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6)
2023(11628)
2022(9716)
2021(9217)
2020(7420)
2019(16788)
2018(16312)
2017(31257)
2016(16425)
2015(18420)
2014(17636)
2013(17391)
2012(16013)
2011(14695)
2010(14511)
2009(13677)
2008(13454)
2007(11916)
2006(10664)
2005(9859)
作者
(44172)
(36733)
(36604)
(35093)
(23360)
(17401)
(16469)
(14142)
(14004)
(13155)
(12614)
(12100)
(11728)
(11724)
(11571)
(11441)
(10981)
(10696)
(10644)
(10355)
(9240)
(8824)
(8750)
(8463)
(8330)
(8276)
(8094)
(7928)
(7323)
(7240)
学科
(65342)
经济(65279)
管理(43750)
(39948)
(31185)
企业(31185)
方法(28006)
数学(25438)
数学方法(25199)
中国(22419)
(21369)
银行(21223)
(19976)
(19789)
(19056)
(18136)
贸易(18121)
(17801)
(17013)
(14905)
金融(14904)
业经(13759)
农业(12049)
(11970)
制度(11966)
(11585)
地方(10660)
环境(10428)
业务(10427)
(10071)
机构
学院(225902)
大学(224280)
(106255)
经济(104341)
管理(84558)
研究(81583)
中国(71471)
理学(71355)
理学院(70647)
管理学(69697)
管理学院(69282)
(50567)
(46875)
科学(43771)
(40031)
财经(39650)
中心(37833)
(36396)
研究所(35969)
经济学(35074)
(33935)
(33202)
经济学院(31706)
北京(30242)
财经大学(29766)
(29259)
(28246)
师范(28047)
(27995)
业大(27375)
基金
项目(144606)
科学(115659)
研究(109720)
基金(108032)
(93182)
国家(92487)
科学基金(79529)
社会(72879)
社会科(69434)
社会科学(69422)
基金项目(54849)
(52622)
教育(50323)
自然(48455)
自然科(47381)
自然科学(47365)
自然科学基金(46551)
资助(45500)
(45348)
编号(43677)
成果(35739)
(34007)
重点(32736)
(31858)
国家社会(31536)
课题(30520)
(30205)
教育部(29919)
中国(29563)
人文(28700)
期刊
(116505)
经济(116505)
研究(77712)
中国(45420)
(41046)
金融(41046)
(37245)
(31908)
管理(31820)
科学(29191)
学报(28792)
教育(22812)
大学(22635)
学学(21396)
经济研究(21320)
农业(20756)
财经(20253)
业经(17735)
技术(17699)
(17550)
(16639)
国际(16125)
问题(15007)
世界(13405)
(11530)
理论(10959)
技术经济(10557)
现代(10267)
统计(10124)
(9897)
共检索到358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琳  陈伟  刘波  
影子银行的存在增加了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规模,形成了对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对冲或扩大作用的势力,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受到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背景,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构建分阶段VAR模型,分析在不同货币政策区间,即货币紧缩阶段和货币扩张阶段、影子银行存在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通过对不同货币政策阶段及考虑影子银行影响与否的四种情形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同阶段、不同工具的实施效应存在差异。目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较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货币紧缩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对冲影响,货币扩张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放大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青召  林秀梅  
在新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理论基础上引入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影响,从而得到一个包含影子银行、货币供应量、利率、CPI和GDP的动态系统模型。在考虑时间聚合问题后,利用混频抽样数据结构向量自回归(MIDAS-SVAR)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LR检验的结果显示MIDAS-SVAR模型优于季度SVAR模型。对比MIDAS-SVAR模型和SVAR模型中GDP方差分解的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在MIDAS-SVAR模型中对GDP预测方差的贡献要高于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要强于利率R。季度内第3个月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变量的影响与季度内第1个月和第2个月的影响存在差异。央行在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月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保证货币政策效果不被扭曲。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马亚明  王虹珊  
影子银行规模急剧膨胀与社会金融杠杆率持续升高,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规则实施的难度。通过构建包含影子银行、金融杠杆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宽松的价格规则和紧缩的数量规则都可以有效地抑制影子银行信贷规模,提高商业银行为经济运行提供流动性的能力,同时有效调控金融杠杆。若货币政策盯住金融杠杆,数量规则就会提高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调控的力度,但也会增大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社会福利损失反而会增加。因此,为了兼顾增加社会福利与防范金融风险,货币政策规则应当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不断调整与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琳  陈伟  刘波  
1.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庞大。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就其规模来讲,虽然因各方对中国影子银行定义有差别,造成对影子银行的测算规模也有较大差距,但仍可以从较为有效的测算中大致观察到影子银行发展规模的范围。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测算,目前最大口径的影子银行业务将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以外的其他融资活动都包含在内,2013年影子银行余额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亚娟  钱文沁  
动态判断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发展,有效防控金融性风险。本文通过构建TVP-VAR-SV模型,从货币政策的三类中介目标(广义货币量、信贷规模和利率)实时捕捉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两步传导中的时变特征,对比了不同货币传导渠道下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1)影子银行与三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很强的同期相关性,对实体经济和通胀的波动影响滞后大约2期左右;(2)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对货币供应量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降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性,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3)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具有时变影响,这种双传导效应一方面抑制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通胀的预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亚娟  钱文沁  
动态判断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发展,有效防控金融性风险。本文通过构建TVP-VAR-SV模型,从货币政策的三类中介目标(广义货币量、信贷规模和利率)实时捕捉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两步传导中的时变特征,对比了不同货币传导渠道下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1)影子银行与三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很强的同期相关性,对实体经济和通胀的波动影响滞后大约2期左右;(2)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对货币供应量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降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性,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3)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具有时变影响,这种双传导效应一方面抑制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通胀的预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何德旭  张捷  
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本文分析此次货币政策"转向"的宏观经济背景,指出货币当局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过程中面临的两难处境,并从近期和中长期两个角度给出化解困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东  王红林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利率双轨制之下:银行体系中被管制的存贷款利率和基本由市场决定的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共存。利率双轨制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部分,也是理解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关键。以存款利率上限为核心的利率双轨制决定了中国货币政策中数量与价格工具并存的特点,也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同于发达国家。本文通过一个新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利率双轨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在不同情形下,货币政策目标如何通过各种政策工具传导至市场利率,并和信贷总规模一起实现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控。该理论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价格管制带来的扭曲需要由数量管制来纠正。实证模型结果显示:首先市场利率对基准存款利率调整最敏感,其次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骆振心  冯科  
影子银行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本文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角度,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向前  孙彤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膨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2006—2014年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采用FA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目标受影子银行影响的效果。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在一定时期内减弱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加剧物价水平的不稳定性,降低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亘  鲁靖  
本文通过CC-LM模型和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结论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会推动经济增长、扩大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并且根据Granger因果分析,在现阶段,影子银行不是CPI和利率水平的Granger原因;但从脉冲响应的结果来看,影子银行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所以我国应当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发展,使其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应当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纳入监管范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梅  
开放经济背景下,一国货币政策并不能完全独立不受干扰。本文通过构建EGARCH模型和TR模型,分析中美贸易条件变化对中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目标的有效性。其中,中美贸易条件分解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美利率差和中美贸易摩擦,通过影响贸易差额和跨国资本流动干扰货币政策的目标实现。分析认为,在目前出口大于进口、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明显。针对美国加息,中国应适当提高利率,以缩小利率差,一方面缓解人民币贬值和跨国资本流出压力,另一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和平抑物价。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熊劼  
理论和实证证据表明,银行业的稳健程度和信贷行为可以改变货币政策影响通货膨胀和产出的方式。近年来,一些理论研究还表明,银行资本监管在银行贷款决定中可能发挥潜在作用。本文的实证分析主要通过引入资本缓冲率与货币政策代理变量的交互乘积项来识别货币政策的银行资本渠道,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资本约束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信贷发放的调节效应。同时,考虑到我国资本监管制度的施行与效力发挥时间点上的不一致,本文引入时间虚拟变量,对2004年前后和2008年前后我国的银行资本渠道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