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4)
2023(12392)
2022(10530)
2021(10076)
2020(8695)
2019(19665)
2018(19323)
2017(38453)
2016(20171)
2015(22852)
2014(22574)
2013(22229)
2012(20399)
2011(17984)
2010(18248)
2009(17395)
2008(16288)
2007(14450)
2006(13076)
2005(12070)
作者
(54309)
(44699)
(44428)
(42959)
(28460)
(21233)
(20673)
(17345)
(17155)
(16043)
(15238)
(15138)
(14119)
(14082)
(13959)
(13695)
(13206)
(13036)
(12993)
(12782)
(11259)
(10880)
(10445)
(10376)
(10221)
(10218)
(10048)
(9796)
(9060)
(8719)
学科
(77857)
经济(77757)
管理(58131)
(56313)
(45945)
企业(45945)
方法(37048)
(35013)
银行(34867)
数学(33450)
(33243)
数学方法(32941)
(31154)
金融(31153)
中国(29959)
(26040)
(25132)
(22262)
业经(17762)
(16014)
财务(15956)
(15937)
财务管理(15918)
贸易(15916)
地方(15746)
(15614)
企业财务(15148)
(14788)
制度(14771)
农业(14615)
机构
大学(273911)
学院(272314)
(117779)
经济(115286)
管理(108149)
理学(91434)
理学院(90596)
管理学(89140)
管理学院(88610)
研究(85529)
中国(80936)
(61274)
(56885)
财经(47734)
科学(46391)
中心(44965)
(43227)
(42064)
(40496)
(38506)
经济学(37523)
(36669)
北京(36209)
研究所(35813)
财经大学(35729)
银行(35290)
(34604)
业大(34595)
经济学院(34073)
(33011)
基金
项目(173845)
科学(137803)
研究(131683)
基金(128010)
(108660)
国家(107743)
科学基金(94134)
社会(84849)
社会科(80748)
社会科学(80728)
基金项目(66769)
(66384)
教育(60843)
自然(58661)
自然科(57367)
自然科学(57354)
自然科学基金(56297)
(55659)
编号(54430)
资助(53484)
成果(45047)
(39507)
重点(38561)
(36945)
(36675)
课题(36011)
国家社会(35664)
教育部(35015)
项目编号(34468)
人文(34457)
期刊
(126273)
经济(126273)
研究(88397)
(55875)
金融(55875)
中国(54057)
(48284)
管理(40672)
学报(34676)
(34641)
科学(32435)
大学(28340)
教育(27078)
学学(26292)
财经(24313)
技术(24160)
(20782)
农业(20728)
业经(20587)
经济研究(20055)
问题(17625)
理论(17265)
实践(15741)
(15741)
(15086)
图书(14678)
国际(13891)
统计(13815)
技术经济(12975)
财会(12274)
共检索到432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慧  王军  
本文以1992~2015年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05~2014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协整理论和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子银行与金融错配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从时间维度来看,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错配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影子银行从长期来看有助于降低金融错配,但是短期可能会加剧金融错配问题;从区域和规模维度来看,影子银行规模与金融错配之间呈现"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此外,影子银行的发展对金融错配影响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情况、金融和通货膨胀都对金融错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在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慧  王军  
本文以19922015年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052014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协整理论和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子银行与金融错配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从时间维度来看,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错配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影子银行从长期来看有助于降低金融错配,但是短期可能会加剧金融错配问题;从区域和规模维度来看,影子银行规模与金融错配之间呈现"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此外,影子银行的发展对金融错配影响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情况、金融和通货膨胀都对金融错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洁琼  马亚明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商业银行、居民部门、影子银行化企业及其他企业在内的四部门最优决策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信贷资源供给和信贷利率的影响,并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影子银行化能为高生产率企业提供有效的替代性融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获得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越大,但是企业影子银行化再配置的金融资源同样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融资约束较轻的企业,无论生产率高低,均能从企业影子银行化中得到显著的融资约束缓解,而融资约束较重的企业中,仅生产率较高的民营企业能从企业影子银行化发展中得到融资约束缓解,生产率较高但规模较小的企业的融资约束无法得到改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迪珊  张兴祥  陈毓虹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61个发展中国家1988-2012年的面板数据,主要考察公共教育投资对缓解人口贫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投资对消除贫困有显著的作用,且比人均GDP增长、城市化等的作用更为突出,但在缓解贫困深度(以贫困差距衡量)方面,其效力明显不如贫困广度(以贫困人口比例衡量);对不同收入水平分组的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公共教育投资对消除贫困的作用将呈现边际递减特征。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反贫困的思路、策略和措施也应适时调整,教育扶贫必须同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以期形成更有效的合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祺  林僖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出发,检验了服务贸易壁垒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具体传导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服务贸易壁垒对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所起的阻碍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贸易壁垒对发展中经济体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和传导途径的广度均超过发达经济体。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受服务贸易壁垒的影响最为突出。此外,削减服务贸易壁垒对不同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和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差异、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固定资产存量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本文的实证结论不仅丰富了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也为中国制定服务贸易开放政策,从而实现不同产业均衡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剑  
我国目前面临着极为严重的就业问题。每年新增劳动力有1100万到1300万,其中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约有700万,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在大约有137亿,城镇企业的富余劳动力(包括已下岗的和尚在岗的富余人员)约有2200万,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有55...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擎  白雪  
本文基于金融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原理对我国各省份的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且考察了我国影子银行的总体承受能力以及各地区承受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猛,但不同区域的规模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影子银行规模最大,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我国东部地区对影子银行的承受能力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的承受能力最差。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合理把控影子银行规模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志刚  邓贺斐  
本文基于我国1997~200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法律环境差异对区域金融发展的效应。我们的研究表明,法律环境改善对于推动区域资本市场规模以及银行信贷规模发展影响显著。在控制了法律环境与金融发展的内生性问题,以及引入宗教、文化等新的区域金融发展潜在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开展稳健性检查,本文得到类似的结论。本文从而为近年来法与金融文献发展的"法律对投资者权利保护对金融发展重要"的命题提供了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它对于我国通过改善法律对投资者权力保护来提高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最终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一兵  刘璐  
金融发展的先进与落后是左右一国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实证检验一国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并考察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一国出口结构有显著影响,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出口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积极推动作用,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的影响具有内生性;不同主导类型的金融结构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影响不一,以金融中介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抑制出口,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促进出口。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房巧玲  张雨菡  刘明硕  
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Python文本分析法构建国家审计信息化指数,实证检验国家审计信息化对金融风险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提升了金融风险治理效果,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国家审计信息化通过提升审计质量赋能金融风险治理。进一步分析表明,国家审计信息化对金融风险治理的这一赋能效应主要体现在区域金融化程度较高和区域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小玲  
从经济理论和中国实践分析政府介入农村金融领域的作用方式,并通过对1998—201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不同政府介入方式对农村金融发展起不同作用的结论,指出今后政府介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着重点应在营造信用环境、制定相关法律并付诸实施方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啸  孙晓娇  王国峰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创新已经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通过激励数字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且其使用深度对经济增长、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均是最大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数字创新的作用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强,对数字创新促进作用在东北地区较强;而数字创新在中部地区的中介作用较大,在西部地区则较小。因此,应当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多方推动数字创新战略实施,形成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格局,促进经济不断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尚永珍  陈耀  
在全球分工日益精细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群内功能分工态势日趋明显。利用2003—2016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区分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城市群内功能分工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与功能分工指数显著正相关,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与功能分工指数显著负相关,即在城市群内部形成的中心城市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周边城市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分工协作模式能显著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城市群内功能分工的政策建议:强化中心与周边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加快推进城市群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减少要素流动障碍;完善群内协同发展机制,有效化解城市间利益冲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梁伟健  张乐  
利用1999—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样本期内,财政教育科技支出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直接投资、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消费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均不明显;财政企业税与个人税收均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财政教育科技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作用表现为教育科技支出能够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支持整体经济R&D投入,从而促进创新,间接作用表现为教育科技支出可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速国外知识与技术溢出;财政企业税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作用表现为企业税会抑制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树柏  李小平  
研究低碳约束下出口质量变动的规律性,有利于进一步通过出口"质"的提升促进出口"量"的扩大。文章实证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核心解释变量和关键影响因素,碳生产率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出口质量的提升;物质资本禀赋变量对出口质量的影响存在"倒U"型特征;人力资本禀赋对出口质量的影响存在"U"型特征;城镇化水平提高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提升出口质量;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有利于出口质量提升;发展中国家大力引进外资,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有助于提升出口质量;发达国家提高出口依存度,有利于出口质量提升;发达国家提高对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