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6)
2023(10649)
2022(9388)
2021(8958)
2020(7681)
2019(18010)
2018(18566)
2017(34830)
2016(19519)
2015(22483)
2014(23451)
2013(22673)
2012(21288)
2011(18978)
2010(19777)
2009(18475)
2008(19063)
2007(17661)
2006(15685)
2005(14663)
作者
(58127)
(48490)
(48453)
(46751)
(30923)
(23259)
(22496)
(18887)
(18485)
(17887)
(16539)
(16535)
(15685)
(15548)
(15544)
(15270)
(14804)
(14254)
(14169)
(14045)
(12427)
(12122)
(12111)
(11104)
(11078)
(11033)
(10981)
(10921)
(10109)
(9900)
学科
(70552)
经济(70446)
管理(52722)
(48093)
(39807)
企业(39807)
方法(30376)
(27429)
数学(26101)
数学方法(25708)
(23946)
银行(23801)
(22645)
(22339)
中国(21612)
(21512)
(17266)
金融(17258)
(16638)
(16257)
业经(15620)
(15321)
制度(15313)
地方(14662)
理论(14597)
农业(13343)
(13236)
财务(13188)
财务管理(13127)
(13037)
机构
学院(273355)
大学(273102)
(104620)
经济(101720)
管理(96476)
研究(95550)
中国(81861)
理学(79320)
理学院(78368)
管理学(76728)
管理学院(76213)
(60438)
科学(58728)
(56671)
(52170)
(51084)
(47320)
中心(46312)
研究所(45443)
财经(42110)
业大(41008)
农业(40898)
北京(39220)
(37828)
(37777)
(37347)
师范(36880)
(33941)
(33786)
技术(32709)
基金
项目(164716)
科学(125113)
研究(122744)
基金(113266)
(98852)
国家(97922)
科学基金(81199)
社会(71514)
社会科(67301)
社会科学(67275)
(66443)
基金项目(59050)
教育(58952)
(55639)
编号(53010)
自然(52121)
自然科(50818)
自然科学(50798)
自然科学基金(49854)
资助(48300)
成果(46093)
课题(38492)
重点(37736)
(36036)
(35029)
(33255)
(32296)
项目编号(31757)
大学(31597)
科研(31518)
期刊
(126894)
经济(126894)
研究(89382)
中国(66009)
(48127)
(47783)
学报(45569)
(42853)
金融(42853)
教育(40232)
科学(38215)
管理(36530)
大学(34066)
学学(31505)
农业(29851)
技术(26734)
财经(21777)
业经(20662)
经济研究(19139)
(18624)
问题(16699)
(15647)
图书(15148)
理论(14942)
(14232)
实践(13518)
(13518)
(13363)
财会(13042)
(12802)
共检索到450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军  田光宁  
影子银行体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正式金融组织及其产品运营体系的总称,它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都与影子银行体系有关系。各国正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探索。中国政府提出了改革顶层设计的新概念,作为影响全局的金融监管改革,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设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重点分析顶层设计的基础、重要性与设计思路,以期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振涛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以来,"影子银行"一词便成为全球金融业界与学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词之一。与此同时,在国内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托及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快速扩张,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陡增,房地产泡沫化与地下钱庄泛滥,再加之最近出现的银行业"钱荒"与流动性紧张等局面,也将影子银行提升到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最前沿。有关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呼声不绝于耳。笔者认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晶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较强的信用创造功能,高杠杆率使该体系蕴含巨大的风险。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出美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过分相信市场力量,监管手段和措施失效,监管体制落后等不足。危机发生后,为了减少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美国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金融机构有序清算和破产、资产证券化等进行了监管改革,这些对我国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指导与监管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侯璐  
金融监管,是指国家机关和公权力组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对整个金融业的监督管理的权利。金融监管法制变革,是在金融科技兴勃的背景下,为保证金融行业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寻求保证金融安全稳定与包容金融创新发展之间的平衡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过程。影子银行,指的是具有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功能,却未像传统银行那样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叶芳  赵茜  王宇光  
本文结合当前影子银行的国际监管现状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Plantin(2012)构建的最优资本监管模型进行拓展。模型分析表明,引入影子银行后,对传统银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会导致影子银行的活动更加活跃,并降低社会总体福利。因此,为提高社会福利,应避免对传统银行过于严格的管制。对影子银行的活动,在传统银行受监管较严时实行部分监管,而在传统银行受监管较松时实行全面的监管。考虑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特殊性,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营造更为宽松的金融信贷环境,有助于减少监管套利;正确引导和规范影子银行要优于对其严格的管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田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特点和崩溃原因开展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蕊  
影子银行作为广义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投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与正规金融体系关联度高,且较少或没有受到监管,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比较了关于影子银行的多种概念界定,梳理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机构形态和工具种类,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在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正规银行体系、金融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降低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协调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增霆  
游离在央行监管体制之外的影子银行体系,是削弱央行宏观调控能力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在过去十多年间,世界范围内影子银行体系所创造的金融工具,以形形色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名义,几乎完全破除了金融系统结构中机构与市场之间的边界。这种格局让已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毅  蒋玉洁  
本文从影子银行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入手,首先从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上分析其期限错配引致流动性风险的传导机制,进而以我国目前两种信用风险较高的影子银行业务——民间借贷和银信理财合作为主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传导机制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钟磊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及现状影子银行体系又称"平行银行系统"或"准银行"1,它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机构、市场、工具和方法。从功能作用看,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有形或无形实体发挥着信用中介的信贷融通职能;从风险角度看,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俊霞  刘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作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较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特点和风险。其次界定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行模式和风险。从中国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评估来看,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总体风险可控,结构上有风险暴露隐患。未贴现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结构较为简单,同属银行表外业务,其风险与银行信贷相当。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期限错配与收益率错配风险。信托贷款中信政合作、基建信托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托违约风险较大。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典型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最后根据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情况提出了监管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阳  张佳睿  
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巨大的融资缺口,部分企业无法从正规的银行信贷渠道取得融资,从而转向影子银行等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同时,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金融机构规避监管套利的结果。影子银行的业务在监管视线之外,扩大了整个社会信用创造的范围,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对政府的产业政策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影子银行对满足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简单地直接禁止或强制转型都是不可取的。利率市场化定价是消除利用利率双轨制进行融资套利的根本途径,是有效控制影子银行体系不合理扩张的最有效方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真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影子银行体系来分析现代金融体系,并重构现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比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国际上对影子银行体系并无公认的定义。影子银行具有证券化程度高、信息不透明、杠杆率较高等特征,这直接引致其存在诸多内生性金融风险,国际社会倾向于采用"类银行化"的监管路径对影子银行进行金融监管。国际社会采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