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6)
- 2023(13181)
- 2022(11655)
- 2021(11054)
- 2020(9528)
- 2019(21316)
- 2018(21224)
- 2017(41359)
- 2016(22402)
- 2015(25268)
- 2014(25371)
- 2013(25017)
- 2012(22866)
- 2011(20319)
- 2010(20657)
- 2009(19423)
- 2008(18813)
- 2007(16538)
- 2006(14547)
- 2005(13253)
- 学科
- 济(81612)
- 经济(81488)
- 管理(68585)
- 业(64574)
- 企(54391)
- 企业(54391)
- 方法(39261)
- 数学(33399)
- 数学方法(33052)
- 制(27092)
- 财(25790)
- 中国(24156)
- 银(23914)
- 银行(23767)
- 行(22252)
- 农(20399)
- 业经(19025)
- 学(17694)
- 融(17654)
- 金融(17651)
- 务(16805)
- 财务(16734)
- 财务管理(16661)
- 企业财务(15807)
- 地方(15284)
- 度(15135)
- 制度(15121)
- 体(14883)
- 理论(14515)
- 贸(14492)
- 机构
- 大学(313285)
- 学院(309699)
- 管理(125728)
- 济(121875)
- 经济(118979)
- 理学(107641)
- 理学院(106506)
- 管理学(104857)
- 管理学院(104290)
- 研究(99605)
- 中国(84326)
- 京(67529)
- 财(63444)
- 科学(60098)
- 财经(49754)
- 所(49456)
- 农(47379)
- 中心(46865)
- 江(46614)
- 经(45140)
- 研究所(44232)
- 业大(44182)
- 北京(42367)
- 范(37934)
- 州(37907)
- 师范(37579)
- 财经大学(37320)
- 农业(37142)
- 经济学(36673)
- 院(36247)
- 基金
- 项目(209254)
- 科学(164450)
- 研究(154181)
- 基金(152903)
- 家(131746)
- 国家(130673)
- 科学基金(113215)
- 社会(96899)
- 社会科(91832)
- 社会科学(91808)
- 基金项目(81398)
- 省(80725)
- 自然(73960)
- 自然科(72155)
- 自然科学(72140)
- 自然科学基金(70841)
- 教育(70261)
- 划(67693)
- 资助(63509)
- 编号(63042)
- 成果(51604)
- 部(46615)
- 重点(46038)
- 创(43461)
- 课题(42791)
- 发(42617)
- 制(41706)
- 创新(40604)
- 教育部(40487)
- 科研(40267)
- 期刊
- 济(132384)
- 经济(132384)
- 研究(98783)
- 中国(65245)
- 财(50453)
- 学报(46713)
- 管理(45699)
- 融(43069)
- 金融(43069)
- 科学(42904)
- 农(42456)
- 大学(35853)
- 学学(33814)
- 教育(31369)
- 农业(27775)
- 技术(25264)
- 财经(24481)
- 经(20572)
- 经济研究(20402)
- 业经(20196)
- 理论(17423)
- 问题(16744)
- 实践(16146)
- 践(16146)
- 财会(14901)
- 图书(14890)
- 会计(14674)
- 科技(14320)
- 技术经济(14219)
- 现代(14082)
共检索到470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家华 蔡则祥
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务与国外成熟市场中的影子银行业务有着明显差异,从中外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及其风险特征,风险传染渠道与传染效应;并基于免疫系统理论,设计影子银行业务宏微观审慎结合的审计免疫机制,旨在防范影子银行业务风险向金融系统传染,维护金融稳定,确保金融安全。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风险传染 审计免疫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蒲丹琳 鄢翥 肖小丹
以中国68家非上市银行和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抑制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探究高质量的审计对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更高,更能有效抑制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股权集中度较高和处于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地区的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更大,高质量的审计对其风险的抑制效果更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玉凯 戴炜倬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随着金融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和P2P的发展,游离于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依据FSB发布的《2015年全球影子银行监测报告》,截至2014年,全球26个主要经济体的影子银行资产达36万亿美元,其资产总量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55%增加到2014年的59%。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占全球影子银行规模的比重由2010年的6%上升至2014年的12%,影子银行的资产增速超过了3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昶皓
本文从银行表内和表外的影子银行业务出发,考虑其最新业务进展及监管动向,利用微观层面数据开展研究。结果发现:(1)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最为核心的动力是减少资本消耗;(2)影子银行业务及金融监管力度均显著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其中影子银行业务存在异质性,表内业务起主导作用,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不显著。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强降低了资产收益率,并提高其波动水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勇 王满 马影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Compustat Global数据库提供的中、美两国同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参与程度度量指标,研究影子银行业务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显著增加了其股价崩盘风险,表明公司管理层存在掩盖此类高风险金融业务信息的行为。进一步分析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和投资者异质信念在影子银行业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起中介作用;影子银行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外部监管环境及内部治理、信息环境较弱的公司中。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股价崩盘风险 隐藏信息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窦炜 张书敏
实体经济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会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利于企业"脱虚向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本文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央企及其所属控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央企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既能有效抑制央企及其所属控股公司开展影子银行业务,也能显著降低其表内显性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综合力度越强,对影子银行业务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审计公告中披露与影子银行问题相关的描述事项段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抑制央企从事此类业务,但仅当公告中涉及违规资金配置时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积极进行整改回应的央企,其影子银行业务下降更显著。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罗岚 邢丽莉
电话银行是利用电话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24小时人工服务的金融服务渠道,它不与客户直接面对,通过信息系统识别客户后由客户自主或通过客服代表完成后续相关交易,操作流程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表现为客户信息泄漏、业务不当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琳 曹勇
影子银行体系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最易以资金链断裂的方式爆发,而资金链断裂后一般以"挤兑"的形式爆发系统性风险。本文以D-D模型为基础,区别以往研究,首次建立了一个包含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两种异质节点的网络,以银行间同业业务和管道业务为研究对象,考察流动性充足与不足情况下,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网络系统性风险的传染过程。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主要结论:在流动性充足情况下,影子银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程度,影子银行通过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缓释风险,商业银行同业关联规模越大,受风险传染的可能性越大;流动性不足使系统性风险程度增加,同时,影子银行的存在也增大了系统性风险程度,影子银行关联的规模越大,越容易将更多风...
关键词:
金融网络 影子银行 风险传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万灵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银行业通过引入这些高新科技而衍生的电子交易、网上交易等新型银行业务 ,既给社会带来极大便利和高效 ,又给银行自身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风险的到来 ,诸如基于信息技术的系统风险、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品种形式的业务风险等。要发挥现代银行的业务优势 ,规避其不利的方面 ,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与现代银行业务相适应的监管制度 ,防范其可能发生的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
关键词:
现代银行业务 风险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北京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同时其风险也在不断上升,这就给传统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通过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来源进行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对策来防范与控制这些风险。
关键词:
电子银行 风险来源 内控管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申风平 刘玉莹 周燕
物流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打破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传统思维,引用动产质押来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为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群体竞争力提供了可能。本文介绍物流银行的业务效能,分析了物流银行可能产生金融风险,并针对这些新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物流银行 业务效能 风险防范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雪
集团客户除具有单一客户的风险外,还具有与集团客户经营管理相对应的集团客户风险,近年来迅速扩张的影子银行业务更是增加了集团客户风险的复杂性,频频暴露的集团客户风险问题直接影响着区域金融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从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过程中潜在风险隐患的识别入手,深入剖析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扩大企业信用信息收集范围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集团客户 授信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宗莹萍 司登奎 孙越
尽管影子银行能够发挥“类金融”作用并在短期内为企业提供流动性以应对非预期外部冲击,但由于其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在长期将会对企业带来反噬的不利后果。文章基于风险承担视角,以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非金融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对其自身风险承担所形成的反噬作用。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会显著加剧企业风险承担,且非金融企业涉足影子银行业务每增加1单位,企业风险承担平均增加0.197单位,上述效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公司治理较差、制度质量较低和投资机会较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降低投资效率与恶化信息披露质量是非金融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对其自身产生反噬作用的潜在机制。文章既为非金融企业涉足投资端的影子银行业务所形成的经济后果提供了丰富且稳健的经验证据,也能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必要的微观基础。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风险承担 信息质量 投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