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8)
2023(16738)
2022(14247)
2021(13170)
2020(11586)
2019(26186)
2018(26223)
2017(49974)
2016(27263)
2015(31184)
2014(31215)
2013(30458)
2012(28277)
2011(25375)
2010(25363)
2009(23690)
2008(23867)
2007(21487)
2006(18606)
2005(16908)
作者
(81222)
(67729)
(67542)
(64531)
(43050)
(32662)
(31028)
(26623)
(25828)
(24352)
(23127)
(23053)
(21809)
(21533)
(21381)
(21126)
(20722)
(20239)
(19807)
(19578)
(16957)
(16925)
(16730)
(15658)
(15285)
(15228)
(15169)
(15134)
(13864)
(13621)
学科
(105366)
经济(105212)
管理(84216)
(76410)
(64800)
企业(64800)
方法(49364)
数学(42771)
数学方法(42170)
(33591)
(28140)
中国(26914)
(25574)
(25152)
业经(23853)
(21614)
财务(21545)
财务管理(21489)
企业财务(20383)
(18931)
贸易(18921)
(18834)
银行(18773)
理论(18581)
地方(18463)
(18372)
农业(18165)
(17842)
金融(17834)
(17808)
机构
大学(393813)
学院(390557)
(152265)
经济(148821)
管理(148196)
研究(130609)
理学(126708)
理学院(125293)
管理学(122811)
管理学院(122105)
中国(100968)
(83554)
科学(82646)
(75948)
(70458)
(67420)
中心(62418)
业大(61230)
研究所(60979)
(60772)
财经(59370)
农业(55597)
(53689)
北京(52198)
(50079)
师范(49400)
(47894)
(47399)
经济学(46510)
财经大学(44004)
基金
项目(262607)
科学(205220)
基金(190395)
研究(187400)
(168224)
国家(166883)
科学基金(141786)
社会(117045)
社会科(110773)
社会科学(110743)
(102689)
基金项目(100329)
自然(93924)
自然科(91742)
自然科学(91710)
自然科学基金(90073)
(87487)
教育(87337)
资助(78561)
编号(76348)
成果(63600)
重点(59899)
(58100)
(54859)
(54087)
课题(52770)
科研(51367)
创新(50744)
教育部(49275)
(49162)
期刊
(164883)
经济(164883)
研究(110596)
中国(78736)
学报(68640)
(62776)
(62663)
科学(59302)
管理(53989)
大学(51131)
学学(48121)
农业(41779)
教育(41758)
(37201)
金融(37201)
技术(33882)
财经(29772)
业经(26696)
经济研究(26195)
(25425)
(22629)
图书(21674)
问题(21668)
(20402)
理论(19309)
统计(18718)
财会(17906)
技术经济(17862)
科技(17787)
实践(17557)
共检索到583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朝兵  
信息主体同意权的制度价值在于平衡隐私保护与征信效率之间的价值冲突。比较法上存在完全承认、完全不承认和有限度地承认信息主体同意权3种立法例,且在同意权的行使方式上存在积极同意与消极同意的分野。我国征信立法关于信息主体同意权的制度设计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取消信息采集同意权;确立信息使用同意权,二是借鉴欧盟的经验设置确保信息主体同意真实性的保障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德旺  
个人信用信息规范的目的在于“使用”和“收益,”在于增进社会相关主体获取使用个人信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又必须兼顾到被征信人正当合法的信用权。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仪  
为调和个人信用信息主体与征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我国宜保护主体权益并予以限制。通过比较分析美欧制度和我国现行法可知,后者存在着保护对象与方式等缺陷。对此我国应按照产权规则确立个人信用信息权制度,采取积极手段完整地保护主体的人格尊严自由及经济利益;而立法者为限制权利应做出区分式的制度安排,以具体满足征信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交易者私益,并回应不同利益诉求下征信者与信息主体之间力量对比差异导致的现实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正杰  
缺乏专门的个人信用立法,个人信用查询授权不规范,个人异议信用信息处理不当以及个人信用信息更新不够及时等是个人信用信息使用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风险。为此,应当制定专门的个人信用立法,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相关制度,规范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授权,依法处理个人异议信息,加快个人信用信息更新速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占硕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借鉴国际个人征信制度的发展历程,着重研究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与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问题,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出建立健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个人征信制度的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庆明  李贞  幸泽林  
针对我国在个人征信主体信息权益保护领域仍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和配套法规的现状,在分析对比美、欧、日个人征信主体信息权益保护体系的基础上,建议在保护模式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渐进借鉴模式;在运行机制上,推动流程化及标准化管理;在法律体系建设上,逐步完善操作细则和配套制度;在监管体系上,进一步增强并明晰征信监管职能。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育栋  
近年来“,征信修复“”征信铲单”等乱象层出不穷,征信维权呈现多发性和复杂性倾向。基于青海省征信维权工作实际和典型案例,探析新形势下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主体风险意识淡薄、互联网金融加大信息保护难度、曲解混淆“信用修复”与“征信修复”概念、征信调整的自由裁量权较大。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征信宣传思路、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持续打击“征信修复”乱象、准确把握征信权益保护政策等对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宇豪  
中国现行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将同意视为个人信息处理的唯一合法性事由,《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稿)虽有所突破,但总体未逾同意权绝对化之藩篱。同意权的绝对化设置导致个人信息保护水平不足、制度成本高企、立法司法割裂等问题,进而制约个人信息保护法功能的实现。对个人信息的基本属性进行剖析发现,个人信息并非纯粹的"私人事务",而是多方利益和多元价值的集合体,绝对化的同意权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应当从完善其他个人信息处理合法性事由和通过场景风险理论差异化配置同意权使用范围两条途径入手,实现"绝对同意"向"相对同意"的转变,形成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中国方案"。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琳  
征信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行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支撑,而目前我国征信业尚未立法。因此,加强征信业立法研究,建立起能为我国征信市场规范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的征信法律体系,是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重点课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丁玲  段丹  韩家平  马子由  麦嘉璐  
分析传统个人征信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区块链视角下个人信用评分模型,证明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使个人征信指标体系更为全面、深入和可操作。在梳理国内传统信息共享机制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区块链视角下个人信息共享机制优化案例分析,提出构筑联盟链数据共享平台、行为追踪与信息共享促进行业自律、共享可追溯数据以实现穿透式监管、利用智能合约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等四方面优化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任宏涛  
在个人信用征信活动中,围绕个人信用信息,不同的权利主体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权利主张。作为信息主体的个人,强调个人权利的保护;为了保障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加强社会管理,则需要确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而在信息的征集、加工、整理、流转环节,个人信用信息的财产权属性也不容忽视。因此,应客观分析附着在个人信用信息上的各种权利以及权利之间存在的冲突,并加以平衡,从而促进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艾筠  
通过解读个人征信法律关系,从内涵上阐述征信数据的开放,对征信数据主体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对征信机构征信数据的价值评价,明确信用信息之上对个人信息采集、使用中的对个人隐私权和知情权的法律保护以及确认征信数据主体对信用信息的适度控制权,从而将征信活动作为一种创新的法律行为而纳入法律框架,规范征信活动,维护良性的征信法律关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湘君  
信用信息采集制度的确立是信用经济发展与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从分析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采集方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在我国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不仅在理论上具备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进而从法制建设、信息共享、技术标准3个方面具体设计出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的实施策略。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红熠  杨妮妮  
我国互联网征信自起步以来快速发展。但由于互联网征信具有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业务特征,互联网征信业务与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之间存在不可回避的冲突。如何平衡好行业发展与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成为互联网征信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应通过加快推进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立法、完善互联网征信监管办法、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等方式,在合理保护个人信息主体权利的前提下,推进互联网征信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