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25)
2023(14471)
2022(12365)
2021(11590)
2020(9784)
2019(22276)
2018(21688)
2017(42269)
2016(22734)
2015(25295)
2014(24912)
2013(24719)
2012(22640)
2011(20200)
2010(20018)
2009(18609)
2008(17337)
2007(15058)
2006(13228)
2005(11676)
作者
(66464)
(54924)
(54515)
(51684)
(34778)
(26461)
(24826)
(21511)
(21180)
(19505)
(18788)
(18536)
(17262)
(17253)
(17125)
(16883)
(16562)
(16300)
(15733)
(15593)
(13711)
(13454)
(13297)
(12454)
(12449)
(12239)
(12175)
(12109)
(11014)
(10790)
学科
(82938)
经济(82845)
管理(62667)
(61755)
(51641)
企业(51641)
方法(40183)
数学(35186)
数学方法(34849)
(34056)
银行(33908)
(32353)
(30811)
金融(30810)
中国(27647)
(23872)
(23646)
(22244)
业经(19360)
(18752)
地方(18534)
(16708)
贸易(16693)
(16258)
(16182)
财务(16120)
财务管理(16097)
农业(15379)
企业财务(15368)
理论(14460)
机构
大学(312839)
学院(310383)
管理(123718)
(121947)
经济(119252)
理学(107558)
理学院(106384)
管理学(104523)
管理学院(103993)
研究(103524)
中国(87506)
(65936)
科学(65648)
(58034)
(56386)
(52071)
业大(50915)
中心(49831)
研究所(48040)
农业(46189)
财经(45893)
(44059)
(41816)
北京(41296)
(38307)
师范(37805)
(37159)
(37091)
经济学(36948)
财经大学(34610)
基金
项目(219652)
科学(170752)
基金(159547)
研究(155033)
(140947)
国家(139782)
科学基金(119194)
社会(97092)
社会科(92192)
社会科学(92167)
(85910)
基金项目(85797)
自然(79895)
自然科(78033)
自然科学(78008)
自然科学基金(76604)
(72703)
教育(70128)
资助(65582)
编号(62300)
重点(49176)
成果(48871)
(47457)
(46335)
(46205)
创新(43115)
科研(42815)
课题(42170)
计划(41255)
大学(40534)
期刊
(124156)
经济(124156)
研究(91343)
中国(56753)
学报(55919)
(51855)
金融(51855)
(51640)
科学(48304)
管理(42446)
(41618)
大学(41283)
学学(39376)
农业(33445)
教育(28749)
技术(23544)
财经(22222)
业经(20421)
经济研究(20401)
(18787)
理论(17241)
(16867)
问题(16122)
实践(16045)
(16045)
科技(16043)
(15037)
业大(14832)
图书(14792)
技术经济(13957)
共检索到453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董瑾杰  
文章是作者2017年研究成果的续作,延续了前作的布局,针对同业非标的监管效果(发展情况)和监管套利以及同业非标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监管效果方面,文章运用图表和面板分析法以同业非标资产、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为突破口评估了同业非标的监管效果。监管套利方面,文章运用会计还原法、流程图分析法、数据比较法分别从利益驱动、运作模式和收益率成本率三个角度验证套利事实。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方面,文章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实证分析了同业非标的影响。研究表明:监管虽然控制了股权及其他投资的增速,但是影子银行还是通过小银行和同业存单实现了发展,监管套利模式变得更加复杂,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超  唐莹  杨文静  
笔者基于国内影子银行现状,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应根据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体系不同组成部分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正确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为金融自由化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向前  诸葛瑞英  黄盼盼  
近年来影子银行系统的快速扩张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VAR模型,对2000~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负向作用,对于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以及传导机制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第二,影子银行系统使我国金融稳定性有所降低;第三,近年我国相对稳定的金融系统、较快的经济增长以及货币供给的不断增加是影子银行系统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云松  冯毅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雷蕾  苏映雪  
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和惠普金融的发展以及补充传统信贷促进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影子银行缺乏有效监管,也给金融稳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文章将从金融稳定定义和测度、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影响以及影子银行与金融稳定间三个角度对以往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影子银行未来监管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智华  杨秀云  
商业银行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和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机制,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可能会导致影子银行的逆周期扩张。研究表明,这一金融特征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会相互强化并使经济产生滞涨风险,而传统上紧盯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Taylor规则无法有效抑制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当局应该将社会信贷总量纳入到传统Taylor规则中并对其做出一定程度的反应;作为衡量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信贷条件的贷款利率差这一观测变量,当其波动程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货币政策也应对其做出反应。消除金融歧视和金融抑制具有最好的社会福利效果,对金融变量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也应避免政策工具的冲突和政策目标的叠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荣  崔琳琳  
鉴于全球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影子银行体系两面性,国际主要市场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监管改革,改善传统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体系,以期在发挥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通系统重要性作用的同时,克服其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各国金融稳定运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探讨了危机后国际社会影子银行监管改革进展和政策设计,为我国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和实现金融体系稳定提出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本·伯南克  李志军  司马亚玺  
在危机之后,金融稳定政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现在通常被认为与货币政策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中央银行的职责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银行机构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在单个银行机构的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方面迈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宁洁  汪阳  
影子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被人们广泛关注,而其运行的机制早已存在。从影子银行的概念出发,结合中国国情,分析出国内影子银行的规模及趋势。通过研究中国国内影子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分析其在对中小企业融资中起到正面效益,对银行资金运作效率的刺激作用以及信贷发展过度对金融整体形式的潜在威胁。为维护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要充分发挥影子银行正面效用,完善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之间的联系和放宽对金融市场管制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许付常  王传东  
本文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测度了1992~2014年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稳定性水平,并在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建立相关模型实证检验两者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金融稳定性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当影子银行规模低于阈值时,影子银行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反之则会降低金融稳定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监管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建秀  张国祚  
文章选择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以及金融机构资产状况作为反映金融稳定性的衡量指标,采用VAR模型分析影子银行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在社会融资规模中所占比例的提高会促使利率、汇率以及房地产价格上升,对股票价格以及金融机构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传统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利率、汇率、股票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影响较小。目前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不构成严重威胁。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封思贤  居维维  李斯嘉  
基于1991~201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美欧影子银行属于资产证券化主导发展模式,主要通过金融衍生各个环节上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冲击来加剧金融不稳定;中国的影子银行属于信贷主导发展模式,主要通过社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和银行稳定等渠道来威胁金融稳定。影子银行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冲击程度已远远超过通胀率风险、银行自身风险等因素且存在时滞效应。强化影子银行创新功能与完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是实现金融稳定的关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珺  
随着我国金融环境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体系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潜在因素。研究探析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有助于完善现有的金融脆弱性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针对性的金融监管框架,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理论和现实层面的重大意义。国内外影子银行体系虽然存在差异,但在本质上都是以资产证券化为基础,并具备信用创造的功能,完成了对传统银行体系部分功能的复制。然而,影子银行体系采用的高杠杆操作和对短期流动性的依赖,既造成了其自身的不稳定性,又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对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存在性和影响方式与国外的差异性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对其评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洋  
在银行体系中,流动性风险具有传染性,同业之间的流动性风险状况会相互影响。即使只有一家商业银行倒闭概率上升,也意味着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上升。笔者使用KMV模型测度了每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倒闭概率并将其作为刻画银行体系稳定程度的指标,进而研究同业流动性风险对金融体系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同业之间流动性风险存在相互正向影响,这表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之间业务同质性较高,存在相互模仿的竞争战略;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相互负向影响,存在流动性风险的自动稳定机制。整体来看,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洋  
在银行体系中,流动性风险具有传染性,同业之间的流动性风险状况会相互影响。即使只有一家商业银行倒闭概率上升,也意味着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上升。笔者使用KMV模型测度了每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倒闭概率并将其作为刻画银行体系稳定程度的指标,进而研究同业流动性风险对金融体系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同业之间流动性风险存在相互正向影响,这表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之间业务同质性较高,存在相互模仿的竞争战略;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相互负向影响,存在流动性风险的自动稳定机制。整体来看,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间的同业影响更多体现在资产流动性风险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同业的整体流动性风险状况自动调整经营策略来降低倒闭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的同业间影响对银行倒闭概率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