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0)
- 2023(5949)
- 2022(5075)
- 2021(4561)
- 2020(3825)
- 2019(8252)
- 2018(7884)
- 2017(14449)
- 2016(8282)
- 2015(8916)
- 2014(8491)
- 2013(8243)
- 2012(7545)
- 2011(6689)
- 2010(6502)
- 2009(5870)
- 2008(5763)
- 2007(4906)
- 2006(4113)
- 2005(3516)
- 学科
- 济(27842)
- 经济(27808)
- 业(23586)
- 管理(22700)
- 企(18265)
- 企业(18265)
- 方法(13601)
- 数学(12129)
- 数学方法(12032)
- 农(9352)
- 财(7995)
- 贸(7579)
- 贸易(7579)
- 中国(7548)
- 易(7401)
- 业经(6946)
- 学(6821)
- 农业(6502)
- 技术(6501)
- 务(5138)
- 财务(5128)
- 财务管理(5123)
- 环境(5030)
- 制(5025)
- 企业财务(4896)
- 地方(4759)
- 技术管理(4504)
- 划(4408)
- 产业(4385)
- 银(4296)
- 机构
- 学院(116690)
- 大学(115952)
- 济(44444)
- 经济(43619)
- 管理(43331)
- 研究(42335)
- 理学(38801)
- 理学院(38325)
- 管理学(37534)
- 管理学院(37360)
- 农(34204)
- 科学(30434)
- 中国(28776)
- 农业(27979)
- 业大(26565)
- 京(24143)
- 所(23878)
- 研究所(22532)
- 中心(18840)
- 农业大学(18630)
- 财(17766)
- 江(16771)
- 省(15388)
- 业(15184)
- 财经(15015)
- 院(14586)
- 科学院(14546)
- 北京(14369)
- 室(14031)
- 经(13829)
- 基金
- 项目(89326)
- 科学(68682)
- 基金(64560)
- 家(61204)
- 国家(60657)
- 研究(56212)
- 科学基金(49730)
- 省(36484)
- 社会(35748)
- 自然(35408)
- 基金项目(35095)
- 自然科(34653)
- 自然科学(34638)
- 自然科学基金(34076)
- 社会科(33917)
- 社会科学(33907)
- 划(31358)
- 教育(25779)
- 资助(25291)
- 重点(20706)
- 编号(20613)
- 计划(20406)
- 创(19699)
- 发(19119)
- 部(18898)
- 科技(18761)
- 业(18751)
- 创新(18435)
- 科研(18059)
- 农(16526)
共检索到156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小凤 李进前 田昊 彭斌 张燕 王熠 袁秋梅 黄建晔 王余龙 董桂春
【目的】研究不同吸氮量类型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演变趋势与差异,明确吸氮量大的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征,为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根系形态、根系活性、植株各器官干物重和含氮量、产量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等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等性状的差异,分析影响氮素高效吸收的主要根系性状。【结果】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吸氮量最大品种为最小品种的2.94倍(2008年)和2.59倍(2009年);吸氮量大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术 王薇 王伯伦 黄元财 贾宝艳 于洪兰 王铮 张悦
以东北地区5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对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做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率偏高是制约东北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龙稻3的优质米达标率最高,6项重要指标达到了国家部颁优质米1级指标;长白9的碾磨品质最好;莎莎妮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最小;龙稻3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成分分析仪显示的食味值高;沈稻1的品尝食味值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率、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的水...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志兵 洪德林 程海涛 郭玉华2
选用日本、韩国、中国的粳稻品种 30个, 将 1990年及以前育成的品种称为老品种, 1991年及以后的品种称为新品种。比较新老品种株型性状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 (1) 新品种比老品种株高低, 穗角小, 单株有效穗数少, 每穗总粒数多, 着粒密度大; 新品种比老品种倒 2叶基角大, 倒 3叶基角和张角小, 倒 3叶叶长短。 (2) 新老品种的 10穴产量, 穗总粒数, 穗角及着粒密度差异极显著, 新老品种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的叶宽差异极显著。 (3) 根据通径系数, 老品种中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新品种中经济系数、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新...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株型性状 比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果 徐春梅 陈松 计成林 章秀福 王丹英
【目的】测定不同水稻品种对外界铵浓度(Ammonium ion,NH4+)的响应,通过分析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NH4+浓度下的表型差异及NH4+吸收特性,揭示水稻品种间氮利用差异的机理。【方法】采用水稻品种齐粒丝苗(QLSM,氮高效品种)和沪科3号(HK3,氮低效品种),以营养液培养方式在苗期进行3种不同NH4+浓度(低、中、高)处理,15 d后分析两个水稻品种的株型特征、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根系活力及根系呼吸强度,并采用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分析根系NH4+流通量。【结果】氮高效品种QLSM在低NH4+条件下生长较好,其株高、分蘖与对照(CK)相比无显著差异,总干物质重和根部氮积累量分别增加2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立平 王建飞 李余生 张洪南 张红生 翟虎渠 杨图南
调查了太湖稻区 163 份粳稻地方品种和 16 份 60~90 年代的高产粳稻品种的13 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对其中有显著差异的 10 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 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将 179 份材料划分为5 组 13类;依据各类的平均值计算理论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单穗重、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总粒数, 说明超高产品种必须有较高的穗重和适宜的穗数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新 赵庆勇 刘燕青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周丽慧 姚姝 赵春芳 王才林
以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3个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半糯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G7012’,‘G7020’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南粳9108’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最高。2垩白率和垩白度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糊化温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5随着施氮量增加,峰值粘度逐渐下降,消减值逐渐升...
关键词:
水稻 半糯品种 施氮量 产量 稻米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延江 张文忠 张小明
以寒地粳稻为试验材料,在节水控灌与常规灌溉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控灌降低了水稻分蘖期的氮素积累量,提高了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氮素积累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且氮素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磷素积累量表现为节水控灌高于常规灌溉,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磷素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积累量最高值先后出现在氮肥125 kg·hm~(-2)和150 kg·hm~(-2)水平处理。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控灌提高了成熟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对分蘖期至抽穗期钾素积累量无影响,施氮肥能够提高水稻植株的钾素积累量。
关键词:
水分 氮肥 粳稻 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桂春 董燕萍 张彪 周娟 李进前 于小凤 田昊 王余龙
【目的】明确大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征,为大库容量品种的根系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根系性状和根系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3.90g·...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库容量 根系性状 根系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卫国 王广元 于晓慧 梅青
通过不同年份生育期有效积温和日照对杂交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得知,有效积温与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空秕率(-0.6984)>产量(0.6132)>千粒重(-0.3065)>有效穗数(0.1981)>株高(0.1872)>穗粒数(-0.1192);日照对各性状相关性为千粒重(-0.5149)>穗粒数(0.5107)>株高(-0.3111)>有效穗数(0.2747)>空秕率(-0.0651)>产量(0.0056);温光对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1129.50+0.4498X1+0.0121X2。
关键词:
有效积温,日照,杂交粳稻,农艺性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易 邹德堂 刘化龙 王敬国 高冬梅 张皓政 赵宏伟
本试验以东农425和东农427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全生育期内以土壤水势为灌水衡量指标,研究了五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抗旱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处理的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积累量、变化幅度基本趋势为:旱作>重干湿交替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常规灌溉,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与植株抗旱性及产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脯氨酸含量相关性显著;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处理的叶绿素(Chl)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灌溉及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叶片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刚 张文斗 谭长龙 李静怡 王丹 黄璜
为了探究水稻直播轻简栽培和稻鸭共育模式的结合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在总结前人研究水稻直播和稻鸭共育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直播下饲养鸭子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撒直播(CK)、常规水稻撒直播养鸭(RD)、水稻半固态直播养鸭(RDS)和水稻精量穴直播养鸭(RDP)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直播养鸭模式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水稻直播养鸭不同处理间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等根系特性存在一定差异。RDP处理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整体优于RDS、RD和CK处理,而RDS、RD和CK处
关键词:
水稻直播 稻鸭共育 产量 根系生长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永国 安调过 李俊明 童依平 安忠民
通过水培培养,研究了生产上主栽的不同小麦基因型在充分供氮条件下孕穗期的根系、根系生理活性及根系与地上部干重以及吸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体积、根冠比、根活性及植株吸氮量不同基因型间有显著差异,根总吸收面积、根活跃吸收面积不同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植株吸氮量与地上部干重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达0.634,经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植株吸氮量的差异和地上部干重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植株根干重和根体积不同造成的。研究表明,选择根干重和根体积大的小麦品种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氮利用效率。
关键词:
小麦 孕穗期 氮素 根系 吸氮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继康 谭龙涛 喻春明 朱爱国 陈平 王延周 朱涛涛 熊和平
根系是苎麻(Boehmeria nivea)吸收氮素的主要器官,开展苎麻根系对不同氮素水平的响应研究对其品种改良和农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设置了0、6、9、12和15 mmol·L(-1)氮素水平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氮效率苎麻根系性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可显著提高苎麻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比表面积(P0.05)。增施氮肥可显著促进苎麻根系体积与活力的增长,其中氮高效基因型苎麻H2000-03根系体积在12mmol·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凤路 刘鑫 张怡明 李少昆 谢瑞芝 修文雯 牛兴奎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吉林省中国农科院公主岭试验站进行。以耐密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采用2种密度(52 500株/hm2(LD)和82 500株/hm2(HD)),2个施氮水平(150 kg/hm2(LF)和300 kg/hm2(HF))研究了传统耕作方式和深松(40 cm)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根系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的生长发育与密度、施氮水平以及耕作方式均有密切关系。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下,深松处理比传统耕作在植株总干物量、根系和籽粒产量等方面均有有利作用。深松有利于打破犁底层,根系在0~40 cm的分布明显优化。本研究阐明了在传统耕作条件下适度深耕增加产量的生理基础,并对高产玉...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密度 根系性状 施氮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