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3)
2023(10268)
2022(8541)
2021(7697)
2020(6535)
2019(14550)
2018(14688)
2017(26929)
2016(14894)
2015(16492)
2014(16576)
2013(16088)
2012(15193)
2011(14168)
2010(14720)
2009(14148)
2008(13925)
2007(12453)
2006(11751)
2005(11204)
作者
(43235)
(36509)
(36218)
(35011)
(23225)
(17359)
(16384)
(14059)
(13894)
(12938)
(12868)
(12292)
(12209)
(12015)
(11746)
(11290)
(10628)
(10578)
(10568)
(10278)
(9749)
(9001)
(8728)
(8519)
(8239)
(8233)
(8182)
(7850)
(7368)
(7146)
学科
(76866)
经济(76771)
管理(44575)
(36256)
(31065)
企业(31065)
方法(21894)
(19381)
地方(19188)
中国(18881)
(18730)
数学(18630)
数学方法(18406)
(17725)
业经(15936)
(15579)
(14318)
地方经济(12913)
(12403)
银行(12384)
(12125)
金融(12123)
(11977)
体制(11251)
环境(10987)
理论(10194)
农业(10004)
(9953)
(9727)
税收(9415)
机构
大学(217800)
学院(214832)
(96632)
经济(94597)
研究(82235)
管理(76207)
中国(63888)
理学(63084)
理学院(62284)
管理学(61327)
管理学院(60889)
(49394)
科学(47249)
(46467)
(42018)
研究所(37401)
财经(36890)
中心(36865)
(36506)
(33181)
(33123)
经济学(31166)
(30222)
师范(29959)
北京(29852)
(29709)
业大(27745)
(27713)
经济学院(27451)
(26931)
基金
项目(132930)
科学(105146)
研究(98815)
基金(97005)
(84726)
国家(84044)
科学基金(71228)
社会(64952)
社会科(61495)
社会科学(61483)
(50638)
基金项目(50178)
教育(45672)
自然(43738)
(42833)
自然科(42612)
自然科学(42602)
自然科学基金(41837)
资助(39127)
编号(38699)
成果(33862)
重点(31273)
(30019)
(29710)
(29451)
课题(28598)
国家社会(27686)
(26910)
教育部(26105)
(26043)
期刊
(122703)
经济(122703)
研究(76720)
中国(51138)
(39663)
学报(32300)
管理(31833)
科学(30936)
(30203)
教育(26794)
大学(25092)
(24885)
金融(24885)
学学(23249)
财经(20086)
经济研究(19951)
农业(19024)
技术(18693)
(17476)
业经(16517)
问题(15398)
(11681)
技术经济(11135)
世界(10550)
国际(10328)
改革(10113)
(10113)
统计(9947)
(9797)
理论(9733)
共检索到359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唐健  
研究目的:梳理征地制度改革历程,思考征地制度改革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征地制度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现行的补偿模式及补偿标准还可以进一步向市场化方向改进。今后可以从缩小征地范围、改革征地定价方式、完善征地程序等三方面对征地制度进行改革。研究结论:建议今后征地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路线继续深入,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明确征地范围,在补偿标准的制定上采取市场定价,征地程序由"单边程序"到位向"双边程序"到位转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妍  
一、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法律规定和架构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法律规定和架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宪法相关条文。2004年11月,国土资源部又接连发布数个有关征地、用地的指导文件,就当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多焦点问题,做出了最新规定。这几个文件主要包括:《关于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智远  
●对征地制度改革的认识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因出现纠纷与矛盾就片面地否定征地制度征地制度改革在理论和政策研究界已经探讨了多年。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终于对这个问题取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柴铎  董藩  
借鉴土地发展权制度改革中国征地补偿渐成代表性研究思路,但以往补偿标准研究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局限性。文章以美国土地发展权制度为例,运用福利经济学的分析范式,通过构建土地价值生产函数析出土地发展权净值,阐明发展权制度下的土地价值分配调整过程及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作用原理,推导出一种适应于土地公有制的、替代市场交易机制的"征后补偿型"土地产权价值也即征地补偿定价理论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成日  
研究目的:探索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方向。研究方法:通过探索征地补偿与农地土地价格的关系,试图回答征地补偿标准高低的问题。对征地补偿制度进行经济分析,结合理论和国际经验探索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提出改革建议。研究结论:(1)《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不一定低于农地的土地价格,特别是在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的区域和当采用高限的土地补偿倍数和安置补助倍数时;(2)在"一对一"式的征地框架下,单纯提高补偿金难以平息征地中可能产生的种种争议和冲突;(3)"零星式"征地不利于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社会保障;(4)由于土地价值及其增值是由社会和国家(政府)带来的,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土地价值的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振华  
我国必须走出一条既要保持足够的农业用地,又因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必然要消耗一部分土地的两难境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比例。这一论断对于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土地问题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平  徐孝白  
本文分析了有关土地征用的三个关键问题 :公共用途、补偿和程序 ①。分析中讨论了国际经验和中国的方法 ,并提出了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瑛  周文  唐兵  
在产权理论的框架之下,结合寻租和掠夺的相关理论对农地征用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正是由于农地产权的非交易性,使与土地有关的收益成为公共资源,导致大量寻租行为出现,掠夺式征地取代了自觉自愿的平等交易,农民无法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地征用的制度性安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华  李明月  
现行征地制度矛盾很多,亟待改革,这是决策界和理论界的共识,但到底应如何进行改革,却争议很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路线之争,并遗憾地指出:现在的改革思路具有某种不彻底性,在对不彻底的改革思路引导下的改革现实进行全景式扫描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地制度现实改革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梅超  
现行的征地制度在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征地使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过快增加,征用土地引发大量纠纷和冲突,征地成本低廉和对集体土地用途与交易的限制造成建设用地管理使用粗放等。因此,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其着力点是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征地补偿标准过低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得到足够的补偿,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汝娟  祝天智  
地方政府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转变地方政府角色是征地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角色缺位、越位与错位同时并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出现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各个层面诱发了一系列问题。转变地方政府角色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真正回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晋洪涛  史清华  俞宁  
本文基于Rubinstein模型构建了征地谈判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对现实征地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具有很强"耐心优势"的被征地农民本应在征地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但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大量采用各种非正式手段削弱了农民的耐心;同时,政府又通过征地程序安排占据了谈判的"先发优势"和"后动优势",由此导致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而地方政府对基本社会准则的藐视以及村委会这一代理人对农民的背叛,则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利益的流失。本文认为,失地农民的"天然"不利地位主要源于现行征地程序安排的不公。因此,应把实现程序公平作为未来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一个让农民平等分享城市化和现代化果实的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小虎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家征地补偿依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使农民不能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我国目前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粗放利用,低效、浪费;"吃子孙饭",透支未来;发展成果不能共享,利益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日渐突出。这都与现行征地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征地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靳相木  
本文基于"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优先于"让利于农民"的价值取向选择,对征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进行了解析和批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基本架构的最大缺陷是它没有与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相衔接,学界的主流思路没能切中这一要害。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将实现从"让利于农民"到"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的转变,改革重点也将从"提高补偿安置水平"转换到"区分征收和征用"上来。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内部构造上是一种准公共权力,中国的征地制度改革设计不能照搬国外的公益性目的说。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标的的土地征收是一种拟制的征收,以土地用益物权为标的的土地征用反而不逊于实质的典型征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