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7)
- 2023(9487)
- 2022(7890)
- 2021(7328)
- 2020(6148)
- 2019(13949)
- 2018(13978)
- 2017(25935)
- 2016(14483)
- 2015(16472)
- 2014(16654)
- 2013(15832)
- 2012(14818)
- 2011(13320)
- 2010(13697)
- 2009(12817)
- 2008(13013)
- 2007(12083)
- 2006(10758)
- 2005(10050)
- 学科
- 济(47024)
- 经济(46924)
- 管理(45060)
- 业(38114)
- 企(33433)
- 企业(33433)
- 制(24310)
- 银(21712)
- 银行(21565)
- 行(20235)
- 方法(18349)
- 财(16764)
- 中国(15036)
- 数学(15010)
- 融(14812)
- 金融(14804)
- 数学方法(14755)
- 体(14144)
- 度(13423)
- 制度(13389)
- 学(13115)
- 农(12679)
- 业经(12244)
- 体制(11063)
- 业务(10479)
- 务(10320)
- 理论(10314)
- 财务(10284)
- 财务管理(10248)
- 企业财务(9758)
- 机构
- 大学(203547)
- 学院(201344)
- 济(76270)
- 经济(74334)
- 管理(72396)
- 研究(71722)
- 中国(62103)
- 理学(60450)
- 理学院(59667)
- 管理学(58505)
- 管理学院(58122)
- 京(44167)
- 科学(43736)
- 财(43151)
- 农(37466)
- 所(37297)
- 江(33886)
- 中心(33684)
- 研究所(33611)
- 财经(32599)
- 业大(29771)
- 农业(29664)
- 经(29450)
- 北京(27604)
- 州(26728)
- 院(26534)
- 范(26453)
- 师范(26088)
- 银(25245)
- 财经大学(24308)
- 基金
- 项目(131921)
- 科学(103003)
- 研究(96049)
- 基金(95059)
- 家(84112)
- 国家(83424)
- 科学基金(70285)
- 社会(59944)
- 社会科(56640)
- 社会科学(56624)
- 省(51459)
- 基金项目(49616)
- 自然(45213)
- 教育(45167)
- 自然科(44162)
- 自然科学(44142)
- 划(44084)
- 自然科学基金(43383)
- 编号(38736)
- 资助(38655)
- 成果(34007)
- 重点(30686)
- 部(29543)
- 制(28744)
- 课题(28386)
- 创(27406)
- 发(27189)
- 创新(25772)
- 性(25257)
- 科研(25147)
共检索到326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静
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监管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对影子银行体系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监管当局亟待解决的课题,而监管制度建构的前提是厘清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对影子银行体系内涵涉及到的构成要件进行梳理及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现状进行剖析后发现,监管的制度模式已滞后于综合金融业务的发展,传统的微观审慎政策工具已不能对交叉领域中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行为进行有效抑制。因此,需对于现存监管模式进行渐进式改革,建立影子金融监管委员会,明确金融监管各部门之间协调主体和责任归口,建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逐步完善影子银行监管的制度构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毅 蒋玉洁
本文从影子银行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入手,首先从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上分析其期限错配引致流动性风险的传导机制,进而以我国目前两种信用风险较高的影子银行业务——民间借贷和银信理财合作为主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传导机制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元倩
论文依据是否存在监管缺失对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定义,并分别基于机构监管和业务监管维度对中国当前具有银行功能的金融体系进行了划分,将具有最广泛影子银行特征的金融体系划分为成因和风险特征各不相同的四类影子银行,同时基于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对四类影子银行提出了分类监管要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耿同劲
流动性生产是银行本质上固有的功能,对流动性需求的膨胀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在流动性生产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是影子银行体系兴起的内在逻辑。金融监管应资本监管与市场准入监管并重,同时更侧重于功能导向和信息披露的监管,以消除市场分割,降低流动性溢价,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关键词:
流动性生产 影子银行体系 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耿同劲
流动性生产是银行本质上固有的功能,对流动性需求的膨胀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在流动性生产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是影子银行体系兴起的内在逻辑。金融监管应资本监管与市场准入监管并重,同时更侧重于功能导向和信息披露的监管,以消除市场分割,降低流动性溢价,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关键词:
流动性生产 影子银行体系 监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婧倩 许承明
影子银行体系作为现代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伴随着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变化,也给我国的金融稳定性带来了风险隐患。该文在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规模测算,继而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为例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动因;最后根据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形成机理 金融监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蕊
影子银行作为广义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投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与正规金融体系关联度高,且较少或没有受到监管,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比较了关于影子银行的多种概念界定,梳理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机构形态和工具种类,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在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正规银行体系、金融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降低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协调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期限转换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钟磊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及现状影子银行体系又称"平行银行系统"或"准银行"1,它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机构、市场、工具和方法。从功能作用看,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有形或无形实体发挥着信用中介的信贷融通职能;从风险角度看,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增霆
游离在央行监管体制之外的影子银行体系,是削弱央行宏观调控能力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在过去十多年间,世界范围内影子银行体系所创造的金融工具,以形形色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名义,几乎完全破除了金融系统结构中机构与市场之间的边界。这种格局让已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兴旺
区别于以往影子银行监管研究,文章在对国内外影子银行体系监管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的基础上,基于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立足于影子银行发展与监管现状,采用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方法,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进行剖析,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具体思路与目标,创新性提出对影子银行体系实行三重动态平衡监管的思想,并进一步从宏观审慎、微观审慎以及法律监管视角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进行修正与完善,采用功能性监管和行为性监管模式从而达到防范影子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维持金融体系稳定与安全,最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分业经营 金融监管 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俊霞 刘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作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较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特点和风险。其次界定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行模式和风险。从中国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评估来看,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总体风险可控,结构上有风险暴露隐患。未贴现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结构较为简单,同属银行表外业务,其风险与银行信贷相当。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期限错配与收益率错配风险。信托贷款中信政合作、基建信托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托违约风险较大。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典型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最后根据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情况提出了监管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阳 张佳睿
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巨大的融资缺口,部分企业无法从正规的银行信贷渠道取得融资,从而转向影子银行等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同时,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金融机构规避监管套利的结果。影子银行的业务在监管视线之外,扩大了整个社会信用创造的范围,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对政府的产业政策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影子银行对满足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简单地直接禁止或强制转型都是不可取的。利率市场化定价是消除利用利率双轨制进行融资套利的根本途径,是有效控制影子银行体系不合理扩张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风险 监管 融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真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影子银行体系来分析现代金融体系,并重构现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比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国际上对影子银行体系并无公认的定义。影子银行具有证券化程度高、信息不透明、杠杆率较高等特征,这直接引致其存在诸多内生性金融风险,国际社会倾向于采用"类银行化"的监管路径对影子银行进行金融监管。国际社会采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金融风险 国际法律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