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20)
2023(4282)
2022(3559)
2021(3487)
2020(3068)
2019(7089)
2018(6842)
2017(14520)
2016(7440)
2015(8318)
2014(8256)
2013(8345)
2012(7796)
2011(6718)
2010(6728)
2009(6454)
2008(6784)
2007(6031)
2006(5427)
2005(5269)
作者
(19551)
(16176)
(16062)
(15527)
(10542)
(7701)
(7421)
(6476)
(6123)
(5927)
(5687)
(5569)
(5358)
(5354)
(5196)
(5073)
(4866)
(4832)
(4753)
(4245)
(4220)
(3870)
(3812)
(3765)
(3732)
(3712)
(3709)
(3436)
(3222)
(3193)
学科
(33040)
经济(32995)
(25756)
管理(21705)
(20260)
企业(20260)
方法(18867)
(18565)
银行(18420)
数学(17888)
数学方法(17839)
(17022)
(15967)
(12725)
(11302)
金融(11302)
(10784)
保险(10693)
中国(10484)
业务(10474)
(9903)
制度(9902)
(9664)
财务(9661)
财务管理(9645)
企业财务(9280)
银行制(8773)
(6576)
体制(6054)
(5473)
机构
大学(100891)
学院(98569)
(49521)
经济(48697)
管理(40907)
中国(36661)
理学(33742)
理学院(33521)
管理学(33190)
管理学院(33016)
(29997)
研究(29622)
财经(23247)
(21679)
(21405)
银行(20698)
(20407)
(19220)
(18198)
财经大学(17980)
金融(17920)
经济学(17378)
经济学院(16011)
中心(15938)
(15048)
(13975)
北京(13246)
科学(13191)
(13100)
人民(12987)
基金
项目(58141)
科学(46970)
基金(46404)
研究(41730)
(38905)
国家(38645)
科学基金(34817)
社会(29489)
社会科(28187)
社会科学(28182)
基金项目(23922)
自然(22460)
自然科(22038)
自然科学(22034)
自然科学基金(21730)
资助(21094)
(19664)
教育(18945)
(16875)
编号(15162)
(14545)
教育部(13413)
人文(13039)
国家社会(13003)
重点(12501)
成果(12038)
(12025)
(11830)
大学(11816)
(11770)
期刊
(48928)
经济(48928)
研究(39265)
(34231)
金融(34231)
(25841)
中国(19421)
管理(15093)
财经(12802)
学报(11381)
(10759)
科学(10713)
(10684)
大学(9589)
学学(9297)
经济研究(8534)
会计(7730)
理论(7352)
财会(7238)
技术(6637)
实践(6573)
(6573)
问题(6037)
统计(5828)
国际(5695)
(5600)
技术经济(5241)
业经(5174)
农村(4995)
(4995)
共检索到168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勇  王满  马影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Compustat Global数据库提供的中、美两国同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参与程度度量指标,研究影子银行业务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显著增加了其股价崩盘风险,表明公司管理层存在掩盖此类高风险金融业务信息的行为。进一步分析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和投资者异质信念在影子银行业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起中介作用;影子银行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外部监管环境及内部治理、信息环境较弱的公司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赵仲匡  
资本"脱实向虚"及非金融企业利润越来越依赖金融渠道是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以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类金融"行为作为出发点,选取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揭示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逻辑及其潜在的捂盘动机。结果表明:(1)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每增加1单位标准差,其股价崩盘风险平均增加1.90%单位标准差,研究结论对于替换核心指标、改变参数估计方法、控制其他冲击和工具变量保持稳健。(2)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会恶化信息质量;同时,该行为会降低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非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但总盈利能力下降。特别地,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短期投资者为主的股东结构和市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中尤为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出于迎合股东利益等动机选择短视性的影子银行业务,在主营业务利润下滑后进行捂盘。(3)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外部监督较弱、内部治理较差和投资机会较低的企业中尤为显著。本文为影子银行业务形成的企业捂盘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加强外部监督和完善公司治理从而缓解管理层短视行为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淑霞  
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的区域,其是否会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以及如何影响系统性风险是金融部门监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选取2007~201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为非线性的U型关系,当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较低时,会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当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超过一定水平后,将扩大银行系统性风险。最佳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为0.315万亿元至0.4万亿元之间。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合理引导影子银行业务方向和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淑霞  
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的区域,其是否会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以及如何影响系统性风险是金融部门监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选取2007201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为非线性的U型关系,当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较低时,会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当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超过一定水平后,将扩大银行系统性风险。最佳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为0.315万亿元至0.4万亿元之间。本文的研究结论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林永坚  
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0—2020年数据为样本,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角度对银行贷款是否具有治理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银行贷款与股价崩盘风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正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短期贷款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表明我国银行贷款不仅没有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反而助推了股价崩盘风险。机制检验发现,银行贷款提高了借款人正向盈余管理程度,降低了借款人的信息透明度,进而导致股价崩盘风险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贷款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际四大”审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以及独立董事比例低等治理水平更低的样本组中显著。研究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我国银行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万国超  张渝  朱琳  
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资本市场环境下的股价崩盘风险是否会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研究发现,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程度越高,其债务融资成本也越高。从融资约束差异检验发现,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程度高时,股价崩盘风险对债务融资成本的提升更显著;同时,从机构投资者信息治理角度出发,发现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时,股价崩盘风险对债务融资成本的提升更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华玉  吴晓晖  
以1992-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发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水平较差、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这表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可能同时通过"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影响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宝华  罗宏  周微  杨行  
本文以我国2000-2014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地区社会信任水平和股价崩盘风险的内在联系,以及正式制度如何影响这种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社会信任水平越高,公司股价在未来崩盘的风险越小。这说明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抑制了管理层隐藏坏消息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信任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仅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和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存在。本研究不仅从学理上揭示了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而且为监管部门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促进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黄金波   陈伶茜   周先波  
企业投放广告的初衷是增加产品知名度并提高企业价值,然而近期频繁爆发的广告费过高引致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使得学术界将广告投入与股价崩盘风险联系起来。理论上适度广告投入可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有利于股价稳定,而过度广告投入则可能是企业管理层寻求短期利益或掩饰经营不善的自利工具,从而加剧股价崩盘风险。本文基于我国A股市场所有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首次从实证角度研究广告投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当年广告投入的增加会加剧次年股价崩盘风险的发生,说明广告投入不仅影响产品市场,还对金融市场具有溢出效应;广告投入对股票价格的这种溢出效应在信息透明度低、企业规模大和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广告投入增加会通过提高媒体报道数量和分析师跟踪数量来加剧股价崩盘风险;在变更回归样本和核心变量测度指标后,广告投入的溢出效应依然稳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曹丰  鲁冰  李争光  徐凯  
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增大了公司股价未来崩盘的风险。在考虑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和内生性等因素的影响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公司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越完善,上述正相关关系越弱。渠道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一定程度上源于它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本文拓展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研究,丰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监管部门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颖  伊志宏  
本文以2004—2015年被男性明星分析师与女性明星分析师共同关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不同性别分析师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分析师比男性分析师具有更强的能力预测股价崩盘风险,而且,女性分析师的谨慎特征及其所处的较为有利的券商环境会提升其预测能力。本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分析师性别差异以及股价崩盘风险的文献,同时有助于劳动力市场、投资者以及女性分析师本身更加清楚地认识分析师在负面信息预测能力上的性别差异。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褚剑  方军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我国股市的大幅波动凸显了股价崩盘风险的重大研究价值,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动因,而忽视了对其经济后果的直接检验。本文从审计费用角度研究股价崩盘风险的经济后果,旨在探讨审计师在审计决策时是否以及如何使用客户股价崩盘风险这一信息。研究发现,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这表明审计师在做出审计决策时的确考虑股价崩盘风险信息;并且,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与审计费用的正向关系在公司为国企、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审计师规模较大以及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时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审计师花费的审计时间越长,这表明公司股价崩盘导致增加的审计费用包含了对审计努力的价格补偿。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崩盘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会影响审计师的审计定价决策。这从审计师角度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褚剑  方军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我国股市的大幅波动凸显了股价崩盘风险的重大研究价值,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动因,而忽视了对其经济后果的直接检验。本文从审计费用角度研究股价崩盘风险的经济后果,旨在探讨审计师在审计决策时是否以及如何使用客户股价崩盘风险这一信息。研究发现,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这表明审计师在做出审计决策时的确考虑股价崩盘风险信息;并且,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与审计费用的正向关系在公司为国企、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审计师规模较大以及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时更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雄兵  黄玉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数据为样本,研究高管的海外经历对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发现海归高管有助于降低公司未来股价的崩盘风险,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并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另外,海归高管降低股价崩盘的效果在分析师关注较少的企业以及外部审计质量较弱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海归高管通过降低公司过度投资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抑制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玉洁  
文章从供应商监督与治理视角,基于2002—201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商业信用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的商业信用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了自身的利益,供应商有动机识别和监督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有效降低了客户企业股价未来大幅下跌的风险;相对于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在市场化进程落后的地区,商业信用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商业信用可以通过降低税收规避程度、提高信息透明度与会计稳健性,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