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87)
- 2023(2618)
- 2022(2177)
- 2021(1985)
- 2020(1733)
- 2019(3725)
- 2018(3679)
- 2017(6951)
- 2016(3823)
- 2015(4154)
- 2014(4085)
- 2013(3860)
- 2012(3755)
- 2011(3417)
- 2010(3631)
- 2009(3381)
- 2008(3306)
- 2007(3023)
- 2006(2735)
- 2005(2521)
- 学科
- 管理(11811)
- 济(11544)
- 经济(11525)
- 业(10401)
- 企(9238)
- 企业(9238)
- 财(5282)
- 方法(5023)
- 学(4534)
- 数学(4162)
- 数学方法(4117)
- 制(4104)
- 务(4041)
- 财务(4040)
- 财务管理(4036)
- 企业财务(3931)
- 法(3784)
- 税(3626)
- 银(3563)
- 银行(3559)
- 行(3402)
- 土地(3333)
- 农(3228)
- 税收(3144)
- 收(3091)
- 中国(3081)
- 融(2898)
- 金融(2898)
- 业经(2661)
- 贸(2513)
- 机构
- 大学(52082)
- 学院(51780)
- 管理(18375)
- 研究(17961)
- 济(17773)
- 经济(17232)
- 中国(16647)
- 理学(15313)
- 理学院(15103)
- 管理学(14789)
- 管理学院(14707)
- 科学(11819)
- 京(11172)
- 财(10667)
- 农(9706)
- 中心(9676)
- 所(9415)
- 江(8774)
- 研究所(8449)
- 财经(8127)
- 业大(7822)
- 范(7781)
- 师范(7692)
- 经(7370)
- 农业(7229)
- 北京(7106)
- 院(6881)
- 州(6763)
- 省(6616)
- 师范大学(6206)
共检索到82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卢克贞
本文认为我国目前信用缺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征信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征信法律制度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征信机构征信权和被征信人信用权之间的博弈,而这场博弈的均衡点在于对征信权的规范。
关键词:
信用 征信 信用权 征信权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海 张天金
个人信用征信与金融隐私权存在客体重合、动态关联,因此相互冲突。美国、欧盟的个人信用征信立法虽然在立法价值取向、立法例及具体制度设计上存在差异,但是均以平衡个人信用征信和金融隐私权为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立法例可采取美国模式,征信模式可采取欧盟模式;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充分借鉴二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涵盖信息提供、信息收集和信息使用的具体规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时东 杨晖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首次从法律上提出了个人信息的可携带权,赋予公民自主支配个人信息的权利。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个人信息可携带权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权利,关系到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和数字经济业态健康发展。
关键词:
控制者 征信机构 个人信息保护法 征信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德旺
个人信用信息规范的目的在于“使用”和“收益,”在于增进社会相关主体获取使用个人信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又必须兼顾到被征信人正当合法的信用权。
[期刊] 征信
[作者]
邹芳莉
如何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是征信立法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国征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宽松的信息数据保护环境。借鉴美国立法经验,我国在构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制度时,应遵循平衡保护、直接保护、可操作性强、权责明晰的基本原则,并从规范征信活动的各参与主体入手进行法律制度设计,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维权途径和监督措施。
关键词:
征信 立法 信用信息 合法权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
金融消费者可概括为在金融机构接受服务或购买金融产品的客户,是目前我国征信系统主要的信息来源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的规定,我国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主要包括公平交易权、知情权、隐私权、异议权、救济权。从目前征信实践操作来看,异议权最受金融消费者重视,也是人民银行基层行征信工作受理客户投诉最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玉阁
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美国信用立法的经验以及我国信用严重缺失的社会现实都表明,确立“信用权”不符合在我国建立诚信社会的法律价值诉求。学界试图将有关自然人及法人的信用的保护统一纳入到“信用权”的框架下的努力,不可避免地引发“信用权”是人格权还是无形财产权的争论,“信用权”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将面临难题。因此,在完善我国信用征信体系的背景下,应由名誉权和隐私权对自然人信用利益加以保护。对法人信用利益的保护,应分别置于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就商誉相关规定的保护之下。
关键词:
信用权 个人信息 人格权 无形财产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勇 史玉琼
目前,我国无论是对被征信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有关征信的法规体系建设,均相对薄弱,致使被征信人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为加强对被征信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应加快个人征信信息保护的立法,加强征信执法管理,推动征信业监管和行业自律,尽快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关键词:
个人征信 征信立法 法律保护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全宝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征信业规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个人信用征信立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征信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个人信用征信活动主要依据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而且征信活动涉及的重要问题缺乏法律规范,诸如征信机构设置缺乏规范、信息收集法律依据不足、主体权利缺乏法律保护等。因此,应抓紧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尽快出台《征信管理条例》。
关键词:
个人信用 征信 立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胡大武
征信侵权行为无论在商事活动还是日常的消费活动中均已经大量存在,并呈现出时代特色。立法机构应创设信用权,加大对诚实履行债务清偿义务人信用权益的保护力度。这不仅有利于交易活动的便捷进行,而且对于促进征信产业的良性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信用权 侵害 类型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周元元
目前,我国征信领域个人隐私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业务流程存在诸多风险点,个人权责意识不强。今后,应尽快完善《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配套措施,改进征信业务流程,加强征信知识宣传,以切实保障信息主体的权益。
关键词:
征信业 隐私权保护 信息主体权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富全
本文认为征信对象作为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其行为规范对于征信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部分国家对征信对象的行为有明确要求,而国内没有确切的要求,因此需要完善配套法规,明确征信对象的权利与义务,促进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
征信对象 行为规范 权利义务 征信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安堂
近期,一则涉及某商业银行的征信负面舆情引发广泛关注,客户范某于2012年3月在某商业银行办理了一笔贷款,到期后该商业银行在其本人未到场签字的情况下为其办理了续贷手续;续贷到期依然没有及时还款,于是在其名下出现了逾期记录。2017年5月,范某以该笔贷款不是自己的为由向该商业银行提出异议,要求该商业银行消除自己名下的不良记录。在此过程中,某媒体记者写出一篇报道,认为商业银行违规放贷导致了范某的不良信用记录
关键词:
异议处理 征信管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仪
为调和个人信用信息主体与征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我国宜保护主体权益并予以限制。通过比较分析美欧制度和我国现行法可知,后者存在着保护对象与方式等缺陷。对此我国应按照产权规则确立个人信用信息权制度,采取积极手段完整地保护主体的人格尊严自由及经济利益;而立法者为限制权利应做出区分式的制度安排,以具体满足征信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交易者私益,并回应不同利益诉求下征信者与信息主体之间力量对比差异导致的现实问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家杰 廉龙 时明生
我国信贷消费市场目前整体来看仍处在供方市场,作为信贷需求一方的金融消费者则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在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处于发展完善期的背景下,由于金融消费者征信权益受损而导致公平信贷权受侵害的情况屡有发生。通过对因金融消费者征信权益受损而影响其信贷权利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现阶段提高征信权益保护水平、维护消费者公平信贷权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公平信贷 金融消费者 征信 权益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