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4)
2023(7045)
2022(5780)
2021(5432)
2020(4384)
2019(9971)
2018(9411)
2017(19445)
2016(10112)
2015(11283)
2014(11361)
2013(11169)
2012(10496)
2011(9497)
2010(9809)
2009(9584)
2008(8849)
2007(8092)
2006(7570)
2005(7227)
作者
(26753)
(22014)
(21702)
(21165)
(14190)
(10343)
(10281)
(8790)
(8238)
(8219)
(7521)
(7364)
(7188)
(7160)
(7017)
(6948)
(6555)
(6468)
(6422)
(6014)
(5703)
(5474)
(5240)
(5183)
(5063)
(5022)
(4963)
(4875)
(4443)
(4379)
学科
(36986)
经济(36950)
(33601)
银行(33456)
(31930)
(30108)
金融(30108)
(28505)
管理(27752)
(23686)
企业(23686)
(18774)
中国(18682)
方法(15409)
数学(14192)
数学方法(14033)
(13754)
中国金融(11859)
业务(11830)
(11825)
制度(11824)
(11213)
银行制(10304)
(9985)
贸易(9971)
(9841)
地方(9753)
(9120)
财务(9097)
财务管理(9084)
机构
学院(134667)
大学(132341)
(63802)
经济(62322)
中国(51566)
管理(50994)
研究(45424)
理学(41757)
理学院(41404)
管理学(40904)
管理学院(40647)
(35159)
(33741)
银行(32544)
(30323)
(26672)
财经(26474)
(26243)
金融(25838)
中心(25144)
(23985)
(21848)
(21793)
科学(21777)
人民(21673)
经济学(21083)
财经大学(19876)
国人(19520)
中国人(19435)
(19241)
基金
项目(78571)
科学(62298)
研究(61915)
基金(57640)
(47556)
国家(47113)
科学基金(41342)
社会(39880)
社会科(38167)
社会科学(38161)
(29876)
基金项目(28770)
教育(27994)
编号(25718)
资助(25673)
(24735)
自然(24535)
自然科(23994)
自然科学(23987)
自然科学基金(23587)
成果(22105)
(18094)
课题(17937)
(17644)
重点(17552)
(17526)
(16849)
国家社会(16423)
教育部(16263)
项目编号(16186)
期刊
(69660)
经济(69660)
(52462)
金融(52462)
研究(50767)
中国(28819)
(26780)
管理(19420)
(18025)
财经(13826)
科学(13671)
学报(13468)
教育(11901)
经济研究(11860)
(11686)
大学(11380)
学学(10882)
技术(10552)
国际(10230)
业经(10158)
理论(9921)
农业(9492)
(9202)
实践(9063)
(9063)
问题(8529)
农村(7638)
(7638)
中国金融(7591)
现代(6500)
共检索到234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智华  杨秀云  
商业银行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和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机制,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可能会导致影子银行的逆周期扩张。研究表明,这一金融特征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会相互强化并使经济产生滞涨风险,而传统上紧盯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Taylor规则无法有效抑制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当局应该将社会信贷总量纳入到传统Taylor规则中并对其做出一定程度的反应;作为衡量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信贷条件的贷款利率差这一观测变量,当其波动程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货币政策也应对其做出反应。消除金融歧视和金融抑制具有最好的社会福利效果,对金融变量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也应避免政策工具的冲突和政策目标的叠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利琴  文怀玲  黄琨  
文章运用分位数脉冲响应模型,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影子银行扩张及金融稳定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由于以盯住货币供给为主的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因此常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并不能有效改变影子银行的融资状况和风险承担行为。相反以各类借贷便利类工具为主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央行货币的投放方向,以及市场利率的期限分布,使得影子银行业务更多地以通道创新及产品嵌套的高杠杆形式进行扩张,实际形成了资金在同业间"空转",最终促使系统性风险在体系内快速积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向前  诸葛瑞英  黄盼盼  
近年来影子银行系统的快速扩张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VAR模型,对2000~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负向作用,对于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以及传导机制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第二,影子银行系统使我国金融稳定性有所降低;第三,近年我国相对稳定的金融系统、较快的经济增长以及货币供给的不断增加是影子银行系统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伟  董伟  张丰麒  
2018年3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对支付、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的报告,报告中对阐述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并从四个维度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进行了的分类,分析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对整个支付体系、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现全文编译此报告,供后续研究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滢  周恩源  
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五大机制扩大金融不稳定性,即抛售机制、恶性循环机制、蔓延机制、预期机制以及再融资机制。并通过对美联储针对性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分析,对我国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于博  罗玉玲  
本文以2009-2019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年度数据为样本,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强化约束预期、激励预防性动机,导致企业提高预防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水平;但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会通过抑制流动性来制约资产价格泡沫,从而弱化投机性金融资产的配置,进而抑制金融化。(2)除直接影响外,存在"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企业金融化"的间接影响机制。紧缩性政策会激励影子银行发展,这一方面缓解了企业预防性动机,降低了预防性金融资产配置;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金空转和资产价格泡沫,激励企业逐利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推升了金融化水平。(3)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尽管紧缩政策通过传统信贷和影子信贷对企业金融化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但借传统银行信贷渠道抑制投机与金融化,仍是紧缩性政策所发挥的主导性作用。本文拓展了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路径分析,为监管当局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引导企业"脱虚返实"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世美  
货币政策目标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条件约束不同而调整。经济虚拟化给经济发展带来全新挑战,金融稳定日益成为新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最终体现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机构能否保持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使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从资产价格各阶段演变历程来看,既要考虑到货币政策当期的刺激作用,也要考虑到其滞后影响,从而相应地做出前瞻性反应,这样才能真正减少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从而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海全  郭斯华  
由于近年来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发展,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实践表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在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训,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我国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监测、评估,逐步纳入监管框架,同时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充分考量影子银行的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马亚明  王虹珊  
影子银行规模急剧膨胀与社会金融杠杆率持续升高,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规则实施的难度。通过构建包含影子银行、金融杠杆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宽松的价格规则和紧缩的数量规则都可以有效地抑制影子银行信贷规模,提高商业银行为经济运行提供流动性的能力,同时有效调控金融杠杆。若货币政策盯住金融杠杆,数量规则就会提高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调控的力度,但也会增大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社会福利损失反而会增加。因此,为了兼顾增加社会福利与防范金融风险,货币政策规则应当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不断调整与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崎  阮健浓  
银行同业业务是近年来兴起并蓬勃发展的一项新业务。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研究银行同业业务可能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带来的影响。银行同业业务在给微观主体带来利润和效率的同时,也给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2013年我国银行业出现的两次"钱荒"事件充分暴露了同业业务存在的风险隐患,金融监管部门必须重视同业业务所产生的系统关联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珍妮特·耶伦  周俊仰  张建平  刘晓明  
近期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加强了对金融稳定问题的关注,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实施更加慎重。为更好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中央银行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做好平衡,在不同种类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间做出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佳  朱建武  
文章构造了一个四期二叉树模型,对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仅以维护货币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无法同时实现金融稳定。基于此,文章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修正,将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纳入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予以考察,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VAR检验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增长率和房地产价格指数都是我国货币政策应当关注的金融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应根据金融稳定指标进行逆周期调控,调控重点是金融稳定指标预期,而非稳定指标本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光  李力  郝大鹏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零利率下限约束的DSGE模型,系统探讨了存在零利率下限时外生不利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时,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会显著增加,外生不利冲击对产出、通胀、信贷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会明显放大。(2)当存在零利率下限时,传统泰勒规则已无法有效稳定经济,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应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还应对资产价格和信贷给予重点关注并做出适度反应。(3)货币政策更适于保持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的稳定,但难以有效减缓房价和信贷的波动。只有将逆周期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搭配,才能保证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全面稳定。为了应对不利冲击,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将其与货币政策有效搭配以保持宏观经济的全面稳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光  李力  郝大鹏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零利率下限约束的DSGE模型,系统探讨了存在零利率下限时外生不利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时,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会显著增加,外生不利冲击对产出、通胀、信贷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会明显放大。(2)当存在零利率下限时,传统泰勒规则已无法有效稳定经济,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应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还应对资产价格和信贷给予重点关注并做出适度反应。(3)货币政策更适于保持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的稳定,但难以有效减缓房价和信贷的波动。只有将逆周期监管的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