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7)
2023(8919)
2022(7556)
2021(6805)
2020(5829)
2019(13486)
2018(13028)
2017(24800)
2016(13302)
2015(14885)
2014(14779)
2013(14453)
2012(13682)
2011(12598)
2010(12641)
2009(11625)
2008(11630)
2007(10642)
2006(9716)
2005(9220)
作者
(41824)
(34781)
(34311)
(33005)
(22088)
(16608)
(15730)
(13596)
(13411)
(12754)
(11995)
(11686)
(11480)
(11448)
(11329)
(10861)
(10392)
(10314)
(10079)
(9873)
(8780)
(8752)
(8713)
(8175)
(7991)
(7980)
(7668)
(7593)
(7351)
(7015)
学科
(51018)
经济(50944)
管理(33821)
(29643)
(24920)
企业(24920)
方法(20249)
(20084)
银行(19938)
(19065)
(18709)
数学(16851)
数学方法(16581)
中国(15816)
(15763)
(13618)
金融(13610)
(12831)
(12451)
(11424)
制度(11417)
(10718)
业经(10603)
理论(10576)
业务(9894)
地方(9133)
银行制(8486)
(8128)
贸易(8118)
农业(8111)
机构
大学(191039)
学院(184965)
(74453)
研究(73070)
经济(72692)
管理(64639)
中国(61533)
理学(54174)
理学院(53489)
管理学(52268)
管理学院(51946)
科学(45892)
(42746)
(40944)
(39002)
(37676)
研究所(35471)
中心(33337)
农业(32566)
(30814)
业大(30397)
财经(28869)
北京(27338)
(26672)
(26400)
(24991)
师范(24548)
(24105)
经济学(23746)
(23623)
基金
项目(123355)
科学(95604)
基金(89848)
研究(85286)
(81710)
国家(81038)
科学基金(67268)
社会(53342)
社会科(50476)
社会科学(50461)
(47056)
基金项目(46397)
自然(44874)
自然科(43889)
自然科学(43868)
自然科学基金(43085)
(41175)
教育(39346)
资助(37654)
编号(32907)
重点(28613)
成果(28163)
(27127)
(26073)
(25239)
计划(24190)
科研(24106)
课题(24030)
创新(23656)
国家社会(22810)
期刊
(83973)
经济(83973)
研究(62559)
中国(45625)
学报(39415)
(36280)
(32934)
金融(32934)
科学(32312)
大学(28858)
(28794)
学学(26733)
管理(26377)
教育(23727)
农业(22441)
技术(15051)
财经(14896)
经济研究(14662)
(12874)
(12333)
图书(12095)
业经(11618)
业大(10501)
问题(10416)
(10328)
理论(9178)
(9118)
国际(8992)
书馆(8941)
图书馆(8941)
共检索到308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颜永嘉  
影子银行体系复制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功能,但在运行机制上又迥然不同,研究探析其微观机理和宏观效应,对于更好地理解现代金融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宏观政策的制度框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次金融危机后,有关各方对影子银行体系给予了大量关注和深入剖析。一方面,影子银行体系作为金融体系创新发展的产物,对满足社会投融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其缺乏有效监管、依赖批发融资等特征积累了系统性风险隐患,运用复杂体系扩大信用供给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如何做到兴利除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分歧,需要持续研究。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特殊的产生背景和不同的运作机制,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班允浩  杨智璇  
影子银行体系是目前世界不可忽视的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在深入分析界定影子银行体系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理以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常玉春  
国内外研究表明,影响企业FDI微观绩效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宏观方面,投资母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汇率政策的稳定性等市场环境对企业FDI的微观绩效有重要影响;投资目的地的市场规模、结构和潜力,贸易自由度、税收政策以及相对劳动力成本等,也一起构成了企业FDI行为及其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微观方面,企业FDI的微观绩效改善还取决于投资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国际化经验,海外分支机构所获得的资源、所发展的能力及其产权结构。获得特定国家、特定行业的知识和经验及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对确保FDI成功非常关键。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还倾向于控制海外子公司的产权以获得更好的经营业绩。此外,企业的国际化模式选择和国际化过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樊潇彦  袁志刚  
近年来宏观投资领域的很多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论,比如我国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资本配置效率”是否有所改善、我们的投资体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等等。我们可以在一个共同的标题——“宏观投资效率”——下讨论这些问题,包括总量效率、结构效率以及体制特征等角度衡量的效率。本文整理和介绍了现有研究宏观投资效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投资效率的文献。在尽量准确、完整地介绍各种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基础上,对各项研究的优缺点也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希望能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静  邢成  
金融消费者财富管理意识增强和金融服务使用方式的变化,构筑了网络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微观机理。其成本与信息优势推动普惠金融渐进实现。远程开户、客户信心和风险管理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金融监管创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项本武  
随着公司创新活动调查的全面深入,微观视角的技术创新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是近年来创新经济学的研究热点。西方学者们在实证检验企业R&D、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时,虽然使用的样本不同、模型具体设定及计量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互异,但研究范式趋于一致。虽然知识管理并不等同于创新,但两者紧密相关,许多学者探讨了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对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对其中一些代表性文献的研究逻辑、实证方法及主要结论作了初步梳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兆民  韩彪  
19世纪以来体现生产要素流动阻抗的"运输成本",一直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空间经济学的兴起,才逐渐将其纳入到研究框架内。本文尝试从经典文献中寻找研究运输成本的经济学基础,从现代文献及进一步拓展中梳理运输成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输成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降低运输成本可以促进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并促进了中间品的投入和刺激资本品的消耗,促进了产业集聚和知识外溢等。因此,研究运输成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应仅局限于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变量,而应重新界定其内涵,重视考察它对一个国家资本流动、资本配置、人力配置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春燕  
随着粮食安全概念的演进,人们对粮食安全关注的重点从宏观层面转向了微观层面。文章从影响微观粮食安全的宏观因素,微观个体粮食获取途径,价格和收入对微观粮食安全的影响,价格补贴、收入补贴与微观粮食安全以及微观粮食安全保障政策成本等五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既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并提出了微观粮食安全保障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罗滢  何晓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影子银行体系对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稳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证明传统的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不足以实现其既定目标,需要找寻更为适用的政策框架,而宏观审慎政策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上述背景,《金融评论》编辑部于2011年12月1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影子银行与宏观审慎政策"学术研讨会。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国际组织以及金融业界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就影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类承曜  
本文从一个逻辑一致的角度对银行监管理论进行全面回顾,特别是分析银行监管各方面理论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回顾了论证银行监管必要性的文献并根据监管理论文献提出了对最优的银行监管体系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梳理;接下来重点评述了研究各种银行监管方法的文献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燕辉  段梅  
金融加速器与宏观经济波动已成为近年来宏观经济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并吸引了国内外学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分别基于企业部门、家庭部门、银行部门和跨国情形四个方面对金融加速器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指出国内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婵婵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散,致力于降低顺周期性和跨机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讨论。本文从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与内涵、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并提出了今后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重点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成樑  崔小勇  
在传统的Ramsey模型中,代表性个体的效用函数是时间可分的,这类效用函数由于其简洁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后续的研究发现,时间可分效用函数框架下得到的结论与现实经济差别很大。为此,经济学者通过拓展和完善Ramsey模型关于效用函数的设定,进而使得理论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现实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在传统Ramsey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习惯形成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从而对很多宏观经济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首先介绍了习惯形成的含义以及习惯形成的基本分析框架,而后从消费储蓄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资产定价理论几个维度考察了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军  乔博  胡凤云  
本文从影子银行形成机理出发,将拉姆齐模型引入信贷条件,发现影子银行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能够起到增加社会产出的作用。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以及GDP等宏观经济指标进行SVAR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是传统银行融资的有效补充,但其冲击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较短,且促进作用有限。在此基础上,本文发现中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抑制的产物,随着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影子银行的特征会逐渐从融资性向交易性过渡,因此,应该加强宏观审慎框架与政策协调机制的建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蒋冠  霍强  
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作用是把"双刃剑"。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金融资产结构优化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发展路径。首先介绍影子银行的定义、范围、影响等,阐述中国影子银行的动因、特征和规模。其次分析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机制。鉴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及影响的复杂性,本文认为在治理原则上应当趋利避害、疏堵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