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5)
2023(15160)
2022(12656)
2021(11689)
2020(9758)
2019(22566)
2018(21895)
2017(40516)
2016(22294)
2015(25455)
2014(25325)
2013(25313)
2012(24097)
2011(22048)
2010(22136)
2009(20953)
2008(20886)
2007(18698)
2006(16607)
2005(15140)
作者
(69593)
(58505)
(58452)
(55707)
(37127)
(28254)
(26444)
(22942)
(22078)
(20639)
(20258)
(19479)
(18770)
(18570)
(18545)
(18092)
(17675)
(17347)
(16861)
(16687)
(14771)
(14549)
(14211)
(13330)
(13275)
(13038)
(12816)
(12769)
(11907)
(11756)
学科
(111383)
经济(111282)
管理(60708)
(57402)
方法(45114)
(44503)
企业(44503)
数学(40105)
数学方法(39739)
中国(29409)
(26786)
(24230)
(23983)
地方(22698)
(21718)
贸易(21709)
(21117)
业经(20842)
(18703)
农业(18117)
(15749)
(15741)
金融(15739)
银行(15678)
环境(15538)
(15027)
(14731)
地方经济(14400)
(13855)
财务(13830)
机构
大学(340145)
学院(335085)
(150555)
经济(147814)
研究(126226)
管理(121225)
理学(104197)
理学院(102883)
管理学(101095)
管理学院(100480)
中国(95085)
科学(77796)
(72761)
(66370)
(66323)
(65710)
研究所(60595)
中心(55932)
业大(53594)
农业(52713)
财经(52560)
(49693)
经济学(48307)
(47862)
北京(46243)
(44174)
经济学院(43500)
(43357)
师范(42801)
科学院(39078)
基金
项目(220343)
科学(171842)
基金(162165)
研究(152610)
(145096)
国家(143941)
科学基金(120366)
社会(99918)
社会科(94742)
社会科学(94710)
基金项目(85021)
(83162)
自然(78114)
自然科(76352)
自然科学(76321)
自然科学基金(75051)
(71724)
教育(69181)
资助(66862)
编号(57943)
重点(50690)
(49535)
(48252)
成果(47659)
(44959)
国家社会(43019)
科研(42846)
创新(42370)
教育部(41795)
计划(41713)
期刊
(167469)
经济(167469)
研究(101979)
中国(66911)
学报(63145)
(59894)
科学(54674)
(51018)
大学(46301)
管理(43992)
学学(43900)
农业(40470)
(30553)
金融(30553)
教育(29794)
经济研究(28804)
财经(27553)
技术(26561)
(23932)
业经(23626)
(22742)
问题(22402)
(21331)
国际(19462)
世界(18656)
技术经济(18259)
(17536)
统计(16909)
业大(15646)
(14873)
共检索到512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林  
影响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有:以扩大和培育内需为主导的宏观经济政策、民间投资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并进。但也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存在制约、农民收入水平亟待提高、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沈坤荣  
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考察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并就我国近20年制度变迁的增长效应进行经济计量检验。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文献概览经济增长理论以经济长期增长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增长因素在经济长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1997年,中国实现了低通胀下的经济适度快速增长,GDP增长率为8.8%,物价上涨率为0.8%。对1998年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目前海内外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估计。 第一种看法,认为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纷纷调低了1998年经济增长目标,预计中国GDP增长率也将明显下降,估计为5-6%。这主要是国际上的一些有关机构的预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广  
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从季度和年度增长来看,经济正在达到或接近周期性繁荣的顶部区域(经济增长从年度上讲最高点可能是2007年,从季度上最高点可能是2008年上半年),2008年下半年或后年很可能进入温和调整期。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和投资增长将有所放慢,物价增长将逐步放慢。考虑到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继续发展,"三过"问题依然突出,应以"双防"为目标,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铁梅  赵昕东  梁云芳  
在连续四年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虽然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我国经济仍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加快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宏现经济分析预测课题组使用多种预测模型及“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本文对 2 0 0 2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 ,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高增长。经济增长的最大特点是 :积极财政政策导致的投资快速增长和出口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有效需求不足、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和制度创新严重滞后。作者认为物质产品领域内需不足是客观规律造成的 ,最终消费的物质面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不明显 ,物质产品供给过剩的重要原因是当代技术进步太快的结果 ,而第三产业内需不足是制度性的 ,并且是制约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对2 0 0 3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进行了展望 ,并提出了解决中国经济存在问题的六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瑶瑶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744 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发布了2016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宁吉喆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档、动能转换、结构优化。可以说,过去一年,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彭志龙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3年全国GDP总量及增长率。经初步核算,2003年全国GDP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1%,这一速度是1997年以来最快的,接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9,4%的平均水平。随着GDP增长速度的加快,价格总水平明显上升,2003年GDP缩减指数为2.1%,而上年是-0.3%。这一显著变化给国内外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专家学者也从多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有的侧重于政策方面,有的侧重于运行机制方面,有的侧重于有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瑶瑶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744 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发布了2016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宁吉喆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档、动能转换、结构优化。可以说,过去一年,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云  
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增长是一个体积增长和结构演进的过程。目前国内学术界采用的“增长模式”、“增长道路”、“增长阶段”等概念都有诱使人们注意纵向增长过程,而忽视横向结构变化之嫌。“增长格局”是一个涵盖较广的概念,它包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动因特征、动态特征和结构特征三个方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云  向新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回顾这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轨迹 ,分析其增长格局与机理 ,对于实现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增长 ,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分别从动因特征、动态特征和结构特征三个方面 ,剖析 1 979— 2 0 0 1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格局及其成因。文章认为 ,与改革前相比 ,改革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已有了较大改善、形态有了重大转变 ,但仍没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稳定以及加快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的转化 ,是实现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关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华嘉   黄怡胜  
一、引言 本文把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划分为国家投资、国内贷款投资、外国投资、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来源投资,用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78—1997年固定资产总投资和各种投资的决定因素,并分析了各种投资对经济增长、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金华  
最优的产业生产效率是社会生产活动得以维系或持续的基础,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在国民经济系统中,产业生产效率是经济效益的一种表现。产业生产效率好,经济增长质量就高;反之,经济增长质量就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波动较大,其值的变化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而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是围绕均值在波动,受时间因素的影响不明显。中国第一、三产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联动效应,而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并无显著的联动效应。中国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且增长速度也快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且其提高的速度呈下降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根钱  
The paper analyses the bas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spect of China economic growth in 2002.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liding down trend will cease and the Chinese Economy will grow rather quickly,but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for the economy grow obviously fast than the average speed of the previous several year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