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6)
2023(9136)
2022(7129)
2021(6488)
2020(5207)
2019(12076)
2018(12272)
2017(23738)
2016(13062)
2015(14477)
2014(14782)
2013(14011)
2012(12596)
2011(11274)
2010(11497)
2009(11234)
2008(11476)
2007(10479)
2006(9747)
2005(9527)
作者
(35534)
(29660)
(29344)
(28460)
(18931)
(13932)
(13556)
(11607)
(11017)
(10718)
(10268)
(10056)
(9785)
(9692)
(9666)
(9259)
(8712)
(8678)
(8632)
(8298)
(7654)
(7309)
(6989)
(6804)
(6790)
(6782)
(6712)
(6657)
(6019)
(5618)
学科
(50545)
经济(50461)
管理(39794)
(35982)
(31118)
企业(31118)
(24898)
(20851)
银行(20705)
(19398)
方法(17778)
中国(17207)
(16145)
数学(15186)
数学方法(15075)
(14786)
金融(14784)
(14352)
(14296)
业经(13759)
(13208)
制度(13206)
体制(12270)
业务(10343)
(9314)
财务(9287)
财务管理(9262)
银行制(8981)
企业财务(8850)
地方(8518)
机构
大学(181370)
学院(179174)
(79434)
经济(77740)
管理(66524)
研究(62748)
中国(57082)
理学(54844)
理学院(54311)
管理学(53601)
管理学院(53244)
(44504)
(38706)
财经(33305)
科学(32414)
(30928)
(30184)
(29936)
中心(29569)
(27267)
研究所(26935)
(26152)
经济学(26066)
银行(25080)
财经大学(24874)
北京(24802)
(23551)
(23333)
经济学院(23232)
(22337)
基金
项目(108104)
科学(86255)
研究(83073)
基金(79811)
(67855)
国家(67290)
科学基金(58600)
社会(54887)
社会科(52077)
社会科学(52063)
基金项目(41044)
(40701)
教育(38990)
自然(35189)
自然科(34393)
自然科学(34385)
(34010)
自然科学基金(33809)
编号(33398)
资助(32349)
成果(28975)
(26881)
(25235)
重点(24486)
课题(23894)
国家社会(23430)
(22846)
(22764)
教育部(22582)
(22564)
期刊
(95982)
经济(95982)
研究(66184)
中国(43749)
(38478)
金融(38478)
(36592)
管理(28349)
(26381)
学报(23433)
科学(22879)
教育(22164)
大学(19357)
财经(18498)
学学(17981)
(15818)
农业(15277)
经济研究(15134)
技术(14944)
业经(14436)
问题(12599)
理论(10568)
国际(10067)
(10023)
实践(9295)
(9295)
现代(8851)
农村(8714)
(8714)
世界(8616)
共检索到304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金鑫  
时至今日,我国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进已有二十年,并选择了一条渐进式的路径,其显著特点是"利率双轨制"。其中,我国影子银行主要表现为"银行的影子",当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全完成时,影子银行体系的资金价格是"市场轨"的具体体现。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作用不可忽视。进一步,本文通过利用分位数回归技术实证分析发现,利率管制的强度越大,对市场资金价格的扭曲越明显,影子银行体系这一资金黑市就会发展越快。即:影子银行的出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利率管制的规避和满足投融资需求的市场行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章月明  胡海峰  赵建  
转轨经济下我国商业银行治理具有特有的政府-银行家治理关系模式,利率管制是这一模式的内生选择,利率管制会通过抑制银行家人力资本评估机制、放松市场竞争的外部约束、扭曲债权人-银行的治理关系和政府-银行家的监管关系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治理效率。相反,利率市场化则会通过产权机制、竞争机制和监管机制改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睿  胡冰  王月  
当前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银行面对利差缩小、利差收入下降,客户融资选择多样性以及议价能力提高等挑战,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定价能力变得日益重要与紧迫。本文梳理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背景,阐述了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利率定价机制的意义及国外经验实践与启示,并通过介绍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现状及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定价机制建设的影响,揭示了利率定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常态下优化利率定价机制的相关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货币政策调控由以数量型为主向以价格型为主转变,商业银行面临定价基准和定价模式的转变,利率定价机制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凸显。本文在总结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地区八家商业银行的调研情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现状,剖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尽早明确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利率,有序推动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逐步稳定新的政策目标利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关系,为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提供充分的缓冲期;从商业银行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两方面入手,健全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大型商业银行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中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封思贤  张瑶  
中外影子银行创新活动的主体明显不同,并对利率有着不同的影响机制。利率扭曲是影子银行发展的重要前提,但存款利率扭曲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冲击程度明显强于贷款利率扭曲对其的冲击程度。影子银行通过投融资渠道、定价机制、监管突围等方面的金融创新,促进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改革顺序、力度、重点、时机等方面优化存贷利率的政策组合,是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促进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崔兵  
利率管制与国有垄断性银行制度是互补性的制度安排,在利率管制的制度环境下,民营银行既无存在的可能性也无存在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开放民营银行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民营银行的最终设立取决于国家在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之间的权衡。通过发展民营银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是形成有效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为此需要为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民营银行创设制度条件并使民营银行在与国有银行共生中实现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袁江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于作为市场最重要参与主体的商业银行而言,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利率市场化这把"双刃剑"的冲击,商业银行首先要迎难而上,积极应战,对可能到来的风险加强防范;其次应不惧变革,把握机遇,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宗良  
商业银行作为最主要的金融中介,必须正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并从自身的情况出发,积极应对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较大进展。目前,除本币存贷款利率外,绝大部分利率都已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正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表述,确立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总体部署。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业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军  孔令学  王洪刚  王树春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美国Q条例的废除历程和阿根廷利率改革失败的教训说明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慎之又慎,目前我国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生成机制、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体系尤为关键和迫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康  黄嘉  陆军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非同步性和经济体系中的摩擦因素,使得传统净利差分析难以准确地刻画改革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决定行为。本文立足于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背景,构建了一个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框架下的银行利率决定模型,并基于1996—2015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研究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利率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1)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是内生决定的。控制了期限结构之后,这种内生关系依然成立。(2)基准利率、市场溢价和政策溢价是影响利率决定的重要的外部因素,它们的期限结构效应具有非对称性。(3)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提升贷款利率在存款定价中的作用,提高外部因素影响的有效性,以及降低其期限结构的非对称性。基于银行异质性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银行体系的二元结构与影子银行业务的特殊性降低了外部因素在银行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基于此,本文就培育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傅利福  魏建  
中国的利率受管制和市场化两股力量决定,这两种力量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利用kumbhaka&Parmeter(2009)提出的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处于低位运行状态。(2)相对于利率市场化,我国的商业银行净利差受政府管制的影响更为明显。(3)政府管制和利率市场化对地方性银行净利差的影响均要大于对全国性银行的影响。我们建议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对不同类别的银行应当差别化对待。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魏健  
本文遵循信用货币制度下资产创造负债的逻辑关系,借鉴外国央行及商业银行的经验做法,构建先资产利率后负债利率、先金融市场利率后银行机构利率的目标传导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我国利率体系的现状出发,分析构建目标模式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从中央银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利琴  陈思齐  
笔者运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和动态面板门限模型,详细探究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影子银行的行为特征变化及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影子银行发展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且从长期来看,低利率市场化阶段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变动对影子银行的影响要大于高利率市场化阶段,这是影子银行行为机制改变所导致的。而进一步研究则表明,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倾向,但这种作用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被削弱。因此在"双轨合一"的利率市场化最后阶段,需注意对影子银行进行合理引导,使其与金融机构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敏  胡诗羽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调整经营策略,防范利率风险。西方商业银行实施差别化服务的营销战略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本文通过对国外理论的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需要的差别化服务框架,并力求在实践中逐步进行完善和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