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7)
2023(12349)
2022(10471)
2021(9589)
2020(7946)
2019(17865)
2018(17379)
2017(33298)
2016(17948)
2015(19618)
2014(19331)
2013(18967)
2012(17387)
2011(15714)
2010(15708)
2009(14923)
2008(14941)
2007(13389)
2006(11842)
2005(10721)
作者
(52526)
(43813)
(43642)
(41293)
(28014)
(21030)
(19540)
(16866)
(16633)
(15723)
(15205)
(14616)
(14355)
(13912)
(13877)
(13420)
(13054)
(12929)
(12781)
(12757)
(10988)
(10829)
(10680)
(10152)
(9985)
(9984)
(9870)
(9689)
(8742)
(8636)
学科
(65109)
经济(65004)
管理(62466)
(60059)
(52690)
企业(52690)
方法(30016)
数学(25947)
数学方法(25727)
(24694)
(22957)
银行(22810)
(21433)
(21062)
中国(18003)
技术(17091)
(17055)
业经(16627)
(16359)
金融(16356)
(14226)
贸易(14210)
(13869)
(13748)
制度(13740)
(13239)
财务(13209)
财务管理(13181)
(13172)
(13107)
机构
大学(255557)
学院(253491)
(106261)
经济(104179)
管理(99440)
理学(85671)
理学院(84772)
研究(84066)
管理学(83521)
管理学院(83051)
中国(72572)
(52812)
(52304)
科学(50330)
(46761)
(42254)
财经(41597)
中心(40141)
(39180)
业大(38905)
研究所(38343)
(37808)
农业(36965)
经济学(33531)
北京(32238)
财经大学(31298)
(31045)
经济学院(30291)
(29753)
(29293)
基金
项目(171837)
科学(136739)
基金(127870)
研究(120315)
(113033)
国家(112135)
科学基金(96686)
社会(79809)
社会科(75915)
社会科学(75900)
基金项目(67845)
(67079)
自然(63890)
自然科(62511)
自然科学(62488)
自然科学基金(61494)
(56978)
教育(55607)
资助(51450)
编号(44976)
(41735)
重点(38813)
(38396)
创新(38213)
成果(36137)
(35929)
(35165)
国家社会(33757)
教育部(33243)
科研(33130)
期刊
(112044)
经济(112044)
研究(77255)
中国(51831)
(43299)
金融(43299)
学报(42863)
(41606)
(41342)
科学(39366)
管理(39114)
大学(32431)
学学(31063)
农业(25423)
教育(22601)
财经(21555)
技术(20230)
经济研究(18536)
(18356)
业经(17627)
问题(14419)
科技(14033)
(13951)
(12759)
理论(12659)
(12476)
技术经济(12422)
国际(11874)
商业(11651)
实践(11339)
共检索到386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文玉  孙英隽  
近几年来,我国的实际新增货币供应总量总是远远突破中央银行制定的信贷规模上限,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可谓"功不可没"。同时,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也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巨大挑战。首先从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两种不同的信用创造机制,然后运用协整分析法以信托贷款量为例分析了其对我国不同货币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雯霞  
我国影子银行结构日趋复杂化,不确定影响因素随之增加,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当中的作用,影响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在有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基于IS-LM模型和CC-LM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建立VAR模型对影子银行、货币供给量以及居民物价生活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博  刘永余  
本文按照传统流动性效应和新型流动性效应两个层级,对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及其风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影子银行对于传统流动性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当期,而且会通过宏观反馈效应在将来形成信贷扩张或收缩循环。影子银行的新型流动性创造一方面取决于证券化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取决于证券化产品的货币化程度。但由于证券化产品供给和需求的不稳定性,影子银行内部信用经常处于非均衡状态,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对此,监管机构应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范围,规范传统信贷市场,防止传统信贷的扩张或收缩循环干扰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森  周茜茜  
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达到GDP的一半,因此研究与之相关的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子银行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能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选取2008~2013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在计量角度上对货币政策各层次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影子银行规模与通货膨胀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对物价有较强烈冲击,同时对货币供应量有时滞性的长期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这说明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波  伍戈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尽管如此,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来看,绝大部分局限于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的影响,很少论及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结合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前影子银行体系的典型运行模式,着重从其信用创造的角度,创新性地研究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最终得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汪航  钟幸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影子银行运行及信用创造过程,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其在运行过程中更多地依附于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对信用创造以及货币供应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信用创造产生冲击、不透明(不规范)业务流程以及监管缺失,从而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奎  
2008年以后,影子银行被冠以诱发次贷危机的最主要因素,监管层面对其关注程度更是不言而喻。本文从货币的本质、货币创造理论着手,将信用创造与货币创造过程联系起来,最终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了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分析了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而研究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影子银行资金过于集中带来的金融风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连飞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创造模型,在考虑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影子银行通过分流商业银行存款、改变信用创造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机制,并基于中国的现实数据运用B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社会总需求紧缩、流动性紧张,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在总体上减少了货币供给。在经济低迷时,影子银行分流了商业银行存款,预留扣减率升高,削弱了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减少了货币供给;同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可能低于影子银行的预留扣减率,从而使货币供给在影子银行漏损率的作用下又相应减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连飞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创造模型,在考虑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影子银行通过分流商业银行存款、改变信用创造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机制,并基于中国的现实数据运用B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社会总需求紧缩、流动性紧张,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在总体上减少了货币供给。在经济低迷时,影子银行分流了商业银行存款,预留扣减率升高,削弱了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减少了货币供给;同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可能低于影子银行的预留扣减率,从而使货币供给在影子银行漏损率的作用下又相应减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成  
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对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活动进行了总体观察和分析。文章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不是由单个机构进行信用创造,而是影子银行体系作为整体进行信用创造。影子银行的任何环节都可以与银行体系产生联系,两者互相作用,银行体系的资金源源不断注入影子银行体系中,为各个环节上高流动性金融资产的创造提供支持,从而使整个影子银行成为一个力量无穷的高流动性资产创造器。虽然影子银行体系中具有与银行信用创造类似的乘数机制,但难以简单说明其基础资产和乘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成  
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对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活动进行了总体观察和分析。文章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不是由单个机构进行信用创造,而是影子银行体系作为整体进行信用创造。影子银行的任何环节都可以与银行体系产生联系,两者互相作用,银行体系的资金源源不断注入影子银行体系中,为各个环节上高流动性金融资产的创造提供支持,从而使整个影子银行成为一个力量无穷的高流动性资产创造器。虽然影子银行体系中具有与银行信用创造类似的乘数机制,但难以简单说明其基础资产和乘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以简化的银行资产负债表直观地反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对资产负债表的冲击,并得出结论:不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以表外或表内核算,若理财资金投资于增量金融资产,仅改变存款结构,并不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若投资于存量金融资产,短期非均衡时会降低货币供应量,而长期均衡时会增加货币供应量。JJ(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证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货币供应量、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从长期均衡来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增加会促进货币供应量增加;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证明,从短期非均衡来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增加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中明  卢建平  
当前货币统计口径下将货币流通量界定为现金加活期存款是缺乏逻辑的,原因在于混淆了流通中货币与生息资本。事实上基础货币才是真正的流通中货币,用存款转账进行购买时,从宏观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存款准备金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存款派生的实质是促进货币的流通。存款的派生能力与社会经济结构紧密相关,储蓄及投资率越高,派生能力就越强。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张能力与社会消费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存款创造过程内部的固有限制,而资本会通过透支未来的方式扩大现期消费力的边界,从而为自我创造开辟道路,但这并不能突破资本自身的限制。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该从关注货币供给量转向货币流通的效率,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经济结构,使国民经济逐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俊岭  陈钦  
为了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我国信托系统规模(SBS)、基本利率(RF)及我国的货币供应紧缩(M1)为评价因素,基于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数据及2004年1月至2016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ECM方法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体系与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业规模的扩大,增强了我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贷款的独立性。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业务是一个不对称的方式,它放大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但削弱了限制性利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影响。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周莉萍  
本文从金融功能视角,将影子银行体系的范畴界定在发挥了类似于商业银行存款、贷款、结算等功能的三大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此前提下,从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视角,重点剖析了前两类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机制。同时,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对商业银行具有有限替代效应,并在货币市场上产生外部溢出效应,即流动性之谜。最后,基于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机制缺陷,提出从抵押品管理角度入手,在金融市场中建立证券最后贷款人,以规避影子银行体系信用扩张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