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3)
2023(3257)
2022(2732)
2021(2651)
2020(2277)
2019(5099)
2018(5038)
2017(9939)
2016(5243)
2015(6061)
2014(6141)
2013(5901)
2012(5518)
2011(5047)
2010(5144)
2009(5088)
2008(4966)
2007(4579)
2006(4305)
2005(4176)
作者
(16820)
(13935)
(13743)
(13348)
(8753)
(6721)
(6358)
(5378)
(5282)
(5078)
(4960)
(4844)
(4659)
(4580)
(4569)
(4510)
(4183)
(4159)
(4028)
(3800)
(3632)
(3548)
(3311)
(3275)
(3266)
(3162)
(3136)
(3075)
(3014)
(2780)
学科
(15650)
经济(15637)
(15621)
银行(15476)
(14273)
管理(12545)
(11833)
(10053)
业务(9375)
(8616)
金融(8616)
(8613)
制度(8606)
(8437)
企业(8437)
银行制(8103)
方法(7266)
数学(6196)
数学方法(6122)
(5950)
中国(4710)
(4672)
(3842)
(3760)
(3436)
(3426)
业经(3379)
环境(3356)
(3054)
贸易(3045)
机构
大学(73563)
学院(71586)
中国(31249)
研究(25933)
(25514)
管理(24933)
经济(24693)
(21341)
银行(20483)
理学(19796)
理学院(19539)
(19101)
管理学(19086)
管理学院(18975)
科学(17069)
(16991)
(16547)
中心(14832)
(14794)
(13923)
农业(13115)
(12925)
研究所(12631)
业大(11499)
财经(11470)
北京(10979)
(10851)
(10687)
人民(10645)
金融(10531)
基金
项目(46611)
科学(35926)
基金(34719)
(31475)
国家(31262)
研究(30708)
科学基金(25980)
社会(18535)
自然(18461)
基金项目(18335)
自然科(17921)
自然科学(17916)
社会科(17618)
社会科学(17613)
自然科学基金(17594)
(16916)
(15322)
资助(14707)
教育(13427)
编号(11812)
重点(10985)
(9940)
成果(9818)
计划(9566)
科研(9461)
(9201)
(9000)
创新(8539)
科技(8391)
大学(8320)
期刊
(28883)
金融(28883)
(27612)
经济(27612)
研究(25243)
中国(15897)
学报(14004)
(13978)
科学(12446)
(11088)
大学(10133)
学学(9696)
管理(8763)
农业(6858)
财经(6060)
理论(5323)
农村(5200)
(5200)
技术(5150)
实践(5014)
(5014)
(4934)
资源(4553)
(4421)
教育(4348)
农村金融(4085)
国际(3956)
林业(3782)
(3773)
业经(3747)
共检索到125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龙海明  王志鹏  
本文基于全球102个国家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征信系统和法律权利保护对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征信系统在促进银行信贷规模增长的同时,促使银行承担更多风险,但征信深度与征信广度相比,在扩大信贷规模并降低信贷风险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公共征信和私营征信两类征信系统并存的混合征信系统是更为合理的现实选择。法律权利保护在扩大信贷规模的同时又降低了信贷风险,其与征信系统的共存对信贷市场有积极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龙海明  王志鹏  
本文基于全球102个国家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征信系统和法律权利保护对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征信系统在促进银行信贷规模增长的同时,促使银行承担更多风险,但征信深度与征信广度相比,在扩大信贷规模并降低信贷风险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公共征信和私营征信两类征信系统并存的混合征信系统是更为合理的现实选择。法律权利保护在扩大信贷规模的同时又降低了信贷风险,其与征信系统的共存对信贷市场有积极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少敏  陈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合同法”)已于 1 999年 1 0月 1日施行。新合同法是“一部统一的、较为完备的合同法”。新合同法以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为基础 ,对原有合同法律制度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新合同法是对中外合同法理论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升华的结果。新合同法与银行信贷业务关系非常密切 ,本文仅就如何学习和运用新合同法增设的某些法律制度 ,以提高银行信贷业务水平 ,维护银行信贷中的合法权益 ,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等问题 ,进行粗略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春  
本文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以合同法及银行监管规则为基础,以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发展为趋向,探讨了银行信贷合同中的利息法律问题,以供审判实务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营  马莉  
本文从地区腐败的角度探究法律环境与城商行信贷之间的关系,发现同一层面的官员腐败行为对不同性质城商行的影响不同,地市范围腐败程度越高,非国有控股城商行贷款规模越高、中长期贷款比例越高、房地产业贷款比例越高,最终银行风险越高,而对国有控股城商行的影响弱于前者;不同层面的官员腐败对不同性质城商行的影响不同,省范围腐败的影响主要在于省内跨市经营的城商行,对两类城商行贷款期限结构的影响相反,省范围腐败与国有控股城商行短期贷款比例负相关、与中长期贷款比例正相关,而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确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谢哲军  周冬飞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的十大法律问题谢哲军,周冬飞一、关于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对此,《民法通则》作了三项规定:其一、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从知道到应当...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晓胜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使用权的企业,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特殊企业。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资产,其质量状况和收益水平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综合收益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制约商业银行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信贷政策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特点,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孙文娜  刘琦琦  黎睿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1932年,当时较大的十几家银行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征信所,为行业合作性质,主要提供银行信贷服务。中国征信所实行会员制,分为基本会员和普通会员,普通会员又分为甲、乙、丙三种。普通会员的种类不同,其年缴纳会费和委托案件的数量也有所不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征信所在助力当时银行业增加贷款和减少不良贷款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蕾  王雪  
金融创新及类信贷业务蓬勃发展,对征信系统信息采集广度及维度提出了新的需求。选取大连辖内54家金融机构,对其开展征信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通过案例分析对企业征信系统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论证评估,提出了扩大信息采集范围、丰富信息采集类别等完善企业征信系统的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粮  
互联网金融征信作为规范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核心,成为我国当前征信体系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阿里金融征信模式入手,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传统信贷市场垄断模型以及P2P和商业银行的垄断竞争模型的微观分析,阐述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在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推进金融改革市场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沙海萍  
权利质押作为一种常见担保方式,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被普遍采用。近些年来,商业银行竞相加大产品创新和营销力度,创设了公路收费权、电费收益权、学校和医院收费权等多种新型权利质押,这些创新以其独特的融资方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大亮点。然而,许多权利质押还存在法律依据不足、操作欠规范等缺陷,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如何认识它、解剖它,从法律上加以分析研究,对于指导和规范商业银行权利质押担保信贷业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宗辉  康锐  
信贷资产转让的监管问题应归属于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命题范畴。针对我国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发展,央行和银监会采取了"疏、堵"不同的监管路径。通过对信贷资产转让和影子银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特征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现存的监管制度还存有缺失,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可以借鉴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其中跨行业风险、制度变迁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立法规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