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0)
2023(9228)
2022(7828)
2021(7340)
2020(6008)
2019(13720)
2018(13413)
2017(27233)
2016(14635)
2015(16227)
2014(16114)
2013(15947)
2012(14942)
2011(13722)
2010(13674)
2009(12990)
2008(12951)
2007(11677)
2006(10621)
2005(9740)
作者
(43678)
(36011)
(35951)
(34330)
(22974)
(17257)
(16476)
(13901)
(13734)
(12946)
(12279)
(11694)
(11581)
(11390)
(11360)
(11106)
(10940)
(10746)
(10621)
(10487)
(8959)
(8950)
(8862)
(8410)
(8242)
(8105)
(8025)
(8007)
(7162)
(7046)
学科
(55744)
经济(55677)
管理(41800)
(40548)
(30924)
企业(30924)
方法(25816)
数学(23766)
数学方法(23565)
(20703)
银行(20557)
(19308)
(19295)
中国(18027)
(17569)
(16490)
(15153)
贸易(15141)
(14875)
(13838)
金融(13838)
(12033)
制度(12028)
业经(11915)
农业(11184)
业务(10469)
(10426)
(9503)
(9214)
财务(9200)
机构
学院(210855)
大学(210661)
(93300)
经济(91428)
管理(81582)
研究(71895)
理学(69632)
理学院(68927)
管理学(67994)
管理学院(67612)
中国(63337)
(46662)
(43579)
科学(41451)
(39935)
(36758)
财经(36440)
中心(33826)
(33137)
研究所(33066)
农业(31899)
业大(31655)
(31589)
经济学(29139)
北京(27818)
(27661)
财经大学(27205)
经济学院(26632)
银行(26600)
(25629)
基金
项目(133892)
科学(104916)
基金(98570)
研究(95341)
(86582)
国家(85855)
科学基金(72603)
社会(62085)
社会科(59099)
社会科学(59086)
基金项目(51606)
(50754)
自然(47103)
自然科(46002)
自然科学(45986)
自然科学基金(45207)
(43835)
教育(43331)
资助(41205)
编号(37665)
成果(30604)
(30482)
重点(29889)
(28722)
(27879)
创新(26131)
教育部(26082)
科研(25974)
课题(25912)
国家社会(25759)
期刊
(99705)
经济(99705)
研究(68515)
(40462)
金融(40462)
中国(38151)
(35354)
(33317)
学报(32999)
科学(29668)
管理(28812)
大学(24729)
学学(23722)
农业(22036)
财经(18268)
经济研究(17633)
业经(16959)
教育(16616)
(15530)
技术(15156)
问题(13938)
(13498)
国际(12842)
理论(12154)
商业(11040)
实践(10980)
(10980)
(10753)
技术经济(10095)
现代(9463)
共检索到325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向前  孙彤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膨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2006—2014年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采用FA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目标受影子银行影响的效果。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在一定时期内减弱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加剧物价水平的不稳定性,降低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亘  鲁靖  
本文通过CC-LM模型和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结论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会推动经济增长、扩大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并且根据Granger因果分析,在现阶段,影子银行不是CPI和利率水平的Granger原因;但从脉冲响应的结果来看,影子银行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所以我国应当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发展,使其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应当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纳入监管范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骆振心  冯科  
影子银行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本文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角度,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青召  林秀梅  
在新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理论基础上引入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影响,从而得到一个包含影子银行、货币供应量、利率、CPI和GDP的动态系统模型。在考虑时间聚合问题后,利用混频抽样数据结构向量自回归(MIDAS-SVAR)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LR检验的结果显示MIDAS-SVAR模型优于季度SVAR模型。对比MIDAS-SVAR模型和SVAR模型中GDP方差分解的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在MIDAS-SVAR模型中对GDP预测方差的贡献要高于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要强于利率R。季度内第3个月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变量的影响与季度内第1个月和第2个月的影响存在差异。央行在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月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保证货币政策效果不被扭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向前  诸葛瑞英  黄盼盼  
近年来影子银行系统的快速扩张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VAR模型,对2000~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负向作用,对于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以及传导机制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第二,影子银行系统使我国金融稳定性有所降低;第三,近年我国相对稳定的金融系统、较快的经济增长以及货币供给的不断增加是影子银行系统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淼  
在我国,影子银行系统已经深深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影子银行的两部门金融系统的DSGE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子银行与小微企业、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问题。随后采用Bayes技术估计了稳态下模型中的参数,再对稳态下的模型施加外部冲击,可以观测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传导途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俊岭  陈钦  
为了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我国信托系统规模(SBS)、基本利率(RF)及我国的货币供应紧缩(M1)为评价因素,基于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数据及2004年1月至2016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ECM方法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体系与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业规模的扩大,增强了我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贷款的独立性。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业务是一个不对称的方式,它放大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但削弱了限制性利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方圆  赫国胜  
基于S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会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即会抑制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而这两个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影子银行的规模扩张具有促进作用,即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快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方圆  赫国胜  
基于S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会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即会抑制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而这两个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影子银行的规模扩张具有促进作用,即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快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振  曾辉  
本文通过引入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传统的IS-LM模型进行修正来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选用我国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信贷、利率的传导效果造成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具有扩张作用,但也存在影子银行资金不具有长期效应等问题,应客观对待,注意防控其风险。
[期刊] 征信  [作者] 崔治文  刘建平  
影子银行正逐渐成为金融体系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现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冲击。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现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在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环境下高效发挥作用,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应尽快引入社会融资规模这一货币政策新指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雯霞  
我国影子银行结构日趋复杂化,不确定影响因素随之增加,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当中的作用,影响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在有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基于IS-LM模型和CC-LM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建立VAR模型对影子银行、货币供给量以及居民物价生活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德发  胡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和投融资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影子银行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突破了传统金融监管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需要,有利于优化市场资金配置的结构。但是事实证明,影子银行自主性的发展确实对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