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0)
2023(7911)
2022(6537)
2021(5987)
2020(5004)
2019(11129)
2018(10659)
2017(20306)
2016(11059)
2015(12013)
2014(11568)
2013(11284)
2012(10448)
2011(9323)
2010(9280)
2009(8412)
2008(8698)
2007(7564)
2006(6780)
2005(6013)
作者
(35209)
(29281)
(29266)
(27612)
(18781)
(14241)
(13073)
(11335)
(11329)
(10397)
(10377)
(9936)
(9550)
(9406)
(9198)
(9035)
(8799)
(8697)
(8651)
(8506)
(7452)
(7346)
(7157)
(6779)
(6750)
(6684)
(6641)
(6235)
(5896)
(5866)
学科
(37822)
经济(37764)
管理(29269)
(28425)
(22790)
企业(22790)
(19296)
银行(19149)
方法(18297)
(17901)
(16777)
数学(16232)
数学方法(16061)
(12138)
金融(12137)
(11503)
(11188)
(10490)
中国(10411)
(10388)
制度(10375)
业务(9880)
业经(8938)
(8862)
贸易(8854)
银行制(8659)
(8625)
(7597)
农业(7293)
(7283)
机构
大学(157286)
学院(154054)
(60027)
经济(58806)
管理(57136)
研究(56024)
中国(49677)
理学(49595)
理学院(48929)
管理学(47930)
管理学院(47666)
(38216)
科学(38016)
(33177)
农业(30987)
(30133)
(29483)
业大(28902)
研究所(28185)
中心(26770)
财经(23920)
(23658)
(21975)
(21822)
银行(20843)
北京(20165)
(20049)
(19375)
农业大学(19123)
(19024)
基金
项目(111287)
科学(87003)
基金(83677)
(77553)
国家(76961)
研究(71036)
科学基金(64205)
社会(46419)
自然(45205)
基金项目(45195)
自然科(44208)
自然科学(44190)
社会科(44080)
社会科学(44068)
自然科学基金(43452)
(42020)
(37369)
资助(33212)
教育(31947)
重点(26082)
编号(25420)
(24439)
计划(23861)
(23226)
(22896)
科研(22768)
创新(21881)
科技(20810)
(20269)
国家社会(20149)
期刊
(58292)
经济(58292)
研究(44049)
学报(35002)
(32703)
(30142)
金融(30142)
科学(29832)
中国(27951)
大学(24886)
学学(24215)
(21723)
农业(20149)
管理(18456)
财经(11837)
(11199)
经济研究(10117)
业大(9906)
(9893)
(9345)
教育(9226)
业经(9095)
技术(8688)
农业大学(8304)
科技(7911)
问题(7867)
理论(7830)
资源(7736)
实践(7172)
(7172)
共检索到228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冬梅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我国影子银行的数量和规模呈现出快速上升态势,其信用扩张和超常规发展影响了我国的金融安全,干扰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俊生  杨传霄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逐渐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加快、银根紧缩,我国影子银行问题也有抬头趋势。影子银行的信用扩张和超常规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金融安全,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刻不容缓。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影子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梁斯  张晶  
影子银行是一种能够行使传统银行职能,但在具体运营模式、监管特征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与传统银行均有较大差距的运作体系。影子银行主要包括透明度低、所受监管较少以及能够进行杠杆化操作等特点,并且其经营活动并不受传统银行经营模式以及监管方面的约束。内在不稳定性使得影子银行的存在放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同时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带来了严重威胁。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数量不断增加,对于业务经营的覆盖范围也日趋多元化。因此,必须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以及监督体系,规范其经营模式,使其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组成部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和明  
近些年,随着金融产品创新和资金需求增加,影子银行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金融中介,影子银行进行期限,信贷和流动性转换,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然而,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之外,高杠杆经营和存在严重期限不匹配,从而这种金融中介活动内在是脆弱的。亟需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减少监管套利激励,促进影子银行体系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与信用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宗辉  康锐  
信贷资产转让的监管问题应归属于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命题范畴。针对我国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发展,央行和银监会采取了"疏、堵"不同的监管路径。通过对信贷资产转让和影子银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特征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现存的监管制度还存有缺失,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可以借鉴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其中跨行业风险、制度变迁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立法规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晶  张昆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一般银行之外的信用媒介主体及其活动,它们发挥着与商业银行同样的职能。随着"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其高杠杆率、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等特点愈加凸显,使得社会中的流动性被大量释放,房地产业、金融业被推向高潮,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和国外相比,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影子银行"体系,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经验,引导其规范发展,并将其作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曾刚  
"影子银行"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各方反思危机的诱因,才开始对"影子银行"进行深入探讨,并着手完善相关的监管框架。而在中国,近年来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率市场化暗流涌动,非信贷类融资迅速膨胀,在社会融资总量中所占比重一路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力,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潜在风险的忧虑。由此,有关中国式"影子银行"概念与特征的讨论,也成为国内外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钱俊  孙旋  
影子银行失去监管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规模迅速扩张。本文认为,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金融创新,但影子银行的内在的脆弱性容易给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系统性风险。本文从金融脆弱性、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创新等角度梳理了影子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在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现状的基础上,从监管理念、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重点监管范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斌  
英国影子银行系统具有高度市场化的特征,突出特点是较大规模的证券化融资市场。在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方面,英格兰银行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基本保持一致(英格兰银行行长通常兼任FSB主席)。FSB的许多规章制度具有全球性影响,动态来看,随着金融市场日趋完善、金融工具日益丰富,我国影子银行系统将更加市场化、复杂化,面临的监管挑战不容小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龚明华  张晓朴  文竹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等国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推出了多项强化监管的改革措施。这对于评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影子银行的概念与内在风险2007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麦卡利(Paul McCulley)第一次提出了影子银行的概念。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瞿笔玄  国世平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对经济和金融产生了很大影响,已经引起我国监管部门的重视。本文对影子银行体系做了简要介绍,梳理了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的影响,认为加强影子银行监管,需要完善立法,创新金融工具,推进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危机处理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全球金融监管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反思与调整阶段,从目前的趋势看,重点表现为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以及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麟  李华章  
影子银行走到了阳光下,有利于中国金融机构明晰改革路径,强化金融市场改革的信心,加速与国际经营管理、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步伐影子银行:概念中性,范围适度国际金融危机后,业界对于影子银行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影子银行定义,即正规银行体系以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机构主体和经营活动。在狭义的定义中,影子银行可概括为三类: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不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