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1)
2023(11158)
2022(9179)
2021(8020)
2020(6686)
2019(14996)
2018(14564)
2017(26967)
2016(14127)
2015(15629)
2014(15375)
2013(15304)
2012(14472)
2011(13539)
2010(13913)
2009(13152)
2008(12747)
2007(11426)
2006(10663)
2005(9976)
作者
(42416)
(36149)
(35632)
(34068)
(22940)
(17047)
(15971)
(13848)
(13551)
(12689)
(12644)
(11970)
(11949)
(11614)
(11270)
(11052)
(10410)
(10390)
(10213)
(9950)
(9308)
(8772)
(8676)
(8408)
(8091)
(8010)
(7935)
(7535)
(7230)
(7007)
学科
(82544)
经济(82450)
管理(43492)
(36782)
(30022)
企业(30022)
方法(24026)
数学(20723)
数学方法(20502)
地方(20463)
(19870)
中国(19032)
(18534)
业经(17967)
(16612)
(16602)
农业(13622)
地方经济(13289)
(12478)
环境(11281)
(11240)
金融(11238)
(10750)
银行(10734)
(10397)
(10390)
(9572)
贸易(9562)
体制(9523)
经济学(9400)
机构
大学(214647)
学院(213275)
(99677)
经济(97771)
研究(81055)
管理(76982)
理学(65104)
理学院(64307)
管理学(63242)
管理学院(62828)
中国(61572)
(47900)
科学(46171)
(45305)
(41005)
研究所(36727)
财经(36641)
中心(35457)
(34059)
(34032)
(33038)
经济学(32652)
(29581)
经济学院(28911)
北京(28703)
业大(28606)
(28091)
师范(27866)
财经大学(26845)
(25796)
基金
项目(137868)
科学(109888)
基金(102571)
研究(100974)
(90042)
国家(89348)
科学基金(76093)
社会(68494)
社会科(64936)
社会科学(64922)
基金项目(53526)
(52107)
自然(46649)
自然科(45515)
自然科学(45505)
教育(44905)
自然科学基金(44686)
(43960)
资助(40708)
编号(38324)
重点(32238)
成果(31953)
(31199)
(30976)
(30727)
国家社会(29841)
(28133)
课题(27880)
教育部(26863)
创新(26512)
期刊
(123298)
经济(123298)
研究(71779)
中国(47501)
(37764)
(33032)
学报(32568)
科学(32187)
管理(31548)
大学(25784)
学学(24526)
农业(21592)
(21096)
金融(21096)
经济研究(20362)
财经(19848)
教育(18825)
技术(17804)
业经(17635)
(17252)
问题(15621)
(12088)
技术经济(11594)
世界(11131)
(10746)
统计(10575)
国际(10509)
(10180)
资源(9909)
经济问题(9893)
共检索到343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颖慧  
现行征地制度作为计划经济条件下降低工业化、城市化成本的产物,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刻的体制矛盾导致了严重的弊端。本文进而分析了征地制度对目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影响,表明征地制度已取代“剪刀差”而成为农民利益直接受损的主要经济因素,并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征地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从而寻求一种能使农民分享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成果的体制安排,使城乡差距得到抑制,并提出了改革的几点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华臣  焦勇  
本文基于制度扭曲的关键性作用,尝试构建城乡收入差距演变机制的系统性解释框架,创新性地将其分解为要素生产力效应、制度扭曲效应和转移再分配效应,进一步结合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特征和地区差异,并基于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模拟预测了2020年与2030年的城乡收入差距状况。研究表明,制度扭曲效应逐渐取代要素生产力效应,成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最大贡献者,其贡献度高达67.8%,这种影响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为明显。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显著的"倒U型"特征,但各地区到达"倒U型"曲线波峰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省份的波峰集中在2006年、2007年和2009年三个年份。数值模拟分析发现,若户籍制度改革到位并能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城乡收入差距会进一步缩小,而此时制度扭曲效应的贡献度不断下降,要素生产力效应的贡献度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坚定加强制度供给创新、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也进一步印证了当前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有效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宫方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成日  
研究目的:探索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方向。研究方法:通过探索征地补偿与农地土地价格的关系,试图回答征地补偿标准高低的问题。对征地补偿制度进行经济分析,结合理论和国际经验探索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提出改革建议。研究结论:(1)《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不一定低于农地的土地价格,特别是在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的区域和当采用高限的土地补偿倍数和安置补助倍数时;(2)在"一对一"式的征地框架下,单纯提高补偿金难以平息征地中可能产生的种种争议和冲突;(3)"零星式"征地不利于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社会保障;(4)由于土地价值及其增值是由社会和国家(政府)带来的,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土地价值的归...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卢海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中,建立城乡统一、覆盖全体国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既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光彬  
本文认为,社会等级关系和市场经济相互作用形成的分配关系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社会等级关系与市场经济本身有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而国家执行扶强扶优的政策,使国家宏观调控烫平城乡差距的政策发生错位与缺位,加快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发生机制与根本原因是社会等级秩序格局、失衡的财富与收入分配格局、资源的流动性障碍格局与市场等级化格局等一系列社会安排的相互作用,在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双重的游戏规则下,形成了一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自我强化机制”。收入分配的公平深深地依赖于政治和社会安排。因此,要实现政府主导的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警戒性扩大的根本性措施是: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慧   李谷成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对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指数与县域经济统计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效应,这一结果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各维度看,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扩大阶段,而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及乡村生活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缩小阶段。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影响显著,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在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均呈U型影响效应。机制研究显示,技能溢价是阻碍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发挥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需进一步保障数字乡村发展质量,提高农村居民数字技能水平,促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慧   李谷成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对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指数与县域经济统计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效应,这一结果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各维度看,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扩大阶段,而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及乡村生活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缩小阶段。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影响显著,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在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均呈U型影响效应。机制研究显示,技能溢价是阻碍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发挥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需进一步保障数字乡村发展质量,提高农村居民数字技能水平,促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燕凌  刘远风  
公共服务资本化是公共服务受益连续性和差别化在市场条件下进入资产价格的表现。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获得更多公共服务资本化收益,拥有更强的公共服务融资能力。本文案例分析表明,城市财政支出资本化到房地产价格、农村财政支农支出资本化到土地流转价格,城乡公共服务资本化程度的差距不断扩大是产生城乡差距的内生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应积极消除造成城乡差距的内生原因,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直接投入,努力培育农村公共服务资本化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阳杨   郭佳钦   江玲玲  
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平台经济通过就业吸纳效应和创业激励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就业结构在其中所起的门槛作用,并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平台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变化趋势,教育资源的丰富有助于调节这一趋势;目前多数省份还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平台经济通过就业吸纳效应和创业激励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业层面和技能层面就业结构能够强化平台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安虎森  颜银根  朴银哲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Pfluger(2004)模型中加入房屋部门并构建了2×3×2空间均衡模型,同时考察了非技能劳动力的异质性移民行为,以此来研究城市高房价和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及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之外,提高城乡市场开放度也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当城乡市场开放度比较低时,城市高房价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当城乡市场开放度比较高时,城市高房价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在城乡市场开放度比较低时,户籍制度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当城乡市场开放度高于某个"临界值"时,户籍制度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此时废除户籍制度才能促进城乡协调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当前 ,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两个突出的现象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二是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持续。那么 ,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国内理论界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但是尚未在理论上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图式 ,将城镇、农村视为社会再生产中的两大部类 ,通过二者收入的对比 ,提出一个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有效需求的理论框架 ,以期为我国调整城乡收入分配格局和扩大内需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灿明  毛晖  
本文提出分析我国城乡差距的一个新视角,认为城乡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用科层组织形式替代市场组织形式来处理城乡间的关系。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公社制度、农产品统购统销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使城乡关系成为一种科层组织内部的等级命令关系。改革开放之后,科层管理制度有所松动,农村的市场空间扩大,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初步显现,城乡差距得以缩小。但"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及其配套措施,却沿袭了处理城乡关系的科层制思路,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在于,在处理城乡关系时,要用市场组织中的平等交易关系,来取代科层组织中的等级命令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基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运用持久收入假说理论测算了农村居民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并在此基础上,将持久性收入与农村居民消费总额进行回归分析以衡量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效应,并取其增加量的负值为消费者补贴等值对农村居民进行直接补贴,以此模拟农业补贴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实际效用。研究表明,农业补贴不仅能够显著性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加速农村居民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的过渡,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模拟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农业补贴转向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