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42)
- 2023(17558)
- 2022(15219)
- 2021(14453)
- 2020(12128)
- 2019(28049)
- 2018(27611)
- 2017(54422)
- 2016(29159)
- 2015(32457)
- 2014(32454)
- 2013(31684)
- 2012(29223)
- 2011(26097)
- 2010(26093)
- 2009(23839)
- 2008(23252)
- 2007(20146)
- 2006(17735)
- 2005(15727)
- 学科
- 济(111028)
- 经济(110905)
- 管理(82291)
- 业(78092)
- 企(65405)
- 企业(65405)
- 方法(52415)
- 数学(45777)
- 数学方法(45103)
- 财(30176)
- 农(29817)
- 中国(29242)
- 制(25912)
- 银(25338)
- 银行(25191)
- 学(24595)
- 业经(24193)
- 行(23764)
- 地方(21462)
- 贸(21362)
- 贸易(21346)
- 易(20781)
- 融(20384)
- 金融(20382)
- 农业(19637)
- 理论(19584)
- 务(19193)
- 财务(19112)
- 财务管理(19076)
- 企业财务(18102)
- 机构
- 大学(400637)
- 学院(398872)
- 济(159734)
- 管理(158212)
- 经济(156236)
- 理学(136595)
- 理学院(135131)
- 研究(133122)
- 管理学(132585)
- 管理学院(131863)
- 中国(106357)
- 京(84342)
- 科学(81260)
- 财(76165)
- 所(65806)
- 农(65749)
- 中心(62483)
- 财经(60713)
- 研究所(59922)
- 江(59198)
- 业大(59049)
- 经(55421)
- 北京(52928)
- 范(52345)
- 师范(51832)
- 农业(51415)
- 院(48658)
- 经济学(48408)
- 州(48228)
- 财经大学(45548)
- 基金
- 项目(273943)
- 科学(215780)
- 研究(200017)
- 基金(199704)
- 家(173784)
- 国家(172347)
- 科学基金(148614)
- 社会(125611)
- 社会科(119060)
- 社会科学(119030)
- 省(106070)
- 基金项目(105353)
- 自然(97668)
- 自然科(95437)
- 自然科学(95409)
- 自然科学基金(93665)
- 教育(92938)
- 划(89769)
- 资助(83066)
- 编号(81650)
- 成果(66233)
- 重点(61218)
- 部(60908)
- 发(57712)
- 创(56762)
- 课题(56021)
- 创新(52897)
- 科研(52739)
- 教育部(52544)
- 大学(51635)
- 期刊
- 济(169853)
- 经济(169853)
- 研究(122158)
- 中国(75627)
- 学报(63140)
- 农(58946)
- 财(58355)
- 管理(57954)
- 科学(57639)
- 融(52161)
- 金融(52161)
- 大学(48609)
- 学学(45741)
- 教育(45529)
- 农业(38795)
- 技术(34736)
- 财经(29708)
- 经济研究(27994)
- 业经(27694)
- 经(25395)
- 问题(21820)
- 理论(20203)
- 业(19776)
- 图书(19643)
- 版(18601)
- 实践(18546)
- 践(18546)
- 技术经济(18538)
- 科技(18490)
- 贸(17693)
共检索到593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铭利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影子银行已经部分取代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由传统的狭义传导转变为广义传导。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路径,并对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相对于狭义信贷传导渠道显著提高了企业外部融资水平。因此,影子银行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监测更广义的信贷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效果。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广义信贷传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立 钱雪松
运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这一独特数据,本文从影子银行视角切入,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1)运用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与银行信贷显著下降不同,委托贷款规模显著增加;(2)运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公告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紧缩不仅在广延边际上显著提高了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而且在集约边际上显著增加了放贷规模;(3)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特点在于,货币政策紧缩导致委托贷款发生类型转换:与宽松时期相比,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非股权关联企业间委托贷款的增长显著高于股权关联企业间的委托贷款;(4)委托贷款的类型转换通过加大信息不对称和监管难度推高了委托贷款违约风险。本文的发现对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防控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铭利
国内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多数文献都是基于VAR方程利用信贷总量、总产出等宏观变量证明存在信贷传导渠道,由于无法避免宏观变量的内生性影响了结论的稳健。二是只关注银行信贷总量变动对产出的冲击。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银行信贷总量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货币政策将通过另一种信贷传导渠道——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对企业产生作用进而影响产出,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性,并且区分了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长青
选取我国17家商业银行2006-2017年数据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会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产生影响。当银行集中度较高时,银行集中度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间呈正向变动关系;但是反向关系存在于较低银行集中度时,临界点位于银行集中度为39.795%时。中小型银行的信贷增速较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货币政策影响更大。银行集中度越低意味着竞争程度越强,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越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运佳
基于2006年1月~2014年3月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银行信贷传导机制以及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阻碍主要集中在对M2指标有效性以及M2向利率、银行信贷、资产价格等中间变量的传导阶段;在不同的传导机制中,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间变量向最终目标传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提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各国货币政策实践的发展变化以及银行业结构、经营状况改变的现实需求,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相关研究重燃兴趣。虽然我国货币政策贷款渠道与银行竞争关系的文献也逐渐增多,但成果亟待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据此,本文基于银行微观经济学中的Monti-Klein模型进行合理改进,构建了包含银行微观竞争因素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3—2015年162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改进了货币政策的衡量方法后,运用系统GMM模型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验证,考察银行微观竞争是否影响银行贷款渠道,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竞争水平和政策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市场势力增加,会加剧利率波动对银行贷款增长的影响,并且主要体现在市场势力原本较低的银行。此外,该影响因政策立场差异存在非对称性。本文的研究为分析"银行微观竞争水平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其研究结论对银行业结构调整和货币政策转型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然 陈忱 曾辉 龚六堂
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主导,这使其具备独特的经济波动特征。本文运用基于符号约束的SVAR模型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周期性特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于商业银行融资规模的顺周期变动,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的变动是逆周期的。本文随后构建DSGE模型刻画中国的银行体系,通过引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约束机制,有效解释了影子银行的逆周期特征。模型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冲击与存贷比监管冲击是导致中国影子银行信贷波动的主要驱动力,且这两类冲击分别通过商业银行面临的两类信贷约束——资本充足率约束和存贷比约束——导致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的逆周期变动。反事实模拟验证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子银行造成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被部分替代,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贷约束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传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飞
国外学者使用银行数据或企业数据研究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传导问题,认为货币政策经由微观层面向宏观经济层面传导,微观层面的有效性与否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力,微观主体特征的差异也决定了传导的异质性。因此,微观视角的研究对宏观视角的研究形成了很好的补充与发展。本文基于银行与企业等微观主体的异质性视角总结了国外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研究的新进展,从银行特征、银行业市场结构、金融全球化、企业融资结构和企业融资约束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 异质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向前 孙彤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膨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2006—2014年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采用FA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目标受影子银行影响的效果。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在一定时期内减弱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加剧物价水平的不稳定性,降低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影子银行 货币供应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俊杰 易宪容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在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抑制经济顺周期波动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信贷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超调现象。在经济下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抵消现象。因此,要在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促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前瞻性与稳健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段军山 丁志强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对2004-2012年134家国内银行的微观特征与货币政策信贷反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方向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是一致的,基础货币扩张带来了银行信贷增加,银行微观特征对货币政策变化时的信贷反应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外资银行相对内资内银行的信贷敏感性更强。另外,银行流动性与资本充足率作用相对比较明显,而银行盈利能力与规模的作用比较小。在将货币政策划分为相对紧缩与相对宽松分别进行研究时,本文发现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信贷反应更加一致,说明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异质性 银行信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志鲲
本文建立并比较了四个分别强调不同因素的信贷市场模型 ,对现阶段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银行惜贷”现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理论解释和征策含义分析。得出结论 ,只有将商业银行的风险厌恶行为与信贷市场中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相结合才能完全解释“银行惜贷”现象 ;而且 ,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惜贷”与信贷紧缩问题 ,并最终促进商业银行的融资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信贷紧缩 信贷配给 逆向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邹熙
本文基于当前货币当局积极探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路径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现实需要,以银行微观竞争水平为视角,通过引入"Monti-Kelin"改进模型,利用2004~2017年我国130家中外资银行数据设定模型研究银行市场势力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市场势力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存在政策类型差异,并只在数量型下正向显著。且数量型下的银行市场势力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小规模、高资本比例、高流动性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弹性更好。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型和完善传导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
银行微观竞争 货币政策传导 银行信贷渠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蓓 陈晓东 李成
货币政策调控能否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对经济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银行产权异质性决定的市场风险偏好,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揭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在影子银行存在与否两种情形下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当金融市场不存在影子银行时,股份制银行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敏感性高于国有银行,主要源于两类银行的股东构成不同,高管任命和考核机制迥异;为了规避监管约束,金融市场催生出影子银行,隐性放松了银行贷款条件,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但影子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差异性,发展初期对贷款替代率较高,资金60%以上进入实体经济,对经济的边际贡献显著,其中,股份制银行的贷款替代尤为突出。此时,影子银行虽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但也缓解了强硬政策"一刀切"迫使银行抽资断贷对经济的损伤;伴随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加强,部分资金转向"同业",此时影子银行对经济的贡献降低,但资金涌入资本市场推高了资产价格泡沫,积聚了大量金融风险。因此,与单一加强监管相比,持续深入的金融改革才是彻底化解金融风险、解决影子银行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长青 巴合提努尔·尔斯别克
本文在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GMM广义矩估计方法,以银行业微观结构特征为视角,对中国62家不同类型商业银行2003—2017年间资本充足率、资本规模和资产流动性等银行业微观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微观结构特征能够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资本充足率影响最为强烈,其次为资本规模,而资产流动性影响最弱。资本管制环境下,银行微观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在中外资银行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建议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微观结构特征,针对资产规模和流动性等级不同银行实施差异化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