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5)
2023(9294)
2022(7650)
2021(7019)
2020(5938)
2019(13136)
2018(12552)
2017(25388)
2016(13123)
2015(14574)
2014(14202)
2013(14218)
2012(13252)
2011(11892)
2010(11986)
2009(11742)
2008(10865)
2007(9796)
2006(9007)
2005(8334)
作者
(39482)
(32356)
(32294)
(30746)
(20360)
(15585)
(14809)
(12508)
(12475)
(11428)
(11113)
(10652)
(10185)
(10175)
(10151)
(10017)
(9630)
(9470)
(9453)
(9397)
(8015)
(7977)
(7949)
(7569)
(7376)
(7225)
(7181)
(7128)
(6436)
(6369)
学科
(50069)
经济(50007)
(38166)
管理(36354)
(33770)
银行(33624)
(32093)
(30081)
金融(30081)
(29714)
企业(29714)
方法(23370)
中国(23343)
数学(21597)
数学方法(21500)
(21199)
(16955)
(14935)
(12728)
贸易(12714)
(12543)
制度(12538)
(12513)
中国金融(11899)
业务(11889)
业经(11574)
(11013)
财务(10998)
财务管理(10980)
企业财务(10543)
机构
大学(187705)
学院(187117)
(83811)
经济(82191)
管理(71013)
研究(62422)
中国(62172)
理学(60850)
理学院(60242)
管理学(59457)
管理学院(59134)
(42589)
(38539)
(36774)
科学(35562)
财经(33968)
(31967)
中心(31811)
(31444)
(30915)
银行(30738)
农业(29539)
业大(28709)
(28660)
研究所(28497)
经济学(27521)
(26854)
(26831)
金融(26380)
财经大学(25665)
基金
项目(120888)
科学(94373)
基金(89666)
研究(84571)
(79257)
国家(78590)
科学基金(66465)
社会(56337)
社会科(53790)
社会科学(53777)
基金项目(47767)
(46167)
自然(42758)
自然科(41785)
自然科学(41770)
自然科学基金(41059)
(39289)
教育(37546)
资助(36574)
编号(32552)
重点(27216)
(27095)
(26217)
(26044)
成果(25635)
创新(24452)
国家社会(24076)
科研(23856)
教育部(23264)
人文(22664)
期刊
(84817)
经济(84817)
研究(60035)
(49922)
金融(49922)
中国(33784)
(32415)
学报(31399)
(31002)
科学(27090)
管理(24391)
大学(23467)
学学(22768)
农业(19152)
财经(17470)
经济研究(15337)
(14792)
业经(14110)
理论(12129)
问题(12079)
技术(12050)
实践(11033)
(11033)
(11000)
国际(10914)
教育(10768)
商业(10005)
(9256)
技术经济(8681)
现代(8121)
共检索到289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宁洁  汪阳  
影子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被人们广泛关注,而其运行的机制早已存在。从影子银行的概念出发,结合中国国情,分析出国内影子银行的规模及趋势。通过研究中国国内影子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分析其在对中小企业融资中起到正面效益,对银行资金运作效率的刺激作用以及信贷发展过度对金融整体形式的潜在威胁。为维护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要充分发挥影子银行正面效用,完善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之间的联系和放宽对金融市场管制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许付常  王传东  
本文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测度了1992~2014年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稳定性水平,并在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建立相关模型实证检验两者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金融稳定性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当影子银行规模低于阈值时,影子银行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反之则会降低金融稳定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监管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超  唐莹  杨文静  
笔者基于国内影子银行现状,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应根据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体系不同组成部分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正确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为金融自由化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封思贤  居维维  李斯嘉  
基于1991~201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美欧影子银行属于资产证券化主导发展模式,主要通过金融衍生各个环节上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冲击来加剧金融不稳定;中国的影子银行属于信贷主导发展模式,主要通过社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和银行稳定等渠道来威胁金融稳定。影子银行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冲击程度已远远超过通胀率风险、银行自身风险等因素且存在时滞效应。强化影子银行创新功能与完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是实现金融稳定的关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艳  
把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从功能的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界定和估算,根据金融稳定的内涵从金融机构平稳运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市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和资产价格平稳四个方面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数,并用FG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有滞后期,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不容忽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艳  
把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从功能的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界定和估算,根据金融稳定的内涵从金融机构平稳运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市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和资产价格平稳四个方面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数,并用FG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有滞后期,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不容忽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珺  
随着我国金融环境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体系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潜在因素。研究探析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有助于完善现有的金融脆弱性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针对性的金融监管框架,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理论和现实层面的重大意义。国内外影子银行体系虽然存在差异,但在本质上都是以资产证券化为基础,并具备信用创造的功能,完成了对传统银行体系部分功能的复制。然而,影子银行体系采用的高杠杆操作和对短期流动性的依赖,既造成了其自身的不稳定性,又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对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存在性和影响方式与国外的差异性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对其评估...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莉莉  刘赛男  卢坤强  石广平  
以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宏观经济以及金融运行指标进行测度,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及其不同构成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银行稳定性呈倒U型关系,即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具有双重效应。同时,影子银行不同构成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主要构成部分如银行理财、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民间金融均与银行稳定性呈倒U型关系,而未贴现银行票据规模的增长会损害银行稳定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德旭  郑联盛  
本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极度的繁荣。但是,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金融创新、信息披露不完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金融体系带了新的风险,甚至是系统性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伟   王芝丹   舒童  
金融业“营改增”作为一项结构性减税政策,能否提升银行稳定性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2009~2021年133家银行微观数据与金融业“营改增”政策的匹配,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营改增”实施与银行稳定性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业“营改增”的实施显著提升了银行稳定性;对于行长任期短的银行,在东部地区、非高风险银行集聚区、税收负担较低、地方金融监管投入较高、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区域的银行,“营改增”的“稳银行”效应更为突出。“营改增”主要通过降低银行综合税负、优化业务结构和促进数字化转型三个渠道来提升银行稳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建秀  张国祚  
文章选择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以及金融机构资产状况作为反映金融稳定性的衡量指标,采用VAR模型分析影子银行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在社会融资规模中所占比例的提高会促使利率、汇率以及房地产价格上升,对股票价格以及金融机构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传统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利率、汇率、股票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影响较小。目前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不构成严重威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家华  王瑞  
本文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进行估算,然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指数,测度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分别对影子银行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稳定性指数呈显著的U型关系,而与城商行的这一关系则不显著。从2012年开始,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出银行稳定性拐点,为此需要对影子银行采取适度监管政策,构建影子银行官方数据库,重构影子银行风险导向政府审计风险模型以及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审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阳  钱晓英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影子银行相关问题成为学者们关注研究的焦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影子银行也不例外。一方面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贷路径,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督故而造成其附带的风险比较大,成为影响正统银行的不稳定因素。那么,应该如何定位并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成为文章论述的重点。通过搜集整理1992—2013年有关数据,构建了VEC模型,探讨了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稳定性的动态影响,同时根据实证结果,针对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红  徐奎  
本文选取1987-2012年的年度数据,从信贷需求的角度估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银行稳定性指标BSSI来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模拟数据构造模型实证研究二者关系,得出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双重影响的结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树华  郑宇轩  文伟扬  
文章选取2002—2014年我国相关经济指标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模型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自我稳定性以及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视角对以上论点进行了评述。研究发现:(1)影子银行确实能够创造很高的流动性且作用于实体经济,在长期与GDP之间存在正向纽带关系,但这种影响短期内可能存在较大波动,甚至形成一定负面影响。(2)影子银行丰富市场融资渠道、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内容的期限错配和高杠杆率,有可能无限制放大系统性风险,引发金融危机,体现其双刃剑属性。(3)影子银行既弥补了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