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8)
- 2023(10018)
- 2022(8591)
- 2021(8143)
- 2020(7162)
- 2019(16688)
- 2018(17096)
- 2017(32704)
- 2016(17925)
- 2015(20864)
- 2014(21465)
- 2013(21010)
- 2012(19376)
- 2011(17653)
- 2010(18047)
- 2009(16864)
- 2008(16915)
- 2007(15692)
- 2006(13631)
- 2005(12329)
- 学科
- 济(73051)
- 经济(72986)
- 管理(52990)
- 业(49066)
- 企(40791)
- 企业(40791)
- 方法(38408)
- 数学(33916)
- 数学方法(33265)
- 农(19564)
- 财(19559)
- 中国(17599)
- 学(17591)
- 业经(15313)
- 理论(14564)
- 制(13696)
- 贸(13332)
- 贸易(13322)
- 务(13300)
- 财务(13239)
- 财务管理(13198)
- 地方(13002)
- 易(12885)
- 农业(12787)
- 企业财务(12454)
- 和(12134)
- 银(12064)
- 银行(12033)
- 行(11348)
- 融(10567)
- 机构
- 学院(264452)
- 大学(263992)
- 管理(101840)
- 济(99176)
- 经济(96674)
- 理学(86746)
- 理学院(85790)
- 研究(84583)
- 管理学(83756)
- 管理学院(83286)
- 中国(67073)
- 京(57055)
- 科学(55515)
- 财(47307)
- 农(46356)
- 所(44246)
- 江(42005)
- 中心(41786)
- 业大(41259)
- 研究所(40151)
- 财经(37394)
- 农业(36509)
- 北京(36111)
- 范(34644)
- 师范(34241)
- 州(33942)
- 经(33612)
- 技术(30600)
- 院(30198)
- 经济学(29392)
- 基金
- 项目(171673)
- 科学(132937)
- 研究(122682)
- 基金(122147)
- 家(107254)
- 国家(106416)
- 科学基金(90369)
- 社会(73293)
- 社会科(69303)
- 社会科学(69281)
- 省(68306)
- 基金项目(64290)
- 自然(60931)
- 自然科(59486)
- 自然科学(59471)
- 自然科学基金(58395)
- 教育(58323)
- 划(57647)
- 编号(52682)
- 资助(52127)
- 成果(43493)
- 重点(39073)
- 部(37041)
- 课题(35703)
- 发(35535)
- 创(34781)
- 科研(33558)
- 创新(32574)
- 计划(32361)
- 大学(32259)
共检索到391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国柱
征信系统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是整个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保障征信系统信息安全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征信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着信息传输单位与环节众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亟待健全和完善,信息管理环节相对薄弱,信息保密技术有待提高,我国现行征信法律制度层次不高,对企业和个人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今后,应规范信用信息使用、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安全保密技术手段,以保障征信系统的信息安全。
关键词:
征信系统 信用信息安全 风险防范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嵩青 田芸 沈霞
近年来,我国P2P网络贷款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获得爆发式增长,但同时在信息不对称、征信主体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促进P2P网络贷款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加强征信管理与服务,将P2P网贷平台纳入征信管理范畴,强化P2P网贷平台信用管理和平台资金流动监管,加大网贷平台信用信息保护力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贺小琳
随着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信息泄露风险也不断上升。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已普遍采用征信查询前置系统提供征信查询服务,但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控功能有待完善。在阐述利用技术手段防范征信信息泄露思路的基础上,梳理人民银行征信查询系统存在的信息泄露风险点,提出运用征信查询前置系统访问控制策略、用户控制、异常查询监测、在线核查、薄弱环节管控、敏感信息处理等手段,构筑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安全防火墙,保障信息安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红霞
本文在分析我国信用信息共享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征信体系建设模式、加强信用标准化建设和加强政府信用监管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征信体系 信用信息共享 模式 标准 监管
[期刊] 征信
[作者]
卢盛羽
我国已建成商业征信、金融征信、行业征信和地方公共联合征信并存的社会征信体系,其中地方公共联合征信为我国特有的征信模式。在现阶段商业征信、金融征信尚不能满足全社会信用服务需求,且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尚难启动的情况下,开展地方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十分必要。地方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主要有政府主导运营、市场化运营等投资运营模式和省级统一、省市两级、省市县三级等数据征集模式。综合分析各模式的优缺点,建议地方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选择政府主导运营的省市两级数据征集的建设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赫明刚
目前,征信信息泄露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呈现多发态势,对征信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及征信信息泄露的表现形式入手,深入剖析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发现当前征信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监管力量投入不足、接入机构重视不够和技术防范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进一步创新执法检查手段、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健全技术防范体系、提升安全事件预防能力。
关键词:
征信信息 信息安全 安全管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钧跃
对广义征信、信用管理行业、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等经常被模糊的概念进行梳理,分析中国式"征信"概念的变迁及其对广义、狭义征信行业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重点讨论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框架设计、运行原理以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十年发展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征信系统的"中国模式",并指出这个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志勇
国内八家准备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从被央行批准开始建设准备至今已两年时间,但其个人征信牌照迟迟不能落地。笔者认为个人大数据征信模式下封闭的生态圈构建模式造成数据维度缺失、信息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模糊,是阻碍牌照落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业务模式、开放数据、以开放包容思维推进个人征信的建议。
关键词:
个人征信 大数据 模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志勇
国内八家准备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从被央行批准开始建设准备至今已两年时间,但其个人征信牌照迟迟不能落地。笔者认为个人大数据征信模式下封闭的生态圈构建模式造成数据维度缺失、信息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模糊,是阻碍牌照落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业务模式、开放数据、以开放包容思维推进个人征信的建议。
关键词:
个人征信 大数据 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夏沅
阐述开展征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人民银行征信信息系统资产的统计、分析系统可能遭受的威胁和系统的脆弱性,提出开展征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实施步骤和加固系统的原则,期望通过风险评估能够最大限度保障系统安全,降低系统自身风险。
关键词:
征信信息系统 风险评估 安全保护
[期刊] 征信
[作者]
翟泉明
近年来,各地征信系统非法查询和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征信系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从基层央行的视角分析征信系统信息泄露事件,认为基层央行应该从创新征信监管手段、推动征信系统接入机构建立自我约束机制、防范征信信息泄露的路径等方面加强对信息泄露的防控。同时,人民银行总行、征信中心可出台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大对外部利益驱动的威慑力度和警戒作用,从根源上杜绝征信非法查询事件的发生。
[期刊] 征信
[作者]
翟泉明
近年来,各地征信系统非法查询和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征信系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从基层央行的视角分析征信系统信息泄露事件,认为基层央行应该从创新征信监管手段、推动征信系统接入机构建立自我约束机制、防范征信信息泄露的路径等方面加强对信息泄露的防控。同时,人民银行总行、征信中心可出台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大对外部利益驱动的威慑力度和警戒作用,从根源上杜绝征信非法查询事件的发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刘玫
近年来,消费信贷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个人征信制度的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瓶颈。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发展消费信用,应从完善征信的法制环境、加强政府的协调与扶持、完善公共征信数据库、统一个人信用评估标准等方面入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 平
导致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个人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交易双方信用信息不对称就是其中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信息不对称的最终解决有赖于尽快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这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有关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和完善信用制度的提案就多达几十份。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个人征信系统究竟应该选取怎样的模式才更实际、更经济和更有效?各方却众说纷坛。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情况,对此做些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