小依  贾瑶瑶  黄昱蒙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矛盾不断地积累造成了独特的城中村现象,它影响了城市更新的质量、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土地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在城中村改造规划的研究中,有效地把物质空间改造分析与制度改革研究相结合,推动了城市研究理论和改造实践的发展进程。土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城中村改造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分析基础和支持。本文结合实地考察调研考察和土地信息系统分析技术,分析了广州花地村的土地产权及其流转特征,并指出了花地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城中村整治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雯欣  唐晓莲  
如何科学分配集体用地流转收益,保障村民和谐生活和村集体未来繁荣发展,仍是目前城中村改造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广州市各大城中村在收益分配模式上呈现的特征以及不同收益规模的村的关键需求,有利于优化目前的收益分配模式,有效减少在收益分配时出现的矛盾和纠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谭刚  
本文以在深圳市福田区城中村进行的大量调研为依据,着重分析城中村的经济主体结构与经济活动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城中村经济运行机制,探讨当前城中村经济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指出与城中村改造同步推进的城中村经济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常兴  陈鹏联  
城中村是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人口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实行的典型反映,虽然长期以来因环境脏乱、治安严峻、文化贫乏等备受社会诟病,但不可否认城中村在支撑我国快速而粗放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缓解由此带来的诸多物质性匮乏和社会结构性矛盾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伯侨  阮婷  
我国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有政府、村民和开发商,其中,以政府和村民的权力和权利博弈最为突出。在围绕着征收补偿数额的整个博弈过程中,文章认为主要包括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博弈、政府价格和村民价格的博弈。政府和村民的实际不合作关系,往往使城中村改造工作难以进行下去。文章从共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包括树立城中村改造的本位理念、重构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界定城中村改造的权利义务在内的对我国目前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法律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