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6)
2023(16399)
2022(13563)
2021(12507)
2020(10448)
2019(23984)
2018(23687)
2017(46398)
2016(25007)
2015(27985)
2014(27848)
2013(27580)
2012(24991)
2011(22152)
2010(21993)
2009(20394)
2008(20331)
2007(18169)
2006(16191)
2005(14785)
作者
(71136)
(58984)
(58669)
(55793)
(37709)
(28185)
(26736)
(22946)
(22449)
(21270)
(20060)
(20043)
(18986)
(18619)
(18295)
(17973)
(17673)
(17220)
(17002)
(16900)
(14500)
(14452)
(14275)
(13508)
(13228)
(13147)
(13107)
(13055)
(11692)
(11567)
学科
(106147)
经济(106022)
(95689)
(86465)
企业(86465)
管理(84639)
方法(48680)
数学(38999)
数学方法(38658)
业经(33275)
(32998)
(31747)
中国(27567)
(25795)
(23472)
财务(23403)
财务管理(23377)
(23170)
银行(23023)
农业(22425)
企业财务(22156)
(21641)
(21201)
贸易(21187)
技术(20751)
(20649)
地方(19466)
理论(19258)
(18640)
(18042)
机构
学院(355782)
大学(353349)
(147662)
管理(147431)
经济(144744)
理学(126750)
理学院(125528)
管理学(123734)
管理学院(123107)
研究(112026)
中国(92082)
(74970)
(69508)
科学(67204)
(58005)
财经(55714)
(55019)
(53317)
中心(51684)
业大(51540)
(50764)
研究所(49795)
北京(46838)
农业(45491)
经济学(44742)
(43233)
(43013)
师范(42646)
财经大学(41459)
经济学院(40700)
基金
项目(238327)
科学(189325)
研究(176421)
基金(174849)
(150422)
国家(149108)
科学基金(130534)
社会(113261)
社会科(107518)
社会科学(107490)
基金项目(93142)
(93111)
自然(84070)
自然科(82176)
自然科学(82161)
自然科学基金(80746)
教育(79714)
(76625)
编号(71724)
资助(71319)
成果(56503)
(52628)
重点(52348)
(51536)
(50611)
课题(48097)
创新(47460)
国家社会(46719)
教育部(45655)
(45605)
期刊
(162964)
经济(162964)
研究(107319)
中国(65104)
管理(57717)
(55650)
(53629)
学报(51197)
科学(49097)
(42383)
金融(42383)
大学(39590)
学学(37421)
农业(36412)
教育(34221)
技术(31829)
业经(28517)
财经(27899)
经济研究(25535)
(23828)
问题(21749)
(21140)
技术经济(19542)
现代(17786)
理论(17782)
(16967)
商业(16712)
科技(16591)
图书(16469)
实践(16053)
共检索到530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婧   张璇   孙晓玲   李春涛  
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逐利行为扭曲了管理层的长期投资决策,降低了企业效率。本文选取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样本,考察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会通过降低创新水平、资本配置效率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关于企业内部治理特征和外部市场监督机制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影子银行业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在公司治理水平低、高管具有金融背景、分析师跟踪少、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因此,不断完善影子银行的治理体系,在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中有效引导非金融企业“脱虚向实”,是优化资本配置、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香花  王倩  李世辉  
基于资本“脱实向虚”的结构性矛盾以及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逐渐趋同的背景,本文选取我国2008—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从行业层面探讨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存在同伴效应。机理检验发现,学习效应和行业竞争不足构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同伴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的企业更容易受到同伴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同伴效应对企业财务风险和企业价值分别产生了“U型”和“倒U型”影响。本研究为理解我国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正确引导和监管影子银行提供了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云松   郭思延   李伟  
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既可能改善企业投资环境从而促进经营生产,也有可能挤出实体投资降低投资效率。以我国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非线性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企业金融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企业金融化对投资效率呈倒“U”形的影响效应,当小于最优金融化程度时,表现出促进的“蓄水池效应”,当企业出现过度金融化时,表现出抑制的“挤出效应”。从不同产权性质上看,国有企业的倒“U”形影响效应更为显著,对投资效率的“挤出效应”大于非国有企业;从不同行业性质上看,制造业具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效应,而非制造业并未表现出这种特征。进一步引入企业规模和企业成长性门槛变量分别检验发现,大规模企业存在进一步金融化即加杠杆的空间,而小规模企业表现出过度金融化的投资效率抑制影响;成长性小的企业金融投资有助于投资效率的提升,高成长性企业过度金融化负面效应严重。据此,提出应该加强政府有效引导、健全市场管理机制、优化金融结构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公司治理体系等针对性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宏伟  
大型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决定了他们与政府始终保持着某种特殊的政治联系,特殊的政治联系使得大型国有企业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政府补贴。过多的政府补贴不仅降低大型国企研发投入的总规模,而且现行的补贴结构也会挤出大型国企的研发投入。本文应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论证了政府补贴对大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两重挤出效应,并对制造型、研发型和服务型三种类型国企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分析比较,得出政府减少产品补贴的政策能提高制造型、服务型国企的研发投入,但对研发型国企的效果并不明显的结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雪滢  傅利平  
文章从FDI对我国民族企业产生挤出效应影响机理分析下,结合我国民族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了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体系,并相应提出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提升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孙伟增  何磊磊  
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通勤时间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通勤时间增加1分钟将导致企业TFP显著下降0.47%~0.59%。第二,以私家车或公共汽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通勤时间增加对企业TFP的负向影响更显著。第三,生产人员通勤时间的增加对企业TFP的影响最大,管理人员其次。第四,国有企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TFP受通勤时间影响更大。最后,通勤时间挤出了员工的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龚关  江振龙  徐达实  李成  
本文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出现的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动态影响。我们在Song et al.(2011)建立的经济转型模型基础上,引入企业影子银行活动。定量分析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短期内有助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但推升了劳动力和融资成本;从长期来看,由于低效企业不会完全退出,将降低社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对企业违约风险传导的研究表明,影子银行的杠杆作用将放大违约风险,阻滞资源配置效率的增进。影子银行,资源配置,融资约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昱  王晓娜  桑彤彤  
本文采用2011~2018年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选用基于B-样条展开的非参数分位数模型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化对企业升级的非线性异质影响,结果发现:(1)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企业升级影响的拟合曲线具有非线性特征,大致呈“倒U形”,说明企业影子银行活动存在最有效规模;(2)位于不同分位点企业影子银行化存在显著异质性,表现为:企业层级水平越高,拟合曲线曲率越大,即敏感度越高,影子银行活动的最有效规模越低;(3)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影子银行化最优规模也存在异质性,非国有企业最优点高于国有企业,并且低分位点非国有企业主要表现促进作用;(4)适度的影子银行活动会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创新投资从而有利于企业升级,而过度的影子银行活动则会加强融资约束不利于企业升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毛志宏  哈斯乌兰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化进程的推进,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实体企业将大量的现金资产投入到影子银行业务参与资金空转套利,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大行其道。以2007-2018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现金持有经济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会损害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弱化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对于市场套利动机、融资约束水平、内部控制质量以及地理区域存在异质性的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和价值效应也会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影响。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管理层合理优化企业现金管理机制,对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玲  朱宏泉  
在产融结合的背景下,研究公司银行股权投资如何影响商业信用提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银行股权投资挤出了商业信用提供,投资比例越高,对商业信用提供的挤出作用越显著;在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缓解样本自选择偏差、使用工具变量及广义矩估计法缓解双向因果关系所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渠道分析发现,银行股权投资通过提高公司的金融资产投资、提高公司的投资收益、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三个渠道挤出商业信用提供。异质性检验发现,与投资非上市银行相比,企业投资上市银行对商业信用提供的挤出效应更为显著。因此,规范银行股东的金融资产投资行为,引导实体企业专注主营业务发展,将有助于缓解银行股权投资对商业信用提供的挤出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军航  刘书畅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金融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新的应用环境,这对于促进实体企业增值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以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影子银行视角,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价值提升的促进效应,并研究影子银行在两者之间所产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价值,且其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内陆地区更为明显;影子银行产生负向调节作用,抑制了数字金融对企业价值的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语嫣  谭之博  黄益平  胡永泰  
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省的僵尸企业比例越高,当地非僵尸企业的投资规模越小,且这一挤出效应对私有企业尤为明显,而对国有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果在不同固定效应设定、不同数据样本以及工具变量回归中均保持稳健。另外,僵尸企业对私有非僵尸企业投资的挤出在国家干预程度更强的地区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僵尸企业可能是造成近年民间投资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减弱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消除僵尸企业形成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果断的市场化措施处置僵尸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语嫣  谭之博  黄益平  胡永泰  
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省的僵尸企业比例越高,当地非僵尸企业的投资规模越小,且这一挤出效应对私有企业尤为明显,而对国有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果在不同固定效应设定、不同数据样本以及工具变量回归中均保持稳健。另外,僵尸企业对私有非僵尸企业投资的挤出在国家干预程度更强的地区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僵尸企业可能是造成近年民间投资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减弱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一方面,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林飞腾   金戈  
本文基于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以2016—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强化环境监管对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监管对企业研发投资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并涉及绿色研发投资。其中,融资压力和业绩压力是环境监管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两条潜在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监管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会在非国有控股企业、非重污染行业和地区环境监管水平较高的样本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环境监管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损害了企业价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军航  卢传家  
本文基于管理者异质性视角,以2013~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CEO财务经历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发现:CEO财务经历可以抑制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在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以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CEO财务经历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在CEO权利较大的企业中和CEO权利较小的企业中均显著;在非国有企业中这种负相关关系依然显著,但在国有企业中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