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8)
- 2023(15562)
- 2022(13105)
- 2021(12609)
- 2020(10247)
- 2019(23542)
- 2018(23465)
- 2017(44197)
- 2016(24231)
- 2015(26790)
- 2014(26325)
- 2013(25256)
- 2012(23493)
- 2011(20978)
- 2010(21002)
- 2009(19039)
- 2008(18489)
- 2007(15883)
- 2006(14182)
- 2005(12473)
- 学科
- 济(89241)
- 经济(89124)
- 管理(62437)
- 业(59460)
- 企(47038)
- 企业(47038)
- 方法(37740)
- 数学(33288)
- 数学方法(32732)
- 农(29607)
- 中国(24956)
- 财(24150)
- 地方(21182)
- 业经(20847)
- 学(20406)
- 制(20118)
- 农业(19873)
- 贸(16582)
- 贸易(16572)
- 易(16087)
- 理论(14958)
- 银(14623)
- 银行(14580)
- 融(14299)
- 金融(14296)
- 环境(14099)
- 行(14018)
- 体(13842)
- 策(13458)
- 务(13306)
- 机构
- 学院(322766)
- 大学(320554)
- 济(127056)
- 经济(124202)
- 管理(120220)
- 研究(115340)
- 理学(102839)
- 理学院(101597)
- 管理学(99468)
- 管理学院(98882)
- 中国(87073)
- 科学(72624)
- 京(68274)
- 财(61362)
- 农(59792)
- 所(58383)
- 中心(54190)
- 研究所(53327)
- 江(52031)
- 业大(50269)
- 财经(47197)
- 农业(46688)
- 范(45782)
- 师范(45247)
- 院(43046)
- 经(43030)
- 北京(42480)
- 州(40704)
- 省(38451)
- 经济学(38446)
- 基金
- 项目(223620)
- 科学(175680)
- 研究(163853)
- 基金(160254)
- 家(141679)
- 国家(140451)
- 科学基金(119443)
- 社会(101096)
- 社会科(95501)
- 社会科学(95472)
- 省(89555)
- 基金项目(84223)
- 自然(78634)
- 教育(77168)
- 自然科(76718)
- 自然科学(76689)
- 划(75806)
- 自然科学基金(75301)
- 编号(66883)
- 资助(65333)
- 成果(54668)
- 重点(51791)
- 发(49582)
- 部(49170)
- 课题(48221)
- 创(46891)
- 创新(43861)
- 科研(43268)
- 教育部(41690)
- 大学(41630)
- 期刊
- 济(143060)
- 经济(143060)
- 研究(96769)
- 中国(70584)
- 农(54566)
- 学报(53193)
- 科学(49424)
- 财(45967)
- 管理(44663)
- 教育(43753)
- 大学(40835)
- 学学(38331)
- 农业(37002)
- 融(32749)
- 金融(32749)
- 技术(29978)
- 业经(24267)
- 财经(22463)
- 经济研究(22094)
- 经(19393)
- 业(19209)
- 问题(18655)
- 版(16243)
- 资源(15747)
- 贸(14798)
- 科技(14584)
- 图书(14464)
- 理论(14366)
- 技术经济(13914)
- 统计(13835)
共检索到492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洪松
目前征地制度的相关研究对征地决定过程本身的关注不足。对S省C市和Y市征地实践的跟踪调查表明,当前征地决策中存在具体征地事由不公开、公益要求泛化等实体困境和过程参与有限、事后救济无力等程序困境。地方政府允许农地直接入市、强化农民和集体征地话语权等改革探索也因为缺乏持续动力和周边配套而成效不彰。未来应当对征地决策制度改革进行顶层和系统设计。实体上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并通过公正补偿增加征地决策的正当性;程序上更加充分的保障被征地农民和集体组织的参与权,同时畅通事后权利救济渠道;配套上通过允许农地直接入市、改良财税体制等改革着力解决当前扭曲土地征收决策的结构性因素。
关键词:
征地决策 实践困境 变革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进城落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通过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改变了承包地退出制度。从试点实践来看,土地退出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为退地者和承退者的积极性较弱,以及土地供需错位。我国土地具有非完全商品属性,土地价值很难衡量、土地退出具有非排他性以及土地功能具有多样性,土地退出市场缺乏有效运行的条件。现行改革思路忽视了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应采取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制度,发挥集体土地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进城落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通过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改变了承包地退出制度。从试点实践来看,土地退出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为退地者和承退者的积极性较弱,以及土地供需错位。我国土地具有非完全商品属性,土地价值很难衡量、土地退出具有非排他性以及土地功能具有多样性,土地退出市场缺乏有效运行的条件。现行改革思路忽视了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应采取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制度,发挥集体土地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鲍传友 李鑫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S)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学校改进的一种主要模式,也是促进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实践主体,其角色定位及其作用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作的实效性。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在"U-S"合作项目中陷入"局外人"的角色困境,表现出高负荷下的"消极参与"、行政主导下的"被参与"、专业话语霸权下的"沉默参与"、脱离实际需求的"低效参与"等现象,教师对"U-S"合作项目的整体满意度偏低。要实现教师从"局外人"向"局内人"的转变,需要以"政治取向"和"文化取向"代替合作中的"技术取向"、在"U-S"之间构建"发展性伙伴关系"、关照和回应不同教师的困境与需求、采取以欣赏为主的工作方式和构建"学术、行政、实践"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俏 金星
近年来,伴随工商业资本下乡,农业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但环境问题也不断凸显。部分商业资本借助"现代技术"和"生态农业"等积极性政策词汇来掩盖其负面影响和构建正面话语权,地方政府则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而导致环境保护表面化。为应对这一环境危机,农民展现出其自有的行为策略,但却存在着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而村庄内部的分化又进一步使农民作为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不断弱化,最终导致农村环境危机的解决一度陷入困局。对此,还需从赋予农民参与监督权力、完善社会监查机制、坚持中央环保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荣
征地房屋补偿工作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居住条件、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征地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上海市征地房屋补偿中原有的货币补偿标准与房地产市场价格差距越拉越大,"低进低出"的征地房屋补偿模式难以为继。在此情形下,为构建"房屋补偿标准市场化、安置房供应价格市场化、补偿方式选择多样化"的政策机制,上海部分区县开展了征地房屋补偿项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龙飞 谢宜璋 赵国成
为破解我国非发达地区中小企业高质量专利产出少的难题,通过对改革前后湖南省怀化市中小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以"高校科研团队+政府部门+专利代理机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深挖关键技术、产出高质量专利。通过引入高校科研团队补齐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短板,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从产出专利到打造高价值专利,从引进高校科研人才到以此培育本土科技创新人才,从扶持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到企业自主专利布局的三大转变,对助力我国新时期由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思颖 肖纲领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究企业新型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主要行动主体的多方视角,以S市作为典型案例,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探究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情况。结果表明,一是S市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举措包括构建“1+N”政策体系、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校企“双主体”共同开展培训等,取得了学徒技能水平提升,相关单位人才竞争力增强,产教融合平台优势提升等成效;二是企业新型学徒制存在制度安排滞后于实践发展、实施机制不够科学完善、培训过程中工学矛盾突出、投入成本过高影响项目成效等困境。建议增强政策供给能力,完善工作机制,破解工学矛盾,提供配套资源保障。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党的十八大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的改革取向。征地制度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配套相应制度安排,稳步稳妥地逐步推进。尤其是,应该将现行的征地制度一分为二:因公共利益用地的"土地征用"和因经营性用地的"土地征收",逐步放开经营性用地项目的股份制开发经营,让农民直接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同时,还应规范农地变市地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的合理分享比例。
关键词:
征地制度 土地增值 “三农”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仕韬 祁占勇
综合高中“在地化”实践是新时代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综合高中“在地化”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以中职学校为转型载体,聚焦“综合班”试点建设;以普高标准为招生参考,保障综合高中社会地位;以灵活变通为办学特色,推进职普高效融通的运行特征。同时,也存在着职普分流矛盾转移、中职学校面临生存危机、综合高中治理难度提升和育人目标异化等发展困境。为此,需要通过明晰责权,建构综合高中向善的治理体系;优化方案,形塑综合高中协同的育人框架;加大投入,落实综合高中质量的动态监测等举措,助力综合高中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建波
基于职业保障、职业安全、职业尊重、职业成就四个维度对W学院10名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职业保障条件不足、职业安全性不高、职业尊重度不够、职业成就感不强等问题,直接影响他们在职业中的角色定位,使得他们面临职业发展困境。为纾解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困境,建议创设良好的职业发展保障条件、完善教师职业发展制度、优化教师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
民办高职 高职教师 职业发展 角色定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升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城镇集中安置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方式,农村老人被安置进城后的养老状况直接影响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调研发现,进入城镇安置社区的农村老人返回农村养老的现象非常普遍,构成一种“养老型返迁”,这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预期相差较大。其根源是易地搬迁老人在城镇安置社区中的社会融入程度低,具体表现为经济整合程度低、社会适应能力差、文化习得接受慢等,从而导致易地搬迁老人成为城镇社会中的“边缘人”。要理性看待易地搬迁老人的“养老型返迁”行为,在后续扶持过程中应考虑易地搬迁老人独特的居住和生活需求,给予其制度性的返迁空间,并通过在城镇安置社区中发展老年产业、再造社区共同体等方式,为易地搬迁老人更好地融入城镇社会提供支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升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城镇集中安置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方式,农村老人被安置进城后的养老状况直接影响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调研发现,进入城镇安置社区的农村老人返回农村养老的现象非常普遍,构成一种“养老型返迁”,这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预期相差较大。其根源是易地搬迁老人在城镇安置社区中的社会融入程度低,具体表现为经济整合程度低、社会适应能力差、文化习得接受慢等,从而导致易地搬迁老人成为城镇社会中的“边缘人”。要理性看待易地搬迁老人的“养老型返迁”行为,在后续扶持过程中应考虑易地搬迁老人独特的居住和生活需求,给予其制度性的返迁空间,并通过在城镇安置社区中发展老年产业、再造社区共同体等方式,为易地搬迁老人更好地融入城镇社会提供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明
恰当的社会治理能够为拆迁安置社区实现从农村向城市平稳过渡、从传统向现代彻底转换创造条件。实证研究表明,当前部分拆迁安置社区存在正式治理体系冗余、股份社运行不畅、居民强认同与弱参与对冲、村庄依附性向社区传递等问题。要消除此类社区存在的治理模式缺陷和治理困顿问题,需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适应城镇化要求的社区治理模式,并且推动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拆迁安置社区 过渡型社区 社区治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航 邢敏慧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该政策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实践困境。对全国187个村庄的教育扶贫调查显示,教育扶贫政策的力度明显、供给尚可,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和好评,但帮扶农户的需求不足、参与有限问题不容忽视。深入分析可知政策与贫困户、执行者之间存在张力:一是教育扶贫政策属性与贫困户需求的矛盾,二是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与农户认知的矛盾,三是教育扶贫政策执行与考评体系的矛盾。要助力教育扶贫行之有效,应树立分类治理思维使得政策投递更为精准,加大"扶知"的力度激发帮扶群众主动了解、接受政策的意识,同时制定兼顾针对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的考评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