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3)
2023(12632)
2022(10422)
2021(9504)
2020(7759)
2019(17186)
2018(16759)
2017(31183)
2016(16637)
2015(18443)
2014(18208)
2013(17647)
2012(16741)
2011(15265)
2010(15765)
2009(14873)
2008(14015)
2007(12946)
2006(11797)
2005(11092)
作者
(47829)
(39530)
(39161)
(37093)
(25128)
(18748)
(17732)
(15354)
(15108)
(14293)
(13541)
(13404)
(12815)
(12721)
(12545)
(12282)
(11568)
(11551)
(11373)
(10994)
(10182)
(9592)
(9578)
(9142)
(9048)
(8989)
(8937)
(8686)
(8087)
(8080)
学科
(65521)
经济(65451)
(49631)
管理(48379)
(41180)
企业(41180)
(34104)
银行(33959)
(32430)
(30401)
金融(30394)
中国(29507)
(23380)
地方(22801)
(19299)
技术(18762)
方法(18338)
业经(18243)
(16613)
数学(14800)
数学方法(14665)
(13629)
制度(13626)
农业(13505)
(13354)
技术管理(13043)
(12555)
理论(12439)
业务(12398)
中国金融(11883)
机构
学院(226365)
大学(222138)
(93847)
经济(91596)
管理(82956)
研究(82747)
中国(74762)
理学(68420)
理学院(67630)
管理学(66644)
管理学院(66200)
(48564)
科学(47815)
(46627)
(41918)
中心(40141)
(39353)
(38378)
研究所(37469)
财经(35006)
(33475)
银行(32130)
(31917)
(31554)
北京(31392)
(30457)
农业(30385)
业大(30228)
(30170)
师范(30087)
基金
项目(142117)
科学(111853)
研究(109239)
基金(99001)
(85471)
国家(84617)
科学基金(72465)
社会(68648)
社会科(65131)
社会科学(65118)
(59782)
基金项目(51579)
教育(49557)
(48629)
编号(44656)
自然(43616)
自然科(42660)
自然科学(42648)
自然科学基金(41900)
资助(39281)
成果(37254)
(37002)
(35846)
课题(33466)
创新(32557)
重点(32473)
发展(30280)
(29787)
(29780)
国家社会(27941)
期刊
(114736)
经济(114736)
研究(78078)
中国(60330)
(50875)
金融(50875)
(38078)
(35752)
管理(35385)
教育(32612)
学报(32470)
科学(31040)
大学(25016)
农业(23794)
学学(23362)
技术(21629)
业经(20244)
经济研究(18176)
财经(17760)
(15305)
问题(13825)
科技(13057)
(12647)
论坛(12647)
(12642)
技术经济(11481)
理论(11215)
国际(11039)
商业(10832)
(10671)
共检索到386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探讨影子银行体系不仅为我国的金融创新找到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也将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提供有益的镜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封思贤  张瑶  
中外影子银行创新活动的主体明显不同,并对利率有着不同的影响机制。利率扭曲是影子银行发展的重要前提,但存款利率扭曲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冲击程度明显强于贷款利率扭曲对其的冲击程度。影子银行通过投融资渠道、定价机制、监管突围等方面的金融创新,促进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改革顺序、力度、重点、时机等方面优化存贷利率的政策组合,是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促进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钟磊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及现状影子银行体系又称"平行银行系统"或"准银行"1,它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机构、市场、工具和方法。从功能作用看,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有形或无形实体发挥着信用中介的信贷融通职能;从风险角度看,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体系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慧  
绿色金融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传统行业转型及新能源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商业银行作为经济运行当中的重要一员,是我国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持机构。而当前国内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中ESG管理理念有待深化,需不断提高气候环境风险管控,加强产品创新,把握投资机遇,有效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耿楠  
在现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存在弊端和不足,并且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较大缺口的背景下,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建是多边开发金融体系的重大创新和有益补充,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功能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同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面临内外部的风险与挑战。为了实现优势互补,为全球发展问题做出更大贡献,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加强合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云松  冯毅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杜亚斌  顾海宁  
影子银行的异军突起、飞速发展,给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高度的繁荣。由于影子银行的高杠杆贷款操作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内生的脆弱性,成为引发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影子银行体系的教训给我国金融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我国金融业应循序渐进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注重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应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超  唐莹  杨文静  
笔者基于国内影子银行现状,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应根据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体系不同组成部分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正确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为金融自由化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段志明  
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银行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应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补短板,加大差异化金融产品供给、优化适老金融服务,围绕重点区域、关键细分领域创新金融服务,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关键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纯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和特征出发,在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监管思路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认为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树立"有底线创新"的监管思维,对影子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并不断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游  
中国式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结果。2009年以来,这种中国式金融创新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尽管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滋生出新的金融风险,但客观上起到促进我国金融深化的作用。总结中国式金融创新模式,分析中国式影子银行金融创新的潜在风险,展望中国式金融创新的未来发展态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德旭  郑联盛  
本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极度的繁荣。但是,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金融创新、信息披露不完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金融体系带了新的风险,甚至是系统性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婧倩  许承明  
影子银行体系作为现代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伴随着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变化,也给我国的金融稳定性带来了风险隐患。该文在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规模测算,继而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为例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动因;最后根据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监管框架之间的不一致性所引发的金融创新以及机构投资者对安全性资产的超额需求共同推动了影子银行体系在美国迅速发展。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政府支持的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外部"影子银行体系组成,但其各自的信贷中介程序和复杂程度不尽相同。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对美国以及全球金融体系都产生了重要而复杂的影响。尽管《多德—弗兰克法》为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旨在有效规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之路依然漫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志宏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理论研究和银行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模块化管理、六西格玛设计、精益管理、客户之声和面向服务的架构等技术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市场驱动、并行协同、过程控制、融合集成为特征的,保持风险回报动态平衡的产品创新流程体系模式。本研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产品创新流程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响应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支持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较强的参考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