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1)
- 2023(13554)
- 2022(11390)
- 2021(10315)
- 2020(8917)
- 2019(20090)
- 2018(19662)
- 2017(37655)
- 2016(21176)
- 2015(23794)
- 2014(23656)
- 2013(23414)
- 2012(21959)
- 2011(19984)
- 2010(20159)
- 2009(18693)
- 2008(18761)
- 2007(17335)
- 2006(15076)
- 2005(13183)
- 学科
- 济(90217)
- 经济(90125)
- 业(66726)
- 管理(56843)
- 农(47277)
- 企(45050)
- 企业(45050)
- 方法(42946)
- 数学(38877)
- 数学方法(38558)
- 农业(31123)
- 业经(22374)
- 财(21852)
- 中国(21757)
- 学(18968)
- 技术(18456)
- 贸(17969)
- 贸易(17968)
- 易(17509)
- 地方(16545)
- 制(16514)
- 务(13395)
- 财务(13373)
- 财务管理(13337)
- 理论(13129)
- 银(12890)
- 银行(12808)
- 企业财务(12714)
- 环境(12590)
- 融(12376)
- 机构
- 学院(314208)
- 大学(310658)
- 济(127633)
- 经济(125141)
- 管理(116892)
- 研究(106862)
- 理学(102070)
- 理学院(100952)
- 管理学(99179)
- 管理学院(98629)
- 农(81890)
- 中国(79104)
- 科学(70086)
- 农业(64261)
- 京(64235)
- 业大(59831)
- 所(57011)
- 财(54600)
- 研究所(52298)
- 中心(50089)
- 江(48077)
- 财经(44573)
- 经(40703)
- 农业大学(40649)
- 北京(39456)
- 范(39273)
- 经济学(39170)
- 师范(38707)
- 州(37508)
- 院(37110)
- 基金
- 项目(215730)
- 科学(167128)
- 基金(154743)
- 研究(150700)
- 家(138532)
- 国家(137320)
- 科学基金(115255)
- 社会(94947)
- 社会科(89819)
- 社会科学(89786)
- 省(87615)
- 基金项目(82770)
- 自然(76318)
- 自然科(74592)
- 自然科学(74564)
- 自然科学基金(73274)
- 划(72870)
- 教育(70174)
- 资助(62994)
- 编号(60394)
- 重点(49286)
- 部(47753)
- 成果(47389)
- 发(46871)
- 创(45857)
- 创新(42934)
- 农(42690)
- 课题(42126)
- 科研(42124)
- 计划(42011)
- 期刊
- 济(137511)
- 经济(137511)
- 研究(83137)
- 农(81600)
- 学报(61950)
- 中国(61356)
- 农业(55117)
- 科学(52731)
- 大学(45728)
- 学学(43915)
- 财(41111)
- 管理(36647)
- 教育(32229)
- 融(28911)
- 金融(28911)
- 业经(28331)
- 技术(27936)
- 业(27592)
- 财经(22164)
- 经济研究(20808)
- 问题(19818)
- 经(18955)
- 版(18691)
- 业大(18007)
- 技术经济(17068)
- 科技(16497)
- 农业大学(15540)
- 世界(15260)
- 农村(14511)
- 村(14511)
共检索到45200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正华 张俊飚 杨新荣 韦佳培
农户对食用菌种植技术的采用对提高食用菌行业竞争力和增加菇农收入有重要影响。根据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菇农采用良种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种植规模、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信息可获得性、推广机构的培训等因素对技术应用存在显著相关,而文化程度、技术成本、风险认知和信息可获得性等因素对技术应用的影响差别明显。本研究从食用菌种植特点、农户认知和技术属性等方面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户技术采用效率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继红 袁国强 丁振稻
信阳茶区为我国产茶历史悠久的茶区,信阳毛尖更是久负盛誉,屡获国内外大奖。结合该区的自然地域特点,着重就良种引进、无性繁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方面的问题作一讨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刚 王磊 阮刘青 廖西元
本文通过对16省25县5643个农户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轻简栽培技术的采用率随着农户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农户种植规模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种植双季稻的农户轻简栽培技术的采用率明显高于种植单季稻的农户。种植规模、文化程度和季节对轻简栽培技术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季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种植规模,最后是农户文化程度。
关键词:
轻简栽培 农户行为 水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国华 吴黎明 颜福花 倪荣新
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中的动态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良种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栽植从第1年开始到第30年为一个经济生产时段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动态经济指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设计产量和价格收益率的盈亏平衡点,以及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等不确定因素对净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a的生产时段中,按7%基准贴现率和2010-2012年茶油市场平均价格60.00元·kg-1计算,累计净现值为4.38万元·hm-2,内部收益率为12.05%;投资回收期为16.41 a;当整个生产时段的销售收入减少19.50%或生产成本增加24.20%时,发展良种...
关键词:
经济林学 油茶 栽培 经济效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白坡 戴文圣 程晓建 王利忠 鄢荣保 鲍李洪 袁荣根
1990~1997年,在浙江省衢县林场低丘红壤地用良种杨梅进行早结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良种杨梅表现为生长旺盛,结果早,高产,品质良好。栽植后5a部分植株开始挂果,8a平均6667m2产量达15624kg,产值411970元,可收回全部投资并有丰厚盈利。当年投入产出比为1∶75。杨梅树体生长速度和生长势均超过柑橘类果树,是丘陵地优良生态经济树种,对改善低丘红壤生态环境有显著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永川 王良衍 宋坤 陈波
“近自然”林业的发展和城市“近自然森林”建设对乡土树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以具有优良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乡土树种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和毛枝冬青I.buergeri为例,在对其分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育苗及栽培试验,并提出了2种冬青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观赏价值以及采种、育苗和造林等技术措施。2种冬青当年采集的果实贮藏至翌年3月,经处理后,小果冬青可直接播种,发芽率为12.0%。而毛枝冬青种子具有较长休眠期,处理后贮藏至10月播种,发芽率为9.8%。基于2种冬青在自然分布群落中的地位,造林以混交林为宜,采用1年生小果冬青幼苗造林后第3年,平均树高2.5 m,胸径1.2 cm,而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友斌 叶永印 Ibrahim
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对水稻旱种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播种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与基肥施氮比例和播种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播种密度一定和施氮水平较低时,氮肥应先满足中、后期群体之需要而作穗肥施用,基肥施氮比例不应超过50%;而在施氮水平较高时,氮肥施用应以基肥深施为主,基肥施氮比例应占总施氮量的72·5%右左,其余视苗情作穗肥施用较佳。选择生育期较短、高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是水稻旱种成攻的关键;选用适当的除草剂并进行有效除草是水稻旱种成攻的保证。
关键词: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播种密度 穗肥 生育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海水 曾杰 翁启杰 汪炳根 陈玉培 黎明
在对西南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用途以及分布区较详细论述的基础上 ,主要对西南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展西南桦人工林的关键在于选用适生种源 ,适时采种 ,正确处理和保存种子 ,种子必须低温 (10℃以下 )保存。造林最好用营养苗 ,7~ 8月播种 ,10月中~ 11月中将芽苗移入营养袋内继续培育 ,3~ 4月出圃造林。育苗基质要疏松 ,排水性能要好 ,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 ,苗高 2 0~ 30 cm时出圃造林。在上年的 11~ 12月整地 ,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 ,穴要大(5 0 cm× 5 0 cm× 4 0 cm)。造林要适时 ,一般 3~ 4月 ,在干湿季明显的地区 ,7~...
关键词:
西南桦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符策强 唐甸伟 刘杰
玉兰笋是以食用性笋为主的楠竹品种。自70年代从广东佛山引种海南,80年代末经科技人员与笋农的精心培育,艰苦摸索,配套了高产栽培技术,引发了玉兰笋经济开发的契机。90年代初,形成规模生产,玉兰笋产量逐年提高,海南省现有笋园达4000多公顷,食笋能自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碧照
早稻-再生稻的配套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福建沙县凤岗镇农技站苏碧照凤岗镇地处沙县城关,年均温19.30℃,全年活动积温(>0℃)7026℃,年降雨量1612mm,是具备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良好生态条件。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粮经争地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国军 张秀茹 韩勇 王先俱 李建国 沈枫 刘青云
辽粳9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于200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熏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熏2004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熏已跃升为辽宁省的主栽品种熏本研究通过对辽粳9号品种的高产性状分析熏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株形结构 稳定性 适应性 生理机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吉安 罗望生 任国安
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及效益分析湖南省桃江县农业局肖吉安,罗望生,任国安桃江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有水田面积52万亩,年产稻谷4亿多公斤。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优质稻发展迅速,年种植面积13-15万亩,并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廖西元 王磊 王志刚 阮刘青 胡慧英 方福平 陈庆根
本文对16个省(区、市)25个县(市、区)4686个农户采用旱耕水整、旱育秧、干湿交替灌溉及全程节水等水稻节水技术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农户人均收入、种稻规模、所在区域等特征因素以及年降雨量、灌溉费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明显影响稻农采用节水技术;灌溉费与年降雨量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灌溉收费机制对稻农采用节水技术有显著影响。因此,构建与用水量挂钩的收费机制,可有效促进稻农采用节水技术。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