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4)
- 2023(13422)
- 2022(11396)
- 2021(10493)
- 2020(8804)
- 2019(20109)
- 2018(19651)
- 2017(38158)
- 2016(21203)
- 2015(23337)
- 2014(23227)
- 2013(22890)
- 2012(21502)
- 2011(19593)
- 2010(19860)
- 2009(18512)
- 2008(18549)
- 2007(17138)
- 2006(15238)
- 2005(13264)
- 学科
- 济(86645)
- 经济(86557)
- 业(64619)
- 管理(56490)
- 农(48069)
- 企(42460)
- 企业(42460)
- 方法(36574)
- 数学(32928)
- 数学方法(32583)
- 农业(31623)
- 业经(22401)
- 中国(22056)
- 财(21960)
- 贸(18470)
- 贸易(18465)
- 学(18026)
- 易(18025)
- 制(17892)
- 地方(17429)
- 策(14896)
- 银(13974)
- 银行(13912)
- 行(13241)
- 技术(12925)
- 环境(12794)
- 务(12643)
- 财务(12619)
- 财务管理(12586)
- 发(12495)
- 机构
- 学院(308482)
- 大学(304022)
- 济(128071)
- 经济(125501)
- 管理(117205)
- 研究(106527)
- 理学(101618)
- 理学院(100501)
- 管理学(98764)
- 管理学院(98212)
- 中国(81435)
- 农(79249)
- 科学(68752)
- 京(62847)
- 农业(62102)
- 业大(57154)
- 财(56599)
- 所(56355)
- 研究所(51471)
- 中心(50318)
- 江(47679)
- 财经(44777)
- 经(40714)
- 农业大学(39087)
- 范(38813)
- 北京(38539)
- 师范(38315)
- 经济学(38216)
- 州(37105)
- 院(36773)
- 基金
- 项目(208021)
- 科学(162183)
- 基金(150368)
- 研究(147159)
- 家(133729)
- 国家(132529)
- 科学基金(111660)
- 社会(93225)
- 社会科(88101)
- 社会科学(88070)
- 省(83198)
- 基金项目(79944)
- 自然(73478)
- 自然科(71787)
- 自然科学(71760)
- 自然科学基金(70523)
- 划(69666)
- 教育(65986)
- 资助(60447)
- 编号(60270)
- 成果(48289)
- 重点(46814)
- 发(46075)
- 部(45670)
- 创(43295)
- 农(41808)
- 课题(40701)
- 创新(40518)
- 科研(40380)
- 计划(39851)
- 期刊
- 济(142726)
- 经济(142726)
- 研究(84247)
- 农(79311)
- 中国(59018)
- 学报(56583)
- 农业(53353)
- 科学(49570)
- 财(41923)
- 大学(41701)
- 学学(40011)
- 管理(36769)
- 融(31991)
- 金融(31991)
- 业经(29458)
- 业(26479)
- 教育(26409)
- 技术(23924)
- 经济研究(21666)
- 财经(21351)
- 问题(20259)
- 经(18296)
- 版(17997)
- 业大(16025)
- 技术经济(15487)
- 世界(15381)
- 农村(15222)
- 村(15222)
- 科技(14618)
- 农业经济(14590)
共检索到452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山涛 张世秋 陶文娣 吴丹 谢旭轩 岳鹏
可持续收入能力是西部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关键,而可持续收入能力又可以表征为收入水平、途径和结构,以及决定其实现的各种条件。理论分析与调研结果发现,农户可持续收入能力受制于自身资本积累,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三方面。其中,人力和物资等资本存量不足限制了农户在可能的收入途径间的选择;自然条件影响农户依靠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收入;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缺乏等经济条件制约了退耕还林后短期内农户形成较稳定的收入途径和结构。本文提出政策调整的方向应该是消除这些限制因素的影响,为退耕还林农户可持续收入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以确保退耕还林的长期生态效果的巩固和实现。
关键词:
西部贫困地区 可持续收入 退耕还林 返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决策机理。研究方法:利用二项式Logisitic回归法,应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结果:农户是否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农户是否有退耕还林资源,以便有资格参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是否能获得收益,即是否值得参与;农户是否有能力承担退耕还林后的风险,是否可以放心地参与。研究结论: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得越来越理性,持续保障农户收益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国英 陈亮
退耕还林政策规定对退耕农户补贴8年。由于补贴8年的承诺即将到期,政府下一步如何行动直接决定了广大退耕农户的行为选择。在过去的几年中,退耕补贴对农户收入、生活的影响如何,这成为下一期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通过对山西临县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到退耕补贴在退耕户的家庭收入中占到很大的比重。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有必要延续以前的补贴措施,但补贴的方式应该发生一些变化。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贴 t检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燕 董耀
基于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采用2012年农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政府强制推动的背景下,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政策认知及政策执行力度是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导因素,退耕还林净效用、家庭禀赋的作用弱化。其中:①政府强制参与将导致农户抵制;被征求过意见、了解补偿政策、知道退耕还林目的和按时收到补偿款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强。②土地机会成本对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几乎没有影响,但土地机会成本上升、造林营林成本高,削弱了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同时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的负向作用不容忽视。③林木及林地产权收益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补偿、林业收益、结构调整收益的影响未能得到证实。④以种植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弱。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燕 支玲 薛国祥 阮萍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投入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它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利用面板三阶段DEA模型,采用6期实地跟踪调查的农户数据,较准确地测算了样本县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可持续变化趋势,进而实证分析了影响退耕农户生产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规模显著地促进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种植面积、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人力资本都对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效率有正向的影响,而非种植业纯收入比例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相应的结论提出政策启示。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业生产效率 鹤庆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本文基于陕南地区29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当地农户收入的影响,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认为户主身体健康水平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过农技培训、农户家庭所在位置离城镇越近等能够显著提升农户家庭收入。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及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非农就业和改善农民生计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效应。最后提出了退耕还林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农户家庭收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收入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慧敏 乔颖丽
本文采取规范分析方法系统地构建出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并将农户调查数据引入二项Logisi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意愿进行了较深入的计量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影响机理。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后续产业 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万海远 李超
本文利用2009年退耕还林调查数据,对农户退耕还林项目的参与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样本及代理变量方法处理了退耕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利用分位回归方法考察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决策差异性。结果发现,家庭规模大、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土地质量低的农户更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而家庭上年购置固定设备少、外出务工工资率高的农户,放弃土地耕作的机会成本更小,从而更加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政策;而且在不同收入分位上,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参与决策 内生性 分位回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炜 薛建宏 张兴
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理论研究的焦点,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实施的关键。本文利用CHIP2013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检验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并进一步剖析退耕政策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产生了显著负影响,但地区间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农户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在退耕对收入的影响中分别起到部分抑制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政府提高与优化退耕补偿标准,出台与区域发展相联系的差异化补偿政策;同时,发展退耕区服务业,增强对退耕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卢悦 田相辉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就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的收入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存在显著正效应,但总体增收效果不明显,甚至存在负效应,而非农就业能有效提高各种类型收入进而提高其总收入。这为下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庞淼
从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出发,按实施年度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四阶段论,对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延引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工程带给社区农户的经济、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认为生态服务补偿、产权界定等政策难点将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形成挑战。
关键词:
退耕 阶段论说 效益评价 产权 生态补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秀华
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取得持续性效果,关键取决于农户收入在退耕还林之后的收入是否提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文章利用陕西安康1006份农户生计调查问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参与退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收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面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多项目标,其实施过程是政府和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共同作用的过程。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关系到退耕还林的水土治理效果的实现程度。通过建立退耕还林政策和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指标体系,以及应用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以江西省丰城市的梅林镇、湖塘乡和尚庄镇的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区域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的不同农户具有不同的特点。个体差别:梅林镇15户农户、湖塘乡14户农户、尚庄镇14户农户的水土保持行为属于积极响应型,农户兼业化水平和家庭核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刚 罗剑朝 朱兆婷
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在全国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一部分农民因此放弃种粮转而种植林木,伴随而来产生了退耕农户的自身经济利益与政府的生态效益目标相互冲突问题,形成农户与政府在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间的一个博弈均衡过程。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效率好坏与激励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为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应多从退耕农户的切身经济利益方面加以考虑。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动态博弈 激励 效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张丽娜 周荣伟
以辽宁省为例,利用对彰武、北票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参与后续产业的预期,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后续产业预期不高;农户参与后续产业既受到地块特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户主受教育程度等家庭因素的影响,农户的决策行为表现为有限理性。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后续产业 参与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退耕还林工程:问题、原因与政策建议——四川省天全县100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跟踪调查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农户经济林经营行为的影响——基于退耕还林政策调节效应的分析
资源异质性农户的退耕还林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云南省2个县退耕还林的调研数据
退耕农户劳动力流动类型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调研数据
后退耕时代退耕区农户的复耕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7省1757个农户的调查
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朝阳市和彰武县地区的调查
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行为影响分析——以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吴起县)为例
退耕还林工程费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响应意愿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