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66)
2023(17880)
2022(15097)
2021(13904)
2020(11753)
2019(26648)
2018(26203)
2017(50460)
2016(27149)
2015(30088)
2014(29728)
2013(29135)
2012(26795)
2011(23641)
2010(23952)
2009(22153)
2008(21724)
2007(18978)
2006(16588)
2005(15049)
作者
(77723)
(64415)
(64011)
(60587)
(41189)
(30914)
(29206)
(25125)
(24482)
(23030)
(21920)
(21671)
(20287)
(20269)
(20064)
(19883)
(19173)
(19089)
(18532)
(18502)
(15910)
(15888)
(15663)
(14652)
(14561)
(14496)
(14198)
(14111)
(12863)
(12441)
学科
(111762)
经济(111651)
(83048)
管理(81141)
(68245)
企业(68245)
方法(52883)
数学(46803)
数学方法(46132)
(34704)
中国(32724)
(28788)
(26718)
银行(26571)
(26550)
(25026)
地方(25016)
业经(24882)
(24680)
财务(24611)
财务管理(24523)
企业财务(23464)
(21738)
金融(21737)
(20694)
贸易(20671)
(20076)
农业(19647)
(19013)
技术(17618)
机构
学院(374701)
大学(371701)
(154621)
经济(151537)
管理(148918)
理学(128356)
理学院(127047)
管理学(124715)
管理学院(124049)
研究(119858)
中国(101134)
(78199)
(76365)
科学(72487)
(63972)
财经(60311)
(59746)
中心(58123)
(56511)
业大(55638)
(54886)
研究所(53641)
农业(50373)
北京(48395)
经济学(47554)
(45275)
财经大学(45173)
(44437)
师范(43850)
(43467)
基金
项目(252986)
科学(200063)
基金(186122)
研究(178981)
(163196)
国家(161859)
科学基金(140620)
社会(116069)
社会科(110383)
社会科学(110355)
(98986)
基金项目(98378)
自然(93406)
自然科(91312)
自然科学(91290)
自然科学基金(89664)
(83102)
教育(82861)
资助(77375)
编号(70587)
重点(56889)
(56300)
(55720)
成果(54831)
(53251)
创新(49822)
科研(49637)
国家社会(48510)
课题(48250)
教育部(48214)
期刊
(163825)
经济(163825)
研究(110171)
中国(76633)
(63197)
学报(57888)
(56744)
管理(54868)
科学(53352)
(50102)
金融(50102)
大学(44477)
学学(42543)
农业(37197)
技术(32747)
教育(32469)
财经(29529)
经济研究(27644)
业经(27603)
(25152)
问题(21001)
(20286)
财会(19288)
统计(19254)
技术经济(18405)
(18050)
(17787)
会计(17706)
商业(17526)
理论(17475)
共检索到563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辉  卿水娟  贺勇  
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公司债务违约风险的中介效应视角实证检验影子银行发展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发展规模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公司债务违约风险在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影子银行规模扩大带来的审计费用增加源于审计师审计投入的增加和风险溢价的收取;货币政策在其中介作用中具有前半路径调节效应,即相比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宽松性货币政策能够弱化影子银行发展规模与公司债务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而削弱影子银行发展规模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显著正向关系。研究意义在于丰富了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以及金融创新对微观审计师行为的研究,为国家从审计视角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制定货币政策防控金融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婧  张金丹  方军雄  
企业一旦发生债务违约,企业以及相关主体利益都会受到重大损害,而作为专业人士的审计师能否提前做出反应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2001—2015年的债务违约数据,首次系统研究债务违约曝光前后审计收费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公司债务违约曝光之前,审计师已经提前做出反应,提高审计费用;在债务违约曝光之后,审计师还会继续进行反应,审计费用进一步提高。审计师提高对债务违约公司的审计收费,主要是基于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风险的考虑。综上表明,审计师对公司债务违约风险具有敏感性和谨慎性,能够先于债务违约曝光事件进行反应。这对于认识和发挥审计师的债务风险预判能力具有重要启示。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市场地位和公司违约严重程度均会对审计师反应的及时性产生影响。另外,审计师对国企债务违约曝光并不敏感,说明我国债务市场确实存在政府隐性担保的现象,损害了审计师对国企债务风险的恰当反应。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明睿  
本文以2009-2017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事前视角对债务违约风险如何影响公司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债务违约风险越高的公司越有可能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并且这种现象在发生审计变更或存在超额审计费用的公司中更为明显,以上情况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债务违约风险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同样存在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中。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为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相关参考和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姝  周珺  
不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在应对利率波动时会增加企业违约风险。基于Geske复合期权定价模型,再加入随机利率因素得到的企业违约风险估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为最小化违约风险,市场利率波动加剧时,企业应减小短期债务比例。过高的短期债务比例给企业带来的违约风险约束有限,由此造成的成本与风险的不匹配可能是解释我国特殊债务期限结构的一种新思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利率波动幅度加大可以引导企业向最优债务期限结构靠拢。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婷   俞毛毛   范瑞  
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提升传统金融服务实体企业的效率,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文章使用2010—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实用新型与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并与上市公司财务与银行贷款明细数据进行匹配,构造出银行金融科技指标,分析其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首先,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其次,从影响机制上看,在资金需求侧,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提升企业财务质量;在资金供给侧,会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增强银行信息甄别能力。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以及非国有六大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债务违约的降低效应更为显著;对于成长型企业,上述效应相对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改善企业营业利润率,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投融资效率,有效解决银行无序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文章研究结论拓展了信息不对称、金融错配以及企业债务违约相关理论的经验证据,对促进新业态下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降低信贷违约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潘琰  吴修瑶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引发学术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如何更好地评估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为债务管理提供有用信息?笔者认为,可流动性资产是评估地方政府违约风险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城投债"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可流动性资产对违约风险有显著负向影响,应通过完善政府债务报告和债务信息披露等来客观评估我国地方债务违约风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潘琰  吴修瑶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引发学术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如何更好地评估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为债务管理提供有用信息?笔者认为,可流动性资产是评估地方政府违约风险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城投债"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可流动性资产对违约风险有显著负向影响,应通过完善政府债务报告和债务信息披露等来客观评估我国地方债务违约风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金岷  李嘉文  吴非  
本文使用11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银行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内外部融资流动性对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影响,但二者作用于银行风险的时间路径和作用存在差异。银行风险之于外部流动性的响应较为迅速,对于内部流动性而言有一定滞后;外部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呈现衰弱周期,而内部流动性的影响则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加强。由此,在短期的流动性危机中,应更注重外部流动性的补充,但从长期来看,内部融资流动性才是商业银行风险的基础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金岷  李嘉文  吴非  
本文使用11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银行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内外部融资流动性对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影响,但二者作用于银行风险的时间路径和作用存在差异。银行风险之于外部流动性的响应较为迅速,对于内部流动性而言有一定滞后;外部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呈现衰弱周期,而内部流动性的影响则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加强。由此,在短期的流动性危机中,应更注重外部流动性的补充,但从长期来看,内部融资流动性才是商业银行风险的基础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俊民  李会云  宋婕  
近年来关联担保现象日益频繁,关联担保作为一种融资机制在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信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以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公司接受关联担保对其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并从信息风险、债务代理风险两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接受关联担保能够降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关联担保降低了公司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了盈余质量;关联担保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在非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市场化程度低的公司更加显著。以上结论表明关联担保可以通过降低企业信息风险、债务代理风险而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在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朝南  刘星  郝颖  
公司融资问题一直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点。在债务融资方面,早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债务融资的财务效应方面,如对税盾作用、债务破产风险等问题的考察。近年来,西方学者发现,债务融资除了财务效应之外,还应当具有治理效应。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研究始于Jensen(1986),他认为债务利息支出的强制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者的无效率行为,如无节制在职消费、非公允关联交易、过度投资等,从而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同时,负债的还本付息压力亦减少了公司内部人可自由支配的“自由”现金流,降低了管理者的投资能力。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融资方式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俞毛毛  马文婷  钱金娥  
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匹配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上市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从需求侧看,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渠道降低债务违约风险;从供给侧看,数字金融发展增加了企业的金融可得性和所在城市银行网点竞争程度,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并且若样本所在城市中银行种类增加,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洋  吕沙  
本文以2007~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税盾效应、财务杠杆效应、公司治理效应的关联性,对债务融资综合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提高资产负债率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债务融资综合效应。盈利能力强的公司,三种效应同时增大,而税盾效应、公司治理效应与综合效应的关联性更强,应该适度扩大负债比例;盈利能力弱的公司,税盾效应的强化程度大于财务杠杆负效应、公司治理效应的弱化程度,即税盾效应与综合效应的关联性更强,可以谨慎扩大负债比例,但要防止将来弱化程度增大而出现的不确定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浩然  荆新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社会关系网络对公司债务违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能够降低公司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社会关系网络越富足,公司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越小。但是,在国有企业及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社会关系网络对公司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作用显著弱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由高管变更引起的社会关系网络强度的增强(减弱),公司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也相应减小(增大);在代理成本较小的公司里,社会关系网络对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在各类社会关系中,银行关联对公司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作用最大;在债务违约宣告期间,具有社会关系网络的公司,市场反应更加负面。以上结论表明,社会关系网络是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晶晶   杨亚楠  
防范化解债务违约风险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9—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视角,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ESG表现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并且细分ESG表现的影响,发现社会责任(S)和公司治理(G)表现在风险降低效应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环境(E)表现的风险降低效应具有滞后性。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在ESG表现影响债务违约风险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代理问题的中介效应大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ESG表现对债务违约风险的降低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揭示了ESG表现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企业践行ESG理念、化解债务违约风险提供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