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5)
- 2023(14828)
- 2022(12668)
- 2021(11602)
- 2020(9909)
- 2019(22493)
- 2018(22176)
- 2017(43080)
- 2016(23918)
- 2015(26817)
- 2014(27062)
- 2013(26555)
- 2012(25029)
- 2011(22588)
- 2010(22655)
- 2009(21168)
- 2008(21398)
- 2007(19522)
- 2006(16945)
- 2005(15233)
- 学科
- 济(94213)
- 经济(94099)
- 管理(70753)
- 业(67198)
- 企(54948)
- 企业(54948)
- 方法(46069)
- 数学(41363)
- 数学方法(40970)
- 财(29777)
- 农(26382)
- 制(25855)
- 中国(24725)
- 银(24423)
- 银行(24277)
- 行(22827)
- 贸(20442)
- 贸易(20431)
- 易(19892)
- 学(19673)
- 业经(19425)
- 务(19145)
- 融(19115)
- 金融(19107)
- 财务(19101)
- 财务管理(19056)
- 企业财务(18109)
- 地方(17692)
- 农业(17083)
- 体(15131)
- 机构
- 大学(342103)
- 学院(341847)
- 济(140737)
- 经济(137692)
- 管理(129490)
- 研究(117282)
- 理学(110882)
- 理学院(109684)
- 管理学(107805)
- 管理学院(107201)
- 中国(95338)
- 科学(72367)
- 京(71432)
- 财(69172)
- 农(68391)
- 所(61212)
- 中心(55654)
- 研究所(55492)
- 业大(54998)
- 农业(54611)
- 财经(54239)
- 江(53160)
- 经(49252)
- 北京(44564)
- 经济学(43555)
- 州(42298)
- 范(41801)
- 院(41623)
- 师范(41207)
- 财经大学(40277)
- 基金
- 项目(226438)
- 科学(176431)
- 基金(164554)
- 研究(159479)
- 家(145672)
- 国家(144454)
- 科学基金(122126)
- 社会(100501)
- 社会科(95388)
- 社会科学(95359)
- 省(88957)
- 基金项目(86541)
- 自然(81042)
- 自然科(79225)
- 自然科学(79198)
- 自然科学基金(77841)
- 划(75511)
- 教育(74190)
- 资助(68846)
- 编号(63714)
- 成果(52315)
- 重点(51549)
- 部(50451)
- 发(47861)
- 创(46874)
- 课题(44804)
- 科研(44389)
- 创新(43923)
- 计划(42959)
- 教育部(42796)
- 期刊
- 济(150070)
- 经济(150070)
- 研究(100556)
- 中国(66531)
- 学报(60900)
- 农(60830)
- 财(55474)
- 科学(51886)
- 融(48199)
- 金融(48199)
- 管理(45368)
- 大学(44691)
- 学学(42672)
- 农业(38998)
- 教育(32228)
- 财经(27618)
- 技术(27559)
- 经济研究(25260)
- 业经(24414)
- 经(23563)
- 业(20896)
- 问题(20069)
- 贸(18037)
- 版(17818)
- 理论(17015)
- 技术经济(16317)
- 统计(16283)
- 国际(15873)
- 商业(15729)
- 实践(15345)
共检索到515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霞 朱玲
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影响的理论分析,选取2008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影子银行会使新增信贷规模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会使信贷规模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预期发生偏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霞 朱玲
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影响的理论分析,选取2008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影子银行会使新增信贷规模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会使信贷规模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预期发生偏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蔡镇锐
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密切相关。本文基于DCC-MV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价格型工具相比,数量型工具与影子银行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更大;货币政策工具与影子银行业务关系并非恒定不变,主要看当时市场资金的松紧程度。当市场资金紧张时,提高市场利率,影子银行业务增加,替代信贷业务;增加基础货币,影子银行业务减少,被信贷业务替代。因此,应协调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调节,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坚持价格型调控改革方向,尽快建立影子银行体系监测统计制度,加快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立法。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利率市场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振 曾辉
本文通过引入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传统的IS-LM模型进行修正来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选用我国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信贷、利率的传导效果造成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具有扩张作用,但也存在影子银行资金不具有长期效应等问题,应客观对待,注意防控其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少强 颜永嘉
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实施监管套利,反映在其金融产品的定价上,即是突破货币当局对于利率的管制,改变货币政策实施的外部环境,进而对货币政策调控发生作用的渠道和方式产生影响。过去几年间,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给整个金融体系运行带来的改变,正在印证这一进程。本文基于传统银行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的简化资产负债表构建理论模型,推导了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不同利率之间传导路径的可能影响,进而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对理论模型的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改善了市场化利率的传导,优化了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转型的外部环境;但市场化利率传导的效率和效果还有...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利率传导 货币政策调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林川
文章依托于现有研究,梳理了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渠道,在此基础上,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兑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反映影子银行规模的变量,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与信贷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对物价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的冲击相对有限;而物价水平与信贷规模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具有明显的阻滞效果;此外,影子银行规模在长期和短期内均对物价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德发 胡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和投融资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影子银行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突破了传统金融监管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需要,有利于优化市场资金配置的结构。但是事实证明,影子银行自主性的发展确实对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丛文
影子银行的发展与货币政策调控有密切关系。本文基于时变Copula理论模型详尽地探讨了中国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调控的动态相关性,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具有经济发展顺周期特征,能够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并且不会显著影响物价、房价水平;影子银行的调控逆周期特性削弱了紧盯货币供应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而与市场利率的联动作用则能够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当前应协调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市场利率等数量型和价格型调节工具对中国影子银行进行动态有效监管。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调控 动态相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卢满生
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其表外运作模式使货币政策调控面临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上升、广义M2统计失真、社会融资规模调控难度加大以及政策工具运用效果弱化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银行理财 货币政策 政策调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常凯 葛方平 程紫瑶 邵方宏
选取20072015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各层次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信贷渠道是我国主要的货币传导渠道;影子银行体系能够创造信用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削弱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影子银行的扩张降低了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使M2统计值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真实的货币供给量,同时影子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这个作用不太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常凯 葛方平 程紫瑶 邵方宏
选取2007~2015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各层次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信贷渠道是我国主要的货币传导渠道;影子银行体系能够创造信用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削弱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影子银行的扩张降低了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使M2统计值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真实的货币供给量,同时影子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这个作用不太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汤克明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来看,大部分是论述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的影响,很少论及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本文拟从影子银行体系产生、发展的分析入手,剖析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然后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淼
在我国,影子银行系统已经深深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影子银行的两部门金融系统的DSGE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子银行与小微企业、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问题。随后采用Bayes技术估计了稳态下模型中的参数,再对稳态下的模型施加外部冲击,可以观测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传导途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DSGE模型 影子银行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翠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等多个部门在内的DSGE模型,利用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反应系数的OLS估计结果,探索解决在充分发展影子银行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问题。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规则在稳定产出、物价方面发挥的作用更明显,利率规则未来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最优选择。同时,比较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福利损失得出结论,三种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福利损失从小到大分别是利率规则、混合规则和货币供应量规则,这也表明利率规则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最优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