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9)
2023(6952)
2022(5923)
2021(5821)
2020(4853)
2019(11180)
2018(11517)
2017(20822)
2016(11939)
2015(13353)
2014(13788)
2013(12878)
2012(12184)
2011(11064)
2010(11670)
2009(11015)
2008(11576)
2007(10485)
2006(9964)
2005(9477)
作者
(33136)
(27321)
(27133)
(26493)
(17715)
(13098)
(12640)
(10702)
(10547)
(10192)
(9638)
(9573)
(9148)
(9042)
(8972)
(8587)
(8302)
(8094)
(8002)
(7812)
(7267)
(6918)
(6733)
(6671)
(6615)
(6350)
(6306)
(6200)
(5687)
(5558)
学科
(36537)
经济(36455)
管理(32942)
(28348)
(25470)
企业(25470)
(22860)
(20466)
银行(20320)
(18989)
(14021)
中国(13252)
(13157)
金融(13155)
(12722)
制度(12716)
(12608)
方法(12308)
(11476)
体制(10881)
业务(10589)
业经(10419)
(9669)
理论(9599)
数学(9393)
银行制(9218)
数学方法(9167)
教育(8505)
(8141)
财务(8124)
机构
大学(159251)
学院(157390)
(56722)
研究(56476)
经济(54976)
管理(53930)
中国(52832)
理学(42782)
理学院(42199)
管理学(41356)
管理学院(41021)
(36769)
(35745)
科学(32580)
(30366)
(29321)
中心(27728)
(26390)
财经(26318)
(25735)
研究所(25657)
银行(24637)
(24181)
(23823)
(23626)
师范(23595)
北京(23247)
(22992)
(20895)
(20238)
基金
项目(88172)
研究(69085)
科学(67833)
基金(61142)
(52782)
国家(52230)
科学基金(43552)
社会(40887)
社会科(38353)
社会科学(38339)
(34229)
教育(33924)
基金项目(30986)
编号(30158)
(29113)
成果(28323)
自然(26931)
自然科(26227)
自然科学(26218)
自然科学基金(25761)
资助(25532)
课题(22336)
重点(20638)
(19791)
(19602)
(18748)
项目编号(18415)
(17983)
(17800)
大学(17448)
期刊
(75942)
经济(75942)
研究(59297)
中国(43565)
(35475)
金融(35475)
(31705)
教育(29519)
(24819)
学报(24608)
管理(22173)
科学(21523)
大学(19038)
学学(16920)
农业(14099)
财经(13919)
技术(13662)
(11873)
图书(11638)
业经(11396)
经济研究(10443)
理论(9429)
问题(9190)
书馆(9060)
图书馆(9060)
(8909)
论坛(8909)
(8750)
实践(8658)
(8658)
共检索到284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一般而言,银行挤兑往往是金融危机中常见和标志性的事件,但是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发生传统商业银行的大面积挤兑与倒闭,而是出现了被称为"影子银行体系"的"挤兑"与功能紊乱,特别是在雷曼公司倒闭的恐慌气氛下,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挤兑式"赎回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剧烈震荡和市场流动性的紧张。因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虽然早在2003年,我国颁布《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时就明确提出,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但我们对并表监管的外延与内涵的认识和实践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在初期,我们对并表监管的理解过于狭隘,限制了审慎监管者应当具有的全局性、综合性视角,影响了对金融风险的全面、整体判断。尤其在当前跨境、跨业、跨市场的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和普遍的今天,如何在正本清源、准确理解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流动性管理与监管的重要性。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两项指标作为全球统一的流动性监管标准,从而确立了流动性监管与资本监管几乎并驾齐驱的重要地位。在我国,1995年第一部《商业银行法》就将流动性与安全性、盈利性一起确定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作为商业银行运营的首要前提之一。但是,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近年来,随着金融综合经营的推进,金融业务和金融风险出现跨业、跨市场的交叉与传染,加强功能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也反映了我国当前分业监管体制的确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在加强功能监管呼声的背后,我们还缺乏一些冷静和深入的思考,很多人都在谈功能监管,但到底什么是功能监管、它能解决哪些矛盾、如何定位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关系、功能监管是作为当前分业监管体制的补充还是取代分业监管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金融结构变革,限制商业银行经营高风险业务,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大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在防范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和利益冲突的同时,规模经济和业务协同效应仍然是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经营的持久动力。我国金融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而近年来又开始出现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和金融混业的态势,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专栏上一篇文章讨论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对审慎监管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阐释。所谓审慎监管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所实施的必要监管。而且,针对防范单体金融机构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和针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只不过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前,宏观审慎监管长期被忽略或忽视,使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最后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因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和明  
近些年,随着金融产品创新和资金需求增加,影子银行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金融中介,影子银行进行期限,信贷和流动性转换,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然而,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之外,高杠杆经营和存在严重期限不匹配,从而这种金融中介活动内在是脆弱的。亟需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减少监管套利激励,促进影子银行体系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制定规则体系是监管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通行的银行监管规则体系中,资本监管制度居于核心地位。在我国,又应如何定位资本监管的地位与作用呢?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曾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在资本不足甚至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运行,资本监管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提出之后,资本监管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银行体系自身的资本储备是否充足,是否足以覆盖潜在的风险和应对各种外部冲击,逐渐成为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的关键所在。但同时我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鲁勇睿  
银行代售理财产品的行为具有为第三方机构提供影子信用的功能,理应被作为影子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在对理财产品销售实施管理的活动中,由于监管部门、银行与其员工之间存在多重的激励不相容问题,势必导致金融监管整体目标的失效。因此,从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有必要基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原则配置银行的内控责任,并严格银行员工的违规责任,加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风险教育。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勇  
随着人们对次贷危机认识和反思的深入,影子银行及其监管成为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和特点,分析了影子银行的脆弱性及其在本次危机中的表现,梳理了美国金融监管法案中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钧  苏醒侨  
欧盟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原则是,在防控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基础上,提高影子银行的透明度,促进其长期有序发展并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为此,欧盟一方面积极落实G20首尔峰会承诺,通过立法改革构建欧盟影子银行宏观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测分析,做好风险预警工作。尽管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欧盟相差较大,但其监管思路和方法仍对我们有一定借鉴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贺建清  
本文从运行模式、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风险传递等方面对中美影子银行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影子银行基本上还没进入资产证券化领域,金融工具简单、杠杆率低,但中国影子银行本身隐藏了巨大的风险,给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信用创造功能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高利率扭曲了资金价格,危及实体经济。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范围,加强"一行三会"的相互协作、引入功能监管,提高其信息披露透明度,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框架,强化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预警与动态监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伟  谢婷  
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应尽快出台措施,解决影子银行的内生脆弱性和外部监管缺位问题影子银行与银行业机构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相互传导或感染风险与收益,并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信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晶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较强的信用创造功能,高杠杆率使该体系蕴含巨大的风险。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出美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过分相信市场力量,监管手段和措施失效,监管体制落后等不足。危机发生后,为了减少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美国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金融机构有序清算和破产、资产证券化等进行了监管改革,这些对我国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指导与监管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军  田光宁  
影子银行体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正式金融组织及其产品运营体系的总称,它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都与影子银行体系有关系。各国正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探索。中国政府提出了改革顶层设计的新概念,作为影响全局的金融监管改革,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设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重点分析顶层设计的基础、重要性与设计思路,以期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