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1)
2023(1478)
2022(1248)
2021(1237)
2020(1045)
2019(2518)
2018(2476)
2017(5203)
2016(2548)
2015(2963)
2014(2938)
2013(2856)
2012(2712)
2011(2337)
2010(2356)
2009(2217)
2008(2395)
2007(2217)
2006(2138)
2005(2113)
作者
(7012)
(5619)
(5556)
(5471)
(3679)
(2677)
(2650)
(2301)
(2141)
(2046)
(2038)
(2010)
(1896)
(1855)
(1854)
(1750)
(1732)
(1668)
(1652)
(1568)
(1442)
(1397)
(1374)
(1351)
(1341)
(1302)
(1280)
(1236)
(1221)
(1206)
学科
(15938)
银行(15793)
(14598)
(12348)
业务(9072)
(8553)
制度(8552)
(8086)
金融(8086)
银行制(8029)
管理(6585)
(6386)
经济(6374)
(5934)
(5582)
企业(5582)
(4181)
体制(4099)
方法(3548)
数学(3179)
数学方法(3166)
(3141)
中国(2706)
(2162)
财务(2161)
财务管理(2147)
企业财务(2091)
业经(1671)
人事(1637)
人事管理(1637)
机构
大学(30545)
学院(29287)
中国(17598)
(17383)
银行(16612)
(15344)
(12679)
经济(12276)
管理(11637)
(9626)
研究(9434)
理学(8720)
理学院(8642)
管理学(8589)
管理学院(8527)
(8431)
金融(8324)
财经(7108)
人民(7086)
(6806)
(6530)
中心(6447)
国人(6259)
中国人(6244)
中国人民(6176)
(5808)
财经大学(5631)
(5627)
分行(5594)
人民银行(5375)
基金
项目(16030)
科学(12507)
基金(12453)
研究(11547)
(10449)
国家(10376)
科学基金(9164)
社会(7462)
社会科(7143)
社会科学(7141)
基金项目(6450)
自然(6021)
自然科(5902)
自然科学(5902)
自然科学基金(5815)
资助(5580)
(5264)
教育(5182)
(4623)
编号(4318)
(3998)
成果(3699)
(3603)
教育部(3588)
重点(3512)
人文(3302)
(3299)
大学(3239)
国家社会(3232)
科研(3224)
期刊
(23604)
金融(23604)
研究(14079)
(12885)
经济(12885)
(8159)
中国(7659)
(4608)
管理(4420)
财经(4150)
学报(3651)
(3344)
理论(3308)
科学(3292)
农村(3253)
(3253)
实践(3116)
(3116)
农村金融(3049)
大学(2998)
学学(2945)
中国金融(2837)
国际(2370)
上海(2293)
(2075)
财会(2022)
会计(1933)
(1924)
浙江(1924)
经济研究(1915)
共检索到62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和明  
近些年,随着金融产品创新和资金需求增加,影子银行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金融中介,影子银行进行期限,信贷和流动性转换,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然而,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之外,高杠杆经营和存在严重期限不匹配,从而这种金融中介活动内在是脆弱的。亟需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减少监管套利激励,促进影子银行体系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斌  
英国影子银行系统具有高度市场化的特征,突出特点是较大规模的证券化融资市场。在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方面,英格兰银行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基本保持一致(英格兰银行行长通常兼任FSB主席)。FSB的许多规章制度具有全球性影响,动态来看,随着金融市场日趋完善、金融工具日益丰富,我国影子银行系统将更加市场化、复杂化,面临的监管挑战不容小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钱俊  孙旋  
影子银行失去监管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规模迅速扩张。本文认为,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金融创新,但影子银行的内在的脆弱性容易给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系统性风险。本文从金融脆弱性、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创新等角度梳理了影子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在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现状的基础上,从监管理念、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重点监管范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龚明华  张晓朴  文竹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等国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推出了多项强化监管的改革措施。这对于评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影子银行的概念与内在风险2007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麦卡利(Paul McCulley)第一次提出了影子银行的概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全球金融监管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反思与调整阶段,从目前的趋势看,重点表现为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以及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瞿笔玄  国世平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对经济和金融产生了很大影响,已经引起我国监管部门的重视。本文对影子银行体系做了简要介绍,梳理了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的影响,认为加强影子银行监管,需要完善立法,创新金融工具,推进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危机处理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麟  李华章  
影子银行走到了阳光下,有利于中国金融机构明晰改革路径,强化金融市场改革的信心,加速与国际经营管理、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步伐影子银行:概念中性,范围适度国际金融危机后,业界对于影子银行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影子银行定义,即正规银行体系以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机构主体和经营活动。在狭义的定义中,影子银行可概括为三类: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不持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军  张翠萍  
影子银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重大影响,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带来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也积累大量的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在西方及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完善影子银行监管治理进行有益探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俊生  杨传霄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逐渐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加快、银根紧缩,我国影子银行问题也有抬头趋势。影子银行的信用扩张和超常规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金融安全,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刻不容缓。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影子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微微  
基于Guillaume Plantin(2014)构建的最优资本监管模型并扩展引入社会投资总效用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影子银行影响因素的2003—2013年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影子银行的发展有逆监管周期效应,对传统银行放宽资本监管,正确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可以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发挥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鲁勇睿  
银行代售理财产品的行为具有为第三方机构提供影子信用的功能,理应被作为影子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在对理财产品销售实施管理的活动中,由于监管部门、银行与其员工之间存在多重的激励不相容问题,势必导致金融监管整体目标的失效。因此,从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有必要基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原则配置银行的内控责任,并严格银行员工的违规责任,加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风险教育。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巴曙松  
中国影子银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跨越不同金融细分领域的资产管理产品发展,以及复杂的产品镶嵌等,并且成为加杠杆的主要载体。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金融机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趋势也越加关注。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的特征,并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建议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从统一资产管理产品框架着手,强化影子银行产品的穿透式监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莉  晏文胜  曾玲玲  
2014年的信托兑付危机再一次将影子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作为影子银行信用中介链条的一环,它无疑敲响了防范和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的警钟。本文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紧接着在基于我国影子银行现有的不同业务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子银行的风险成因、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与损失,继而归纳总结了现有的监管制度。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应提出了可行的监管途径与对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阳希  万幼清  
金融活动全球化、金融业务纷繁化、金融创新复杂化以及市场维度多元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影子银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肆扩张。近年来,国内影子银行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和脆弱性备受争议。本文从国内外影子银行产生与发展入手,系统梳理了包括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意义、国内影子银行的特征、风险来源及监管等影子银行体系研究的主要问题,旨在客观认识风险状况并对其合理发展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